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产品设计的新趋势
2015-06-25李祥文
李祥文
[摘要]在信息时代。产品设计的重心逐步从外观设计向非物质化的虚拟设计转移。产品功能内核即微电子芯片的缩小为产品的外观设计提供了更高的自由度,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逐步加快。个性化的定制设计将越来越多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信息时代;产品设计;非物质设计:趋势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影Ⅱ向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以互联网、移动智能、云计算和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也深刻地改变着产品设计的面貌。从人们生活方式变迁的角度看,信息时代具备两大特点,即生活智能化和信息网络化;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信息时代语境下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智能化技术、3D打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产品设计的理念、流程和方法等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产品设计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产品设计的非物质化趋势逐步增强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逐步变得非物质化和平板化,产品的非物质化是指产品操控与显示界面的电子化和虚拟化。2004年,著名移动通讯制造商诺基亚推出一款经典的手机Nokia7610(图1),其外观和按键采用不规则与非对称式设计。尽管这款手机的按键在操作起来未必十分得心应手,比如它的数字“3”按键过于狭小而不便于按压,然而它个性化的设计仍然吸引了无数青年人的眼球。执着于传统机械式的、物质化的造型设计的诺基亚曾经在手机制造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智能手机的出现将诺基亚高高在上的形象拖入深渊。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款具备独立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iPhone,并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从此以后,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非智能手机,成为移动通讯市场的主流产品。苹果、三星、联想和小米等智能手机生产厂商逐步占据了手机市场的大多数份额,而坚持传统手机设计与制造的诺基亚在短短数年间就几乎退出了市场的舞台。智能手机在外观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块巨大的智能操控屏幕占据了手机正面的大部分面积,而传统手机表面上的实体按键大部分都已消失不见。像Nokia7610这样经典的设计也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而离我们远去。
智能化触屏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实物按钮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图标。过去手机、MP3、洗衣机、微波炉、空调等电子产品或电器上的按键或旋钮为机械式的,而今天的触屏设计使得这些实物部件变成非物质化的虚拟按键。因此,今天的手机、电视或电器的遥控器大多变成了平板化的方盒子,微电子技术使得这些产品可以变得越来越小巧轻薄。在汽车内饰设计上,过去控制音响、空调和汽车操控系统的按键多为机械式的,而今天车载智能系统的应用正使得它们集合成一块平板化的触摸屏。美国著名电动汽车特斯拉正引领全世界进入电动车时代,而特斯拉的内饰设计具有鲜明的非物质化特点。特斯拉巨大的中控屏幕几乎集成了汽车所有的操控信息和娱乐内容,简直成了放大版的iPad。通用汽车公司在2015年底特律展示了新一代电动汽车“Chevrolet Bolt”,其内部配有10英寸的中控显示屏(图2),可以通过它完成各种操作。这种非物质化的设计现象已经在奔驰、奥迪和观致等大量汽车品牌的内饰中出现。在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汽车的内饰有可能出现极端化的面貌,那时进入车内我们甚至连方向盘也看不到,只有一个交互式屏幕,在屏幕上输入目的地就可以放松享受了,因为汽车会自动行驶。
非物质化的设计趋势使得产品设计的重心从产品物质的外观设计转向虚拟的图形界面设计。我国著名手机品牌小米公司在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上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然而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因为除了小米手机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营销的优势之外,小米手机还有大量独特的系统化界面设计(图3),如洗澡系列、旅游系列、手绘风格等等,小米用户可以通过小米官网下载使用,而其他品牌手机用户则无法使用。可以说,优秀的界面设计成为小米手机成功的重要因素。2015年瑞士巴塞尔钟表展上,著名奢侈品品牌Gucci推出一款智能手表(图4),可以呈现出电话状态、时钟状态和音乐状态等各种优美、简洁的界面,也预示着手表产品非物质化设计的趋势。因此,未来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的企业应该特别重视这种非物质化界面的设计,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并取得成功。
二、产品的外观设计具备更大的自由度
1946年,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然而,它的形象是今天的人难以想象的,它其实是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重达30吨,机体内部装有18800只电子管,但是它的性能还远不如今天最低端的智能手机。上个世纪末,在中国大陆俗称为“大哥大”的手提电话曾是“大款”的象征。这样的手提电话尽管价格昂贵并且体量笨重,却仅有简单的通信功能,在性能上也无法同今天一些廉价的手机相比。早期的半导体收音机具有巨大的身形,而今天的收音机多集成于手机、MP3等电子产品的体内,成为微小的零件。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也预言了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对于信息产品的影响,即产品的体量可以设计得越来越小。这就是今天的手机比早期的手提电话更加小巧、轻薄并且功能强大的原因。
微电子技术已经将传统的机械结构或电子元件变成了微小的芯片,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把一些复杂的功能交给远程的服务器来完成,这进一步缩小了产品功能结构的尺寸。产品的内核即功能结构的缩小为产品外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比如,U盘的内部芯片通常是很小的,而它的塑料外壳可以设计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对于电子产品来说,产品的外形与它的功能内核开始发生分离,也就是说产品的外形受到功能内核的制约越来越小。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设计“形式追随功能”的核心理念在信息社会正受到严峻的挑战。endprint
三、高科技的应用简化和缩短了产品设计的流程,加速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更迭
过去企业推出一款新的设计,要通过设计师手绘草图和效果图并手工制作模型等流程。因为过去的设计工作以手工劳动为主,需要大量的设计人员共同参与,如美国罗维的设计事务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雇用人员达数百人。随着信息技术在设计领域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产品设计的过程当中(图5),如Photoshop、Co rel D raw、Auto Cad、Illustrator,3ds max、rhino和pro-E等软件的出现和使用正逐步取代设计师的手工劳动。效果图由手工绘制发展为电脑绘制,模型也由手工制作朝着快速成型机制作。信息时代的产品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具备一定的电脑软件应用能力。
而今天草图软件技术、三维软件技术和3D打印技术(图6)的普及大大简化了设计师的手工作业过程,这也使得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传统制造业的工业产品如汽车的生命周期约为五年左右,比如日本本田旗下的雅阁和丰田旗下的凯美瑞等经典车型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每隔五年换一次代,如今已经经历数代。而今天各大品牌旗下智能手机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或几个月,如苹果自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以来,至2014年已经更新至第六代,几乎每隔一年就换代一次。信息技术的应用甚至影响到了传统的制造行业。对于许多汽车品牌来说,过去五年才换代的车型在今天可能每过三年就要换代,并且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小改款。在信息时代,企业应重视并加速产品换代的改良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互联网以及3D打印技术的应用导致个性化定制设计的大量出现
过去我们选购商品只能从商场现有的商品当中进行选择。而今天,面对极其丰富的网络商品信息,我们不仅有了更多的选择,还能够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要求来定制设计。互联网将设计师和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真正实现以用户为导向的设计。
在信息时代,有一种被称为“众包设计”的产品设计模式正在被广泛地应用。设计师在网络上将多个设计方案公布,或者由网友提供设计方案,并由大量的产品爱好者进行投票,得票率最高的方案将被设计师采纳,并进行深化设计和生产。这样的设计无疑是由用户导向所决定的设计,因此也一定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例如小米手机在进入市场的初期首先通过网络论坛来引起潜在用户的注意,在小米手机取得初步的成功以后,小米公司在推出新款手机前先要通过网络将样机寄给忠实的“米粉”,通过他们的试用来发现新款手机的问题,并在其正式上市以前将小问题修改掉并将产品细节优化,与消费者良好的互动成就了小米手机飞速的成长。日本有家大象设计公司,他们将产品设计方案公布于网络,并在网络上收集潜在用户的意见,在与用户的反复沟通中不断修改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3D打印技术省去了传统制造业当中成本高昂的模具设计与制作环节,为个性化的定制设计提供了可能。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将三维软件模型打印成各种形状的产品,而无须开发专门的模具。模具的开发具有高成本的特点,过去的制造业只能通过产品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才能收回模具开发的成本,因此,一件产品要有个性化的外形、很低的产量并具备低廉的价格,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而今天,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将三维软件模型打印成各种形状的产品,而无须开发专门的模具。西方设计师已经大量使用3D打印技术来实现个性化的设计需求,如用尼龙材料打印出自行车的车身框架(图7)。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定制个性化的设计,而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为这种定制设计提供了技术可行性。在未来,个性化的定制设计将越来越多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