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精英的断代谢幕与薪火相传

2015-06-26闫化川李丹莹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6期
关键词:王翔济南山东

闫化川++李丹莹

[摘 要]诸城王氏家族为“山东党”的基本骨干,在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博弈过程中,中央权威逐渐确立,王氏家族成员渐次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地方精英的相继谢幕,中共中央成功实现了地方党组织的代际鼎革与薪火相传。

[关键词]地方精英;王氏家族;山东党;互动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6-0015-04

土生土长的山东党组织,其骨干构成基本为诸城相州王氏家族成员以及追随王乐平的一些人士。不可否认,这一时期的“党组织”,更像是一个自由松散的社会团体,甚至是地方精英自发结合、毫无组织纪律可言的民间小社团。一旦这些骨干各自散去,便会失去赖以支撑的基石,很容易就会造成“组织断层”。尽管如此,上世纪20年代,以王乐平为首的地方精英,播种在齐鲁大地上的马克思主义燎原之火,这时仍势不可遏的燃烧着。

这些骨干成员之中,最先要求“脱离”山东党组织的是王尽美。1921年9月,陈独秀从广东回到上海之后第一次召集的会议,北京、上海、武汉、山东、湖南、广东“各地代表十多人”出席。北方区负责人罗章龙向中央建议调王尽美去北方部工作,“中央赞成,但山东党不同意。后来各方商量结果,山东书记部与北京合并,尽美调到北京,山东党由邓恩铭等负责。北方书记部另派专人驻济南协助山东党委工作”[1]。王尽美提出“异地工作学习”的动机,并不清楚,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他在参加此会前后,已经对自己将被学校开除的警告有所风闻(本年底他确实被所在学校开除)。在“山东党”与中央意见发生冲突时,中央权威开始表现出来。无论其时最年轻的邓恩铭能否服众,中央仍决定邓恩铭为山东党的负责人。邓恩铭既为山东党的骨干之一,亦为骨干中唯一的一位“外姓”(其余骨干皆为王姓)。中共这一组织人事布局,意味深长且有先见之明:当这些骨干相继离开山东党组织谢幕之后,此举保证了山东党组织仍能继续维持运作和发展,以此确保地方精英的断代谢幕,不会割断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薪火相传。

中央指定“协助山东党”的专人,应该为马克先、吴容沧。只是这种所谓“协助”并非一般字面意义上的“辅助”,而是以“地方党的主要领导人”形式,逐渐打通“中央——地方”上下层级的政令渠道,使之实至名归而不至于渐行渐远。这一贯彻执行的过程,其实也是中央与地方政治博弈的过程。但是,无论如何受挫,中央决心都未动摇,最终确立了组织有力、纪律严明、政令畅通的崭新政党形象。马克先1922年11月暂代书记仅2个月,即被免职,由吴容沧接任。[2]但吴容沧性格急躁,他接替马克先后,给山东党组织带来了一次几乎致命的打击。吴容沧又名吴慧铭,浙江杭州人,1920年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底任中共济南支部代理书记,1923年10月中共济南地委成立时任中央特派员。[3]据说,吴容沧“很能花钱,当时党的活动经费很困难,很难满足他”。有一次吴“欠账太多”,马克先便写信给张国焘,“代吴请款”,张国焘回信称“即行设法汇寄”。[4]所谓“代吴请款”,冠冕堂皇之下亦很难摆脱实为向中央“告御状”的嫌疑。吴容沧“很能花钱”的原因,据说是他喜欢上了一个女戏子。[5]1924年,他铤而走险“抢劫银行”索要1000元“活动经费”,被捕入狱四年余,致使山东党组织遭受重大打击,“引起当地重大反感,在济南的同志,几乎逃亡殆尽”[6]!他出狱后离开济南,下落不明。

吴案之后,1925年2月,尹宽接任山东地执委书记仅半年,8月又调往上海。尹宽匆匆调走,确实另有个人原因:他与王翔千之女王辩私奔了。王辩的自由恋爱之举,现在看来无可厚非,在当时却掀起了轩然大波。此事“导致山东全省的党员们群情激愤,一致要求中央严惩拐骗少女的尹宽,开除其党籍”, 据说当时山东党员“几乎全体都闹起来”,“要求中央开除尹宽的党籍”,山东党的元老“王翔千本人要带刀来上海,与尹宽拼老命,山东的同志们都支持他”。“后来山东方面退了一步,要求举行大婚,并要求由陈独秀与恽代英作证婚人。”陈独秀“让尹借养病之机离开上海区委书记的位置”,“王辩则派到莫斯科去学习”。此事遂不了了之,暂告一个段落。在当时,凡是去了莫斯科的中国女人“都有爱人在国内”,但是她们几乎“都在莫斯科另找爱人”,中国女同志在莫斯科的这种行为被戏称为“倒戈”,其中唯一例外的姑娘就是王辩。1927年王辩回国,尹宽时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二人调到一起工作。王辩不久被捕,出狱后尹宽已成“托派”,王辩遂与尹宽断绝关系。[7]王辩追求爱情之举,不但思想激进的革命父亲王翔千断然不能允许,全体山东党员几乎都不能接受,其中肯定也包括她的亲叔叔王象午。在这件事情上,王象午的立场、态度应该未能与中央要求“保持一致”。1926年,他被开除出党,恐怕与此有难以割断的牵连。王翔千最为沮丧,竟气得回了相州老家。1928年底,他“与党组织失掉联系”,之后“辗转各地,以教书为生”。[8]当然,官方说法是1925年底,由于局势恶化,他遭到“通缉”,“被迫离济返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这一“花絮”的喧嚣背后,还隐含了更重要的政治信息:宣告了以诸城王氏家族为班底的山东党组织的基本解体,标志着中央与地方政治博弈的激烈冲突阶段的暂告结束。

尽管中央贯彻其组织意图的决心丝毫不容动摇,但在山东党组织的具体人事安排方面还是煞费苦心,主动做了一些灵活性的让步与修改。除了中央指定的几位书记马克先(1922.9-1922.11)、吴容沧(1922.11-1922.12)、尹宽(1924.10-1925.8)之外,基本仍由王尽美主持着山东地方党组织工作。1925年8月,王尽美病逝后,由邓恩铭接任书记(1925.8-1925.11)。这期间,山东党务工作实际上仍牢牢掌控在诸城王氏家族原班底人马的手中。在王乐平淡出了山东党组织之后,继由王翔千接替其角色。

以辈分而论,王翔千长王乐平一辈。他与王乐平的关系,不如与王统照的关系更密切。成立励新学会,据说是王翔千组织的一些学生。[9]这些学生,有一师王尽美及王志坚、一中邓恩铭、工专王象午、商专贾乃甫等。对此,1951年时王翔千曾有一篇回忆录,但是此回忆录已经时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马保三的修改、转述,并经过山东省和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编辑。在该回忆录中,王翔千把励新学会视为山东党组织的“母体”,认为它成立之后“从此奠定了革命的基础”,在研究山东建党问题时“很值得我们追溯”。励新学会不久分化,其一部分先组成“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以后成立“共产党山东支部”。[10]此处所称“共产主义小组”,应为以诸城王氏家族为主体、王乐平及王翔千为核心的山东党组织;所谓“山东支部”,应该是在1922年9月初成立,马克先暂代支部书记,王翔千掌管文印工作。[11]只是,山东党组织早期这段历史(励新学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共产党山东支部),太过“完美”而让人不敢尽信,篡改痕迹更是隐约可见。

随着诸城王氏家族原班人马的相继谢幕,山东党组织逐渐成为中共中央一个名副其实的地方支部了。山东党组织的领导权,也渐次掌握在了中央派来的主要负责人之手。1925年11月,邓恩铭首次被捕入狱,不久“保外就医”获释。其后,孙秀峰(1925.11-1925.12)[12]、张昆弟(1925.11-1926.9)[13]、吴芳(1926.9-1927.5)[14]相继负责山东工作。[15]此后,邓恩铭(1927.8-1927.10)、卢福坦(1927.10-1927.11)、邓恩铭(1927.11-1928.2)、卢福坦(1928.2-1929.2)轮流负责山东工作。[16]

1929年1月,邓恩铭再次被捕。邓恩铭这次被捕,是由于负责组织工作的王复元叛变所致。王复元又名王全,1900年生于济南。早年读过私塾,当过修表工。1919年在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当电工兼传达员,1921年在济南《大东日报》任校对、参与创办《山东劳动周刊》,曾任青年团济南书记。1927年出席中共五大返回途中,谎称失窃,将山东党组织活动经费1000元贪污,时任省委书记邓恩铭将其开除。1928年11月,王复元叛变,抓捕了邓恩铭等17人。1929年8月,中共青岛地下组织将王复元秘密处决。为处决王复元,中共及山东党组织也付出了沉重代价,负责锄奸的王科仁、张英分别于1930、1932年被捕牺牲,假扮张英妻子的傅桂兰(傅书堂之妹)当年即被捕关押至死。王复元叛变3个月之后,其兄王用章也公开叛变。王用章,又名天生,1897年生于济南,1917年招募为华工赴欧洲,1920年回国,1921年与参与创办《济南劳动周刊》等,1923年出席中共三大,1924年代理中共济南地执委委员长,1925年被捕,1928年出狱后任中共山东省委交通处主任等。1929年夏,刚出狱不久的王用章走进泰安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常务委员室隔壁之会客室”,当面向王立哉(王乐平堂弟)提出“自首”,称:“我自首之流住宿之处,把我妻子视成娼妓。此种行为,令人难以忍受,所以今天来求你准我自首。”[17]王用章叛变的理由,未必足信。事实上,他自己作风可能更不甚,据说“他作风不大好,有时和王尽美过不去”[18]。叛变月余,他即带领“20名便衣警察”,在济南“逮捕共党省党部委员尹宽、王孟生、宋悲行、王××四人”。王××经中央委员丁惟汾来电指示“从宽办理”,“最后准王××自首,其他三人均在济南处决”。[19]1949年,王用章被山东人民政府逮捕,1957年死于济南狱中。

中央贯彻其组织意图的过程,实为地方党组织权力消减和中央权威树立提升的过程。在此消彼长态势之下,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过渡到了组织传播阶段。在中央直接指导下,山东地方党团组织建设和工人运动向纵深发展。1922年5月,中共济南独立组成立;6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建立。8月,中共济南支部成立。[20]1923年,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1925年2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1927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成立。这一时期,先后建立潍县、寿光、青州(益都)、高密、张店、鲁北等党的地方执行委员会;在济南、青岛、张店、淄博、博山、寿光、广饶、青州、潍县、高密、烟台、枣庄、曲阜、沂水、泰安、莱芜、齐河、禹城、平原、庆云、阳谷、东昌(聊城)等地建有党的支部;在惠民、菏泽等地也有少量党员。至1927年7月,全省有党员近1500人。[21]在建团方面,1921年4月,济南SY青年团一度筹建,可惜未见它开展活动的相关记载。[22]1922年,山东重建了青年团。8月,贾乃甫、郝永太等人在济南首批加入青年团;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王复元、王象午等党员也先后加入。9月,青年团济南地方团成立。1923年初,团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此后,张店、青州、烟台、寿光等地相继建立团支部,青岛建立团地方执行委员会。1926年7月,团山东区委建立。1926年冬至1927年夏,团益都、寿光、潍县等县委和青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先后建立。[23]在工人运动方面,短时间内也得到较快发展。1921年夏,山东第一个工人组织“津浦铁路济南大槐树机车厂工人俱乐部”成立。1922年6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支)部成立,这是党公开领导山东工人运动的机关。同时,济南津浦大厂工会成立,发起山东矿业工会淄博部;济南印刷厂工人同志会、纺织工人会也相继成立。[24]1923年,山东工人运动在声援“二七”大罢工活动中出现第一次工运高潮。7月,济南理发工人成立济南市理发工会(对外称济南理发业联合会)。数日之间,济南16个县、8000余人参加了理发业联合会。[25]1925年2月,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取得罢工胜利,成立胶济路总工会,下设6个分会。胶济铁路全线罢工及其胜利,被邓中夏誉为“异军突起”。4-7月,青岛纱厂工人举行3次大罢工,数十家工厂企业成立工会组织,刘少奇、傅书堂到青岛指导罢工斗争。[26]至此,马克思主义的星星之火,在齐鲁大地已成燎原之势。

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地方精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作出了不可或缺的历史贡献。他们的出现及谢幕,也都为历史洪流所裹挟而难免会身不由己。在中国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历史认识并客观评价这些地方精英的贡献及影响,也确实是一个比较难以把握至恰到好处的研究难点。1920-1930年十余年间,在山东首府济南曾经风云一时的地方精英相继凋零、谢幕。1925年,王乐平最著名的共产党门徒王尽美首先不幸病逝。翌年,王乐平亲手创办的齐鲁书社被迫关闭。1926年,王象午被开除出党。王翔千则“自行脱党”。原本支撑山东党组织的“王氏家族”成员,相继黯淡退场。1928年底,王乐平正在上海忙于筹建“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简称改组派)。几乎与此同时,他在济南经营多年的“中共山东党”却正在分崩离析。以他的门徒和曾经的同志王复元、王用章叛变以及山东另一著名共产党员邓恩铭被捕为转折,“中共山东党”基本结束了“王氏家族”时期。从此,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山东党组织作为一级地方机构,浴火重生。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在山东传播的得与失、成与败,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去认知,必须放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潮流之中去考察。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早期传播,山东党团组织的秘密成立,都是奠基在地方精英开创之功的基础上。如果用一个“小数据”来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王乐平去世时年为43岁,王尽美年仅26岁,邓恩铭年仅31岁,王复元年仅29岁,王象午年为42岁,王志坚年为48岁,王翔千享年68岁。这7人之中,正常死亡的只有王尽美、王象午、王翔千3人。死于国民党之手的有王乐平、邓恩铭2人;死于共产党之手的也有王复元、王志坚2人。对于国共之间这种既合作又仇杀的关系,西方研究者认为:这是双方必须面对和接受的一个必然解决方式。“中共一旦决定实行暴力革命的策略,就不得不面对可能的暴力迫害,无论是在1922年或1927年都是如此。”[27]在外有暴力逼压、内有失控之虞的生存环境之下,中共中央以其高超政治智慧,成功稳妥地树立了绝对权威。

参考文献:

[1]罗章龙.记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J].社会科学战线,1980(3):13.

[2][11]马克先.济南建党后初期活动片断[J].山东党史资料,1982(3).

[3]李曙新.吴芳和吴容沧是两个人[J].党史博采,2012(5):59.

[4]马克先.关于吴容沧.[A].济南市总工会采访马克先的笔复件.

[5] 姜贵.旋风第3章[M]. 台北:台北市九歌出版社,1999.

[6] 山东地方报告[N].中国共产党党报,1924-6-1.

[7]郑超麟.郑超麟回忆录(上)[M].香港:东方出版社,2004.

[8]父亲王翔千[J].潍坊学院校报,2009(12):4-5.

[9]黄秀珍.我的父亲和山东建党、建团活动[A].王来棣.中共创始人访谈录[C]. 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 参看山东省档案.省校-3-1-207-16.

[10]王翔千.山东共产党的发端(1951年)[J].山东党史资料(增刊),1982(3).

[12]青岛地方团员调查表(1923年11月19日)[A].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一辑)[C].7. 其中,孙秀峰,1901年生于峄县,1923年11月18日加入青岛青年团,曾作过电话局职员。

[13]张昆弟,1894年生于湖南益阳,1918年与毛泽东等创建“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到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1925年冬调任中共山东地方委员会书记,1926年9月调离山东在北方局工作,1932年遭王明“左”倾路线迫害致死。

[14]吴芳,1899年生于湖南华容,1920年加入青年团,1921年春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任中共南京地方委员会书记,1926年9月调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后任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书记,1927年6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9月因遭通缉调离济南,10月改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28年调上海工作,1930年被捕牺牲。

[15]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山东省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组织史资料(1921~1987)[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14-19.

[16]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组织史资料(1921~1987)[M]. 40-44. 其中,卢福坦,1890年生于泰安,1927年先后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1928年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30年任中共河北、河南省委书记,1932年任上海总工会委员长,1933年被捕变节。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被中共秘密关押在上海,1969年被秘密处决。

[17][19]王立哉.九十忆往(四)[J].山东文献,1986,11(4). (另,注释19,此处回忆有误:尹宽1967年病死。尹宽1929年11月因追随陈独秀被开除党籍,后被国民党逮捕入狱。)

[18]黄秀珍.八一年七月材料读后补充意见(1981年10月29日)[C].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资料室存档文件.

[20][21][23][24][25][26]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组织史资料(1921~1987)[M].概述.2.2-3.27. 33—34.34.34.

[22]王统照.民国十年日记(第二部)[J].潍坊学院学报,2005(1):7.

[27] 费正清等.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18.

作者闫化川系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哲学博士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处长;李丹莹系历史学硕士,山东省滨州市机关保险处业务科科长。

■ 责任编辑:刘 捷

猜你喜欢

王翔济南山东
我和我的家乡
廖莎、王翔艺作品
无奈离婚,庆幸我做出了正确选择
赶车这事儿
捎回家的温暖
Paving Memory Lane
山东老家规 (中)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傅有田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