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料袋与文本阅读的有效链接

2015-06-25李燕娥

广东教育·综合 2015年6期
关键词:黄河资料课文

李燕娥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很多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习的趣味。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真正重视并合理利用资料袋的人却不多,大多只是让学生读一读了解一下,最多也就背一背,应付教学水平检测有可能会出的考题。资料袋不应只是依附课文的“资料”,而应该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发和利用资料袋,实现其与文本阅读的有效链接,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提升和知识结构的重构,是阅读教学从封闭走向生成、开放和整合的一种飞跃。

一、用资料袋编织“大语文网”,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资料袋之所以常被忽略,是因为它只占用书页的一小方块,而且还被编排在课文后面。小小资料袋,其实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它可以课前交流,也可以课中穿插,还可以课后延伸,此过程中实现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整合,编织出一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大语文网”。

(一)课前说,引发阅读期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对阅读材料所预想的情景。课堂教学科学利用阅读期待,能使阅读教学焕发巨大生命力。

语文第十册的《丝绸之路》的资料袋,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名字来源以及它在古代的重要影响力,并提了几个发生在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课前,我让学生就课后资料袋的阅读谈谈自己的收获。学生讲起“玄奘取西经”的故事时,个个眉飞色舞,因为这是他们熟知的《西游记》的唐僧原型,可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却不太清楚。于是,我将张骞被俘十几年,两次逃脱的经历娓娓道出,当讲到第二次逃脱的紧张时刻,我停顿一下说:“这么艰难才逃脱,回到长安的张骞又被派出使西域,这一次,他会不会再一次被抓呢?我们到课文找找答案吧!”这时,学生阅读文本的期待瞬间被激发,满足好奇心的心理使他们读得特别投入。

(二)课中看,让阅读充满实践和生活的气息

在文本教学时,适时地链接资料袋,扩充资料袋,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轻松地突破学习难点。譬如第七册的《观潮》一课,学习片段描写——“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面对如此生动传神的文字,学生反应平静,连朗读都是一副水波不兴的状态。可当钱塘江大潮的视频一播放,教室里一片哇然,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视频,一个个显得那么不淡定!激动过后,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起初平静的水面会突然如此汹涌?”孩子们纷纷摇头。这时,课后的资料袋就适时释疑解难了,它非常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学生看过文字说明再看示意图,一切心中了然。

(三)课后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语文与生活同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教师要善于设计与生活接轨的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课文触及的社会生活问题。语文第八册有一篇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发出的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学完课文,阅读了资料袋,我设计了这样的练笔给学生选做:①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来搜集黄河的资料为她设计一个公益广告,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她!②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能为黄河做些什么?③写一份保护黄河的倡议书。当中有个孩子写的,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这样写道:“黄河的遭遇让我感到心痛!作为一个身在广东的小学生,我现在不知能为黄河做些什么,但我有一个梦想——长大了我要当一个治理黄河的科学家!”是啊,哪怕只是梦想也是一种支持。孩子坚毅的神情让我相信,他的梦想会有开花的一天!

二、强化资料袋的导学功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草案)》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四年级上册有32篇课文,可资料袋也就7个,这就为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集结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一)目的性是资料查阅的主要依据

从大语文观的角度看,资料不仅仅是指书面文字资料,还可以是实物、模型、图片、影音视频、标本等。但在查阅的时候,并不需要把文字、图片、影音等资料都找出来。资料查阅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并善于在学习中将二者有效整合起来。换言之,目的性是资料查阅的主要依据。那学生如何得知课文的学习目标呢?其实,在每组课文的开头都有学习导语点明本组课文的主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学生可以依据这个方向查找相关资料。以语文第七册第五组课文为例: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寻找资料不仅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职能,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和组织自我学习的策略。作为语文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大量地自己动手搜集资料。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学生自己搜到的资料已不仅仅是“资料”,更是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孜孜以求的学习品质,一种有所追求的情感态度。

(二) 资料袋的有效整理和运用

1. 合作探究。因个体有差异,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予以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也因家庭条件不同,导致学生占有资源不同,那么获取资料的途径就会有所区别。教师最好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家庭条件等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再自行细分任务,单独查阅,以第七册第五组课文为例,小组5人:

大家把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分析、整理,形成学习资料,省时高效。这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但高效地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组织策划的能力,而且体现了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

2. 物尽其用。在这个便捷的信息时代,查阅资料往往轻而易举。就是因为它的轻而易举,所以大部分资料不被珍惜,很多学生都是上课时用,用完丢,丢了再查,这些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实在很无谓。为了使学生学会整理和循环使用资料,我要求他们每个人都买一个文件夹,把打印出来的资料一张张夹好,再在前面目录中记上标题。这样搜集资料简便省力,检索、运用起来也十分方便。而对一些阅读课外书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新闻时获得的信息,我会要求学生把其中有价值的或与学习有密切关系的资料摘抄在空白纸上,然后一同夹进文件夹。

3. 搭建舞台。为了充分挖掘学生资料袋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努力搭建一个多彩的舞台给学生进行展示,激发孩子持续的热情。通过组织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剪贴报、手抄报展览评比等,展示这些学生所搜集的各种资料,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大多数学生自觉搜集资料的兴趣。教师和同学对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发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黄河资料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背课文的小偷
『黄河』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