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不穿洋装
2015-06-24
做人与处世 2015年8期
清华大学开创初期作为留美预备学校,学生主要学习欧美文化知识,谈吐着装都仿照西式,学校充满着浓浓的西方文化氛围。这天,大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听说国学院新近聘请了一名海归导师,知识渊博,连梁启超都极力推崇。学生们不禁对这位导师神往不已。铃声一响,数百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门口,只见进来一位身着棉布马褂,脚踩布履,脖间缠一条五尺围巾的“土秀才”。学生们张大了嘴巴。“土秀才”站在讲台上,放下书本,开始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是陈寅恪。”话音落下,学生们更加惊讶,他们有些不相信眼前这土得掉渣儿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寅恪。陈寅恪扫了大家一眼,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开始了他的课程。在这节课里,他给学生分析各国文字的演變,一出口就用了20种语言,听得学生目瞪口呆。接着谈到欧洲文化的时候,他竟把葡萄酒原产何地、流传何处的脉络,讲得一清二楚。这时,学生们才相信了这位“土秀才”的确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师。
最后,陈寅恪说:“我们的国家曾经被侵略过。但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我不穿洋装,就是为了记住,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让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从此,清华大学的国学风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