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纺织品出口优势的转变简析
2015-06-26贾义婷
□文/贾义婷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河北·石家庄)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各国产业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河北省对外贸易也以此为指导。河北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构成了纺织行业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然而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削弱了纺织品的价格优势,还受到发达国家的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的打压,如果不转变纺织品出口结构,继续参与国际竞争很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一、河北省纺织品生产与出口现状
(一)河北省纺织品生产规模增速放缓。作为纺织品生产大省,河北省的纺织品生产已经大不如从前。从河北省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全年完成:纱214.77 万吨,同比增长6.33%,位居全国第七位,相比2013年增速提高1.07 个百分点;布61.23 亿米,同比降低5.85%,位居全国第六位,相比2013年增速降低4.27 个百分点;印染布1.75 亿米,同比下降39.65%,位居全国第十位,相比2013年增速下降16.82个百分点;绒线7.98 万吨,同比提高了0.17%,位居全国第二位,相比2013年增速提高了4.64 个百分点。2014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40.45 亿元,累计增长6.38%,增速低于2013年5.32 个百分点,发展速度持续放缓。
(二)纺织品出口低速增长,行业效益平稳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导致河北纺织企业出口收紧。2014年河北省纺织行业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42.77 亿元,累计下降0.98%,下滑速度趋缓,低于全省11.91 个百分点,位列全国31 省市第11 位,出口交货低迷状态仍在持续。河北省2014年全年出口累计完成65.09 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19.28 亿美元,同比增长5.22%,出口保持了较低的增长。从行业的效益来看,河北省纺织业在2014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12.41 亿元,同比增长6.43%,增速相比2013年下降4.32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43.63 亿元,同比增长7.68%,增速相比2013年提高4.24 个百分点。纺织业实现了较平稳的增长。
二、河北省纺织品出口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必要性
(一)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河北省廉价的劳动力是构成其纺织品出口比较优势的重要体现,而如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比较优势的地位也随之减弱。2012年和2014年,河北省再次大幅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其中2012年月标准4 档平均增幅为20.45%,2014年调整后执行最高档标准的地区比目前的1320 元上涨160 元,执行最低标准的地区上涨170 元。2011年纺织服装业劳动力成本平均增长50%~60%,与前一时期相比,上涨幅度明显加快。“后危机时代”我国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更加显现,河北省也不例外的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这一现象的出现预示了河北省劳动力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劳动力供给的短缺必然会引起劳动价格的上升,这必然会削弱纺织品在劳动力成本上的比较优势。
(二)“比较优势陷阱”的出现。提起河北省石家庄,不得不提的一个标签就是纺织业。石家庄曾经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四大纺织基地之一,当时的纺织业绝对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的本地居民、外地专家加入到了这个产业,成了纺织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石家庄纺织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棉纺织业由兴盛走向衰败。比较优势战略过分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不利于河北省纺织业结构的演进、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创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风起云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产业内贸易不断扩大,资本与技术对劳动力的加速替代,从而导致河北省传统的纺织业比较优势日趋减弱,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同时,由于纺织品的国际容量增幅有限,而且河北省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又部分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致使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河北省纺织业陷入了“比较优势”困境。
(三)贸易争端接连不断。较低的成本优势引来了国际上贸易摩擦,撞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面临着各种反倾销的法案。2013年,印尼集中对我国纺织品发起了3 次反倾销,在经历金融危机后,2009年对我国纺织机织物、人棉纤维、纱线等接连不断地发起反倾销。尽管这些年来,河北省的纺织品出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总体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许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同时许多出口企业的法规意识、标准意识和认证意识都比较淡薄,更缺乏国外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信息,致使许多出口产品包括其生产条件、工艺和方法达不到国际或国外的技术标准。即使一些产品有质量,但由于缺乏认证,仍然不能进入一些国家同类产品的主流市场。
三、河北省纺织品出口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建议
(一)加大环保纺织品的生产与出口。与有些国家相比,我国符合环保要求的纺织纤维原料及纺织品服装生产存在较大的差距。环保型纺织品的开发,也是我国纺织产业较薄弱的一个环节。一些符合环保要求的纺织材料,如Lyoceli 纤维、PLA纤维、Modal 纤维、牛奶纤维的生产还谈不上规模,有害染料的应用就更为普遍。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中国每年有74 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其中23 亿多美元的出口商品在数量和价格上受到影响。
从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看,加快纺织环保纤维、环保纺织品、环保染料、环保助剂等研究开发,是提高国际竞争力、打破绿色壁垒的关键手段之一。我国纺织品只有顺应国际市场的发展潮流,大力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向绿色纺织原料,绿色纺织品主动靠拢,才能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河北省的纺织产业政策迫切需要调整,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将低端的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通过税收、金融和资金扶持等政策杠杆,支持引导纺织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转型升级,坚持走高端路线,实施精深加工和名牌战略,坚持把产品和市场定位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及精深加工产品。市场上县域纺织工业已经成为河北省纺织工业的主体,各市县要根据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聚区域,真正以产业集聚提高竞争力,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采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纺织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
(三)加快品牌建设,建立多元化市场。河北省在纺织业发展时要避免变为国际知名品牌贴牌生产的局面,应注重培育自主品牌。省政府要以全球纺织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为对象,整合营销手段,进一步加大区域和产业的对外推广力度,同时加大对各种损害区域品牌形象行为的监督与处理力度,为河北省纺织产业区域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纺织企业也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产品档次、优化出口结构、增加品牌附加值上;积极树立品牌意识,优化产品设计,提高品质以维护自有品牌的形象,更要为品牌进行投资,运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由加工型向品牌出口型转变,同时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要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建立多元化市场,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提高品牌产品在国内大城市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依靠内需做大国内市场,实现企业产业转型和升级,在外贸遭遇瓶颈之际借助国际高端品牌撬动国内内需市场。通过品牌提升提高纺织产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增强河北省纺织国际竞争力。
(四)重视人才培养,加大机械化投资。河北省纺织服装业在生产管理、设计、营销、广告等方面都缺乏人才,政府可通过扶持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引进或者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与国外的交流学习。
企业通过完善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选送技术人员到学校进修或与学校联合开设培训培养人才;还可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提高员工福利水平、工作环境来挽留人才;加大自动化机械化投资建设,缩短劳动力数量,满足国际需求,使现有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高效、高质的完成工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刘颖.河北省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科技向导,2011.11.
[2]董琳.河北省纺织品出口贸易问题及对策.北方经贸,2012.2
[3]张威,刘智,庞金玲,王艳明.河北省纺织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上海纺织科技,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