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打造新形势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2015-06-25郑慧冰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队伍服务文化

郑慧冰

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是传播社会公益性文化的主力军,它在繁荣与发展基层公共文化生活,实现乡风文明、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绍兴市越城区为例,就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有待完善之处进行阐述,并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发展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现状

近年来,绍兴市越城区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建设,“科普文化下乡、公益讲座进社区,志愿服务到农村”等活动此起彼伏,“文化艺术团、歌咏协会、摄影俱乐部、戏迷俱乐部、墨趣会、妈妈舞蹈队”等队伍如雨后春笋,据2014年统计,全区已有公共文化服务队伍180多支。队员2000余名。这些团队多次积极参与市区大型文化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如“越城邻里节、越城文化艺术节、越城文化大舞台、越城文化直通车”,台上台下,总有队员们忙碌的身影和靓丽的风采。所到之处,既为百姓带去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又带动了不少文艺爱好者积极加入公共文化服务队行列。在配合“文明创建、五水共治”宣传中,他们更是功不可没。队员们通过紧扣主题思想,积极培育作品,以快板、说唱、小品、表演唱等群众通俗易懂的文艺形式创作编排主题节目,并通过走基层、串街巷,开展寓教于乐文艺巡回演出,让广大市民在享受轻松、愉悦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努力让文化浸润城市,让城市更具魅力。如:反映文明的小品《钉子》、宣传治水的说唱《水乡明天更美好》等,既培育彰显了地区文化特色,又助推了文明创建、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总体来说,目前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正趋于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势头。

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区公共文化服务团队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但不可否认,这些文化团队在专业素质、服务意识、培育品牌、道具配备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文化团队的活动场所、活动档次与广大群众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文化团队的自身建设和保障机制还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化团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水平较低

从目前这些文化团队成员来看,缺少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骨干力量,且年纪偏大,有80%的队员年龄在50周岁以上,他们中绝大多数队员是业余爱好者,未经过专业的训练,多数是通过团队内成员间相互指导、相互学习等动作拼凑一起,合成集体节目。因此,艺术水平相对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二)节目种类单一

从近年全区文体团队表演的节目来看,大多集中于排舞、腰鼓舞等节目,形式多以自娱自乐、模仿为主,内容多为健身类体育项目。节目的编排创新力度不够,艺术表演缺失,种类重复单一,没有特色,没有看点,缺少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

(三)活动条件简陋

从现状看,一般文化团队的平常排练场地大都在露天居住区附近广场、及小区门口等地,且设施简陋,特别是一些广场设施没有较好的整合规划和有效管理,每当参与晨晚运动的群众越来越多时,就会挤压了文化团队的活动空间。可以说,团队活动受天气、人为等因素制约明显。另外,简单的演出道具及设施配置,也会影响团队节目的演出效果,使团队在表演中不能出彩。

(四)保障机制不足

目前大多数文化团队一般由社区在组织管理,由于社区受工作、经费、及专业性等制约,没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及更专业的人才来管理、支持、指导文化团队的建设。一些参与表演的文化团队由于得不到经费扶持与表彰奖励,挫伤了积极性。一些本来发展势头较好的文化团队,由于没有得到扶持,慢慢地失去了表演的动力,成为了公共文化团队建设中的一大遗憾。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队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辅导,提高团队的业务水平

公共文化团队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业务学习、提高,区文化馆应发挥职能,加强对基层文化团队组织的业务辅导,并以培训班、讲座、讲习班等多种方式对基层文艺团队组织进行有规划、经常性的业务辅导,同时建议建立相应的辅导制度,严格考核,规定每位业务干部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做好“一人一队”,即一对一的业务辅导,并保证每人每年出一项以上的辅导成果,然后全区每年组织一场辅导成果大赛,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队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增加学习交流机会,适当机会组织外出向兄弟县、市、区文化服务团队学习取经、走亲演出等,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加团队的整体素质。

(二)搭建平台,多样化培育文化团队

目前,全区文化团队的展示、比赛基本集中在会场、剧院等场所,大部分观众须经村、社区组织,文化团队如要多样化发展,扩大影响面、辐射面,不能拘泥于这些场馆,可充分发挥“文化角”这个有效的平台。越城区现有大小“文化角”30多个,这些文化角分布在城区广场、大小公园,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已与所涉广场、公园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并专门建牌定点,各地可根据区域实际,充分利用好“文化角”这个舞台,多样化培育文艺团队,同时对文化角可进行分门别类的命名。如:名人广场地域广、人气旺,可建立“水乡莲歌角、戏迷演唱角、故事宣讲角”等,并实行有序管理,在节假日、节庆日时,可隆重推出“一角一特色”活动,届时让各文化角倾情展演,真正为文化团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既能让文化团队多样发展,扩大影响面,提升知名度,又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成为绍兴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

(三)注重特色,铸就越城个性的品牌团队

针对我区文化团队建设存在的不足,文化品牌影响力须进一步扩大的现实,建议需上下联动,提升文化团队的艺术水平,打造公共文化队伍特色品牌。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名人文化、革命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等等,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可供我们发掘,为此,首先建议举办“越城文学艺术创作年”,打造公共文化艺术原创品牌。具体可以通过对业余文艺创作员和爱好者的培训、采风、创作、评奖,不断征集具有浓郁时代气息、鲜明地方特色和较高艺术水准的原创文艺作品,让好作品激发更多文艺爱好者的排演热情,排出精品,打造越城公共文化团队新特色。目前,越城区的许多文艺团队,节目老套,内容阵旧。如:城南街道的中国鼓舞队,在表演中,虽然中国大鼓气势磅礴、彩带绸舞婀娜多姿,曾经的演出让人耳目一新。但此节目自2007年创作以来,至今已巡演了7个年头,人们对它早已产生视觉疲劳,且全场的表演时间尽为3分钟,难成气候。如果能大胆创新节目的编排形式,丰富节目内涵,渗入一些绍兴传统文化元素,或融合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内容,进行完美结合, 诸如:融入祭禹活动、舞龙舞狮等,将一个曲目演变为一台戏,扩大演出阵容, 提升表演水平,可真正打造成为越城的一支特色品牌队伍。

四、完善机制,确保公共文化团队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落实经费保障机制,文化团队的服务是无偿的,但活动开展、工作服务需要有一定的运作经费。因此,培育和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建议每年落实专项基金,助推文化团队的活动持续开展,扬帆远航。其次是完善工作机制。可研究不同类型的奖励方法,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激励措施,并创设载体,每年组织次开展团队评选活动,如:开展“十佳团队”、“美丽团队”的评选,选树优秀团队,并给予队伍一定的经济奖励、培训帮助和设施配备,让优秀业余文化团队能够有更大的提升与发展。同时对团队的领头羊也要进行精神与物质的鼓励。可组织推荐“优秀民间艺术人才”、“优秀文化推广人才”等评比,充分对他们的文化服务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信通过举政府、社会各界之力,我区的文化团队建设会更上一层楼,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文化精品,树立起具有越城个性的特色文化品牌,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队伍服务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