APP下载

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高等数学考核模式探索

2015-06-26闫保英孙振凯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考试考核教学

闫保英,孙振凯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高等数学考核模式探索

闫保英,孙振凯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对高等教学和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的关键性环节,高等数学考试考核模式需要在不断适应高等教育发展中自我完善。在对传统考试考核模式的现状分析下,深入探究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下的考试模式,促进过程性、多元化的考试改革,丰富考试内容和形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高等数学;考核模式;发展需求;考试改革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高等数学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越来越渗透。作为高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起着衔接数学基础与所学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数学教学目标也由过去强调为专业服务,为学生后续课程奠定基础,转向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所以现行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改革其中的不足,使该课程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已势在必行。而高等数学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总结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回归“以考促教,教考合一”的考试考核本质,是贯穿于整个考试考核方式的基本原则。

一、传统考试考核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高等数学考核方式和内容的单调性

在考核方式方面,基本是以笔试为主,并在统一一时间内组织学生以闭卷形式进行考核,并且题型也基本雷同,分为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证明性的题目,形式比较单一,但是高等数学不同章节有不同的要求,有些章节注重识记,理论,而有些章节应用性很强,而识记的要求不高,所以单一的考试形式不能全面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察,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传统的高等数学考试题目内容一般也只是课后练习题或者稍加改动,更偏重于对基本理论的识记与再现,而对学生的再造及创造能力没有很好的引导,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很难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高等数学考试成绩评定的唯一性

期末考试成绩在计量上是以平时成绩(30%)加期末考试成绩(70%)评定的,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和作业成绩。而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一般都是大班上课,出勤率的统计有一些不确定性,另外作业作为考核成绩的方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再者,期末成绩占了较大比重,而这种形式很容易使学生把期末成绩看得很重,只认真准备期末考试,而对于平时很多时间都是一种懈怠的状态,从而有一些同学有平时松懈,考前突击的现象,这样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以考促学只停留在表面,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把考试当作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考完试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就结束了,学生对高等数学应用性缺乏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只注重课程学习时间的学习,而考试结束后,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会逐渐遗忘,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在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训练中感觉倍感吃力,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的应用情况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其他方面都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挖掘。

(四)传统的考试考核模式略显单一,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及学生差异性发展需求,而是在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中采用同一模式,包括同一学习要求,同一考试内容,同一评价标准等,这样虽然简单易行,却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高等教育不同专业所用到的数学内容是有差异的,要求的深度也不一样,比如经济类专业数学要求相对于工程类的就会低一些,相应的教学内容就会少一些。所以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采用同一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的学科的考试内容、方式和效果很少去深入地进行学理式研究。另一方面,对于同一专业的学生,入学时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而毕业后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愿意继续深造,有的要创业,有的要就业等等,所以如果采用同一模式,则很容易造成基础好的学生没有压力而放松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没有信心而逃避学习的现象,从而失去了考试考核检查和督促鼓励的作用,甚至会起到负面影响。

二、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措施

(一)更新考试观念,促进教考和谐发展

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人生的辉煌,始于观念的改变。同样,考试的改革需要以观念的改变为前提。树立教考和谐发展的正确考试观,在高校师生中达成共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首先,正确定位考试和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处在不可撼动的核心地位,而考试是教学的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手段。因此考试必须服从于教学,同时也要遵循考试自身的运行规律,实现考试和教学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同时坚持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做好考试的各项工作,围绕教学目标,做好教、考、学三个系统要素的工作。其次,要明确考试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考试要服从于教学,同样考试目的也要以教学目标所规定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高等数学培养目标是有不同层次的,所以考核目标也需要分层次考核,考试的目的不是对学生根据成绩划分等级,而是通过考试考核真正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针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成长和个性发展。同时也可以真正检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明确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对学生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程度,而不仅仅是一种总结性的评价和区分学生的手段。最后,加强教学过程的考核监督,强调形成性考试。适时适量地安排平时作业,教学过程中实现多次小考,课程结束后,进行本课程的综合考试等等,重点强调教学过程的重要性,由全过程考核代替结果性考核转变。

(二)降低期末考试比重,重视过程性考核

现行成绩计算方式过于强调期末考试的评价性作用,而弱化了平时过程性的考核,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因此降低期末考试比重,关注学生的各方面过程性考核既能使得学生时刻注重自己的平时表现,同时也防止平时松懈,考试突击的现象发生。按照分层考核的理论,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和基础的不同,期末考试所占比重相应有所不同,同时平时进行多次过程性考核作为平时成绩。而平时作业增加两项内容——开放性测试和单元小结,用来提高学生本身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开放性测试可以采用学生自身的学习心得,建模数学论文等形式,这样既有利于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独立自主及应用的能力。而数学论文则可以参照数学建模的形式,分组商讨,发现自身专业的相关问题,每组通过查找资料,共同研究等形式来完成。通过论文书写,既可以增强团队协作,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实行层次性考核,达到“因材施考”

1、实行模块化教学和多元化考核,实现不同专业不同模式的考核方式。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一刀切的弊端,我们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的要求,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包括各种考核成绩的类型和比重。比如对于经济类的学生,曲面积分和曲线积分的要求就相对低一些,只需要了解即可,而对于工程类的学生,则要求相应提高,需要掌握。而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中则会有不同的考核要求和标准。

2、实行分层次考核方法,实现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考核要求,因材施教。所谓分层次考核是指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而分层次教学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层:学生分层,要求分层,备课分层,作业考核分层,考试考核分层六个方面,而通过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四)采用动态多样化考试模式,丰富考试考核内容和形式

高校关于高等数学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探究与创新能力。为此,准确选择考试内容,科学制订考试形式,由原有的单一性考核向立体式转变,尽可能地从多个层面掌握学生发展各方面的信息,准确地给予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目前考试形式的具体分类如下图:

根据高等数学不同内容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考试形式。闭卷考试着重检验学生记忆知识的数量和理解知识的程度,注重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尤其是知识点密集,理论性强的内容。而半开卷或开卷考试则注重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而实行无纸化考试可以提高考试考核的效率,降低考试成本,同时有效的反馈教学质量和学生评价。

而在考核内容上,要加强考试内容的开放性,鼓励考试内容的创新性。所谓开放性,是指考试的内容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该来自多种渠道,也可以是对目前存在问题的解决等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有一定的发挥和想象空间。只要有理有据,观点独特,都可以获得高分。拓宽的考试内容与开放性的答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平时考查中增加论文写作,开放性题目等,试卷考试中增设应用题目,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增加对数学软件MATLAB软件和LINGO软件的介绍和应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进行考核,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应用价值与总结

总之,高等数学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高等数学如何更好地被学生所理解、接受并应用,是我们一直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中间考核方式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教学改革应从考试改革开始,调整考核观念,改革考核方式,改变考核内容,更好地体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理念。同时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学、有所知、有所用,在学习水平上有所提高,在学习程度上有所加强,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保证教学质量整体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1]王成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探讨[M].考试周刊,2008(28).

[2]孙银莲.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

[3]周秋莲.高校考试管理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4]武冬.数学考试改革的经验和体会.高等理科教育,2005.6.

[5]宋娜.高校课程考试问题研究 [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6]荣泉泉.差异发展教学理念下高校课程考试改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7]张元勋.高校考试制度改革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5).

[8]杨斐.无纸化考试试卷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

编辑:林军

G410

:A

:2095-7327(2015)-06-0190-03

闫保英(1964-),女,烟台栖霞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数学应用与教育。

猜你喜欢

考试考核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