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闷芽嫁接技术初报
2015-06-26李高阳凌晓明
李高阳,凌晓明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8)
近年来,我省核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核桃育苗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核桃嫁接方法中以夏季大方块芽接法效果最好[1]。可有的丰产性强的短果枝型品种,如豫丰、辽宁 1号等因其早实性强、结果能力强,采穗量极少,无法满足苗木繁殖的需要,但若采用秋季闷芽接不但充分利用了秋芽,还可提高苗木规格、降低接穗成本、大大提高经济效益。通过闷芽嫁接试验,初步总结出一套高效育苗技术,旨在为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核桃嫁接苗繁殖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设在登封市宣化乡核桃高效栽培试验基地。栽植面积2亩,采用宽窄行播种,出苗后株行距平均为40 cm×50 cm。试验基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 297 h,年均温度14.2℃,极端温度分别为40.5℃和-15.1℃,全年大于0℃的平均年积温为5 178.8℃,无霜期238 d,年均降水量614 mm,四季分明,温差大,常年干旱少雨,降水量多集中在 6~8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3.8%。
1.2 试验材料
砧木为当年生核桃实生苗和魁核桃。7月中旬苗木高度为30~50 cm,根基径粗度为1.0~1.5 cm。嫁接品种为“豫丰”。辅助材料为嫁接刀、枝剪和塑料膜,防冻剂为10%的PVC溶液。
1.3 试验方法
嫁接方法为方块芽接。嫁接时间分别为7月20日、8月20日和9月5日。嫁接后包扎方法为全包和露芽包2种;取芽大小分2种:大芽片,芽与叶柄外0.5~1 cm;小芽片,紧贴芽和叶柄,芽与叶柄外0.3~0.4 cm。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嫁接时间对成活率的影响
在7月20日、8月20日和9月5日3个不同时间嫁接,每次嫁接200株,10月25日调查成活率,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闷芽嫁接越早成活率越高,以7月20日嫁接成活率最高达89%,因嫁接时早,有部分发芽现象。9月5日最低,只有21%。
2.2 不同芽片大小对成活率的影响
小芽片嫁接100株,成活60株,成活率60%。大芽片嫁接300株,成活175株,成活率58%。芽片大小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明显,生产中采用适中大小,方便嫁接操作即可。
2.3 不同包扎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
采用露芽法包扎350株,成活175株,成活率50%;采用全包扎方法嫁接50株,成活9株,成活率18%。观察发现,全包后叶柄很快变黑腐烂,从而影响芽子的成活率。
表1 不同处理方法嫁接成活率比较
2.4 不同砧木嫁接
8月20日采用魁核桃做砧木共嫁接200株,成活159株,成活率79.5%。因魁核桃做砧木亲和力强、木质化程度高,所以成活率高于同一时间普通核桃作砧木。
3 讨论
从秋季闷芽嫁接成活率来看,选择7月20日、适中芽片大小和露芽嫁接是提高成活率比较适合的方法。接穗愈合需要一定的温度,9月份温度相对较低,接穗愈合缓慢可能是嫁接成活率低的原因。包芽造成接穗部位高温高湿,容易发黑溃烂,是降低成活率的主要原因。采用包芽主要考虑秋季与春季气候条件类似,参考枝接的方法试验,但是春季相对来说气温更低,空气更干燥,而且春季接穗没有叶柄残留,不存在叶柄溃烂问题,芽处包一层薄膜不影响发芽和成活率。
9月5日嫁接后,在9月24日,我们调查了一次成活率,露芽为99%,包芽为85%。随后一段时间内,一部分成活的芽又死亡。包芽嫁接可能是叶柄溃烂所致,露芽嫁接可能是低温干燥引起幼嫩组织(接芽和枝端)失水干枯所致。针对这一点,我们打算采用20 d后及时解绑,在接芽处刷防冻剂的方法,以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另外,7月20日嫁接的部分接穗发芽,刷防冻剂能保护嫩枝安全过冬。
芽片大小问题在有些文献中是以整个芽片尺寸作为参考数据,我们认为这样不够严谨。不同品种,不同立地条件下,接穗芽与叶柄距离有着较大差异。嫁接时一般都要将叶柄和芽同时切下,因此以芽上缘和叶柄下缘为基础,向外一定距离切芽片,这样操作实验更有意义。
夏季芽接时一般要留2~3片复叶剪砧,芽萌发后再二次剪砧。剪砧后砧木上易发生大量幼芽,需要除萌。由于闷芽接是第二年春季发芽,秋季嫁接时不再剪砧,在第二年春季发芽前在接口以上2 cm处一次剪砧即可,同时也省去了除萌的操作。与夏季芽接需要春季平茬、接后剪砧相比,对核桃苗期生长量的浪费大大减少,嫁接成活后的苗木规格会明显提高[2]。
通过近几年对高产品种豫丰的观察发现,春季结果、二次花及芽座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可用接穗大量减少。夏剪后发育的二次枝条没有这些现象,可生产出相当数量的优良接穗,闷芽接可充分利用这些枝条进行苗木嫁接繁育[3]。
魁核桃作砧木具有耐干旱、耐瘠薄、丰产性强等特点。在美国核桃生产中最初以黑核桃作砧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奇异核桃,生长快、根结线虫病少。我省黑核桃作砧木多是大树改接,目前还未有根结线虫病,还需继续观察。
[1]张俊佩,张建国,裴东,等.美国黑核桃嫁接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5):522-526.
[2]郗荣庭,刘孟军,王文江.干果研究进展(2)[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6-150.
[3]王贵,常月梅,张喜斌,等.核桃芽接接穗高效繁殖试验[J].山西林业科技,20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