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人物性格论浅探
2015-06-25卢珍
摘要:黑格尔在亚里士多德性格论的基础上,在《美学》第一卷第三章中,集中对艺术创造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并依托于他的哲学体系,构建了人物性格之地位、特点及其塑造方法的理论系统,本文将对他有关人物性格的论述进行详细梳理。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02-02
一、理论源头
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提到塑造人物性格的四个原则: “人物性格要善”;“性格应该适宜”;“性格应该相似”;“性格应该一致”, 此外,他还指出刻画性格就必须始终求其符合必然或可然的原则。显然亚氏注意到人物性格在戏剧创作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提出艺术家在刻画人物性格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原则,为后世提供了开拓性的启发。
二、性格特征
黑格尔认为有生气的、立体的人物的性格必具备丰富性、特殊性和坚定性这三大特征,并能将这三大特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1.丰富性。
“人物性格也须现出这种丰富性。一个性格之所以能引起兴趣,就在于它一方面显现出上文所说的整体性,而同时在这种丰富中它却仍是它本身,仍是一种本身完备的主体。如果人物性格没有见出这样的完满性和主体性,而只是抽象的,任某一种情欲去支配的,它就会显得不是什么性格,或是乖决无常、软弱无力的性格。” [1]比如,作家高晓声在谈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时,认为曹操也具有这样丰富生动的立体性格。“一个曹操有多副面孔,看来似乎是矛盾的,但联系着每一特定的场合,却又真实可信。这多副面孔构成曹操的性格,曹操就立体化了,活起来了。”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的特质。所以,黑格尔认为: “性格必须渗透到最复杂的人类心情里去,守在那里面,在那里面吸收营养来充实它自己,而同时却又不能停滞在那里,而是要在这些旨趣、目的和性格特征的整体里保持住本身凝聚的稳固的主体性。” [2]
2.特殊性。
黑格尔认为人物性格中应该具有特殊性,这里的特殊性指的是人物性格的主导方面,黑格尔说:“所以性格的特殊性中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的方面,但是尽管具有这个定性,性格同时仍须保持住生动性与完满性,使个别人物有余地可以向多方面流露他的性格,适应各种各样的情境。” [3]例如,《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的罗密欧虽然处在变化多端的情感关系里,但是他对父母、朋友和侍童的关系中,在同杜尔巴特的荣誉感上的冲突和决斗中,在对神父的尊敬和信任中,甚至在和毒药师的对话中,都始终一贯地显得尊严高尚,用情深挚。“作为人物身上主导因素的情致必须在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中显现出来,和人物性格的丰富复杂性互相交织在一起,必须带有人物个性的鲜明烙印。” [4]这就要求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明晰人物性格中的特殊性,但如果只凭智解力用抽象的方式来理解的话,既要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也要在丰富性中树立明确的特殊性,这在同一个人身上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3.坚定性。
黑格尔认为:“人物性格必须把它的特殊性和它的主体性融合在一起,它必须是一个得到定性的形象,而在这种具有定性的状况里必须具有一种一贯忠实于它自己的的情致所显现的力量和坚定性。” [5]所谓性格中的“坚定性”实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主导人物性格主要方面的不变的因素。这里,黑格尔将人物性格中坚定性的表现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一个正真的人物性格须根据自己的意志发出动作,不能让外人插进来替他做决定。只有在根据自己的意志发出动作时,他才能对自己的行动负责任。” [6]他以拉辛的剧作《斐笃尔》中的主角斐笃尔为例来说明。黑格尔认为在这个剧作中,斐笃尔诬告前妻的儿子并不是根据自己的意志,明显受到其他人的干扰,并“因此可以把责任推诿到那个次要角色上去”,这样一来,属于她性格中的主导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来。
其次,“因为一个真正的人物性格必具有勇气和力量,去对现实起意志,去掌握现实。”[7]因而黑格尔严厉批判了近代德国感伤主义作品中人物性格中的内在软弱性。他以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为例,对少年维特的“幽美的灵魂”进行严厉的批判。指出维特缺乏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只会躲在自己编织的世界里孤默静想,一点都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和苦难的历练,只要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陷于忧伤抑郁的境地不能自拔。“这就是这种‘幽美心灵’的内心世界的全部痛苦和软弱的表现。”
第三,“真正艺术家用来作为理想性格的意蕴和情致所寄托的不是这些神奇鬼怪的东西,而是性格所熟习的现实生活的旨趣。” [8]黑格尔这里所说的“神奇鬼怪的东西”就是指描写人具有魔术、磁性催眠术、“通天眼”等特异功能的作品,并且在这些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受到这些不可知力量的支配,而这些深不可测的力量是凡人所不能理解和掌握的。所以黑格尔极力批判这种脱离在社会环境之外的的“独立自主性”,并认为真正的独立自主性“并非是脱离社会而孤立,而是能掌握环境,能凭自己的力量去发出行动,能对自己的行动负责,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样的人物性格才能既鲜明而又坚强有力。” [9]
三、形成条件
黑格尔在阐释人物性格的过程时,引入三个重要的术语:“一般世界情况”、“情境”和“情致”。所谓的“一般世界情况”是指“某特定时代的一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背景”;“情境”即“‘一般世界’具体化成的推动人物行动的客观环境,可以说是人物行动的‘外因’”;“情致”就是“‘普遍力量’或人生理想所形成的主观情绪,或人生态度”,在个别人物身上化为推动人物行动的“内因”。人物性格就是从“一般世界情况”到“情境”再到“情致”的转化、演变过程。
首先,“理想的主体性格,作为有生命的主体,既然应完成和实现它本身所已有的东西,本身就必须具有动作及一般运动和活动的定性。要达到这一点,它就需要一种周围世界作为它达到实现的一般基础。” [10]可以看出,“一般世界情况”的发展状态能够影响人物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于是,黑格尔又将“一般世界”的性质划分为“个性独立自主的英雄时代”和“散文气味的现代情况”。而在他看来,只有“英雄时代的个性却是比较理想的”。
其次,“情境”就是“一般世界情况”的特殊性。正是这种“情境”的特殊定性跟外界世界发生关系,产生对立和紧张,从而成为人
(接上页)
物动作形成的外在因素。而实际上,“性格的差异往往在相同的情境中使他们发生千差万别的动作和反动作。在这里,人物的个性起着决定作用。” [11]但是,“情境”本身并不是动作,发出行为动作的施动者是人,情境只是促使人物行为动作发生的外在机缘和动力。
第三,“情致是艺术的真正中心和适当的领域,对于作品和对于观众来说,情致的表现都是效果的主要的来源。” [12]黑格尔对“情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概括来看,个人性格受到具有时代精神的具有普遍性的伦理观念所侵染,形成属于个人的内在意志。这种内在的“情致”才是人物发出动作行为的真正主导因素,是“一种本身合理的情绪方面的力量,是理性和自由意志的基本内容。”同时,正是因为文艺作品能贴切地表现这种情致,故而才能打动读者。因为“情致所打动的是一根在每个人心里都回响着的弦子,每个人都知道一种真正的情致所含的意蕴和价值和理性,而且容易把它认识出来。” [13]
四、评价
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对黑格尔的人物性格论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首先,和亚里士多德比起来,黑格尔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放置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对个人性格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在“一般世界情况”中生发出来的“普遍力量”在人物心中凝结成“情致”,并且主导其行为动作,从而推动戏剧的情节发展。
其次,人物的动作是表现其性格最关键的部分,而动作的发生往往起源于“冲突”。黑格尔认为,人物在具体的冲突上会陷入因为某一种理想的破灭而产生破坏另外一种理想的行动,这时候,他的性格才能显现出来了。
第三,“‘意蕴’或理念毕竟要通过感性形象来显现。” [14]朱光潜先生在这里所说的“感性形象”实则就是典型的人物性格,依黑格尔的看法,人物的性格必须具有的丰富性、特殊性和坚定性三大特征。所以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人物形象的时候,尽量避免像“席勒式”那样的“扁平人物”,而是多丰满生动的“莎士比亚化”的“圆形人物”。
注释:
[1](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 译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第302页。
[2](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 译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第303页。
[3](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 译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第304页。
[4]王元化 读黑格尔 新星出版社 2006年 第13 页。
[5](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 译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第307页。
[6](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 译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第308页。
[7](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 译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第309页。
[8](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 译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第310页。
[9]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 第487页。
[10](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 译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第229页。
[11]王元化 读黑格尔 新星出版社 2006年 第47页。
[12](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 译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第296页。
[13](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 译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第296页。
[14]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 第688页。
作者简介:卢珍,女,1990年生,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2013级文艺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审美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