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鹏:用专利给企业全球影响力

2015-06-24明星

中关村 2015年6期
关键词:专利企业

明星

智谷是一家专注于创新投资和专利运营的公司

“当智谷购买了你的发明,我们会给它全球影响力。”这句霸气的话语,也只有智谷喊得出。

智谷是一家专注于创新投资和专利运营的公司。与以往的提供专利服务的公司不同,智谷以专利为资产,通过在多个领域布局,进行专利许可和转移,从而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2年8月,智谷成立,聚集了一大批曾经供职于全球知名科技企业的科学家进行创新发明,曾任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的张宏江博士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张宏江是金山软件CEO,也是智谷董事长。

总裁林鹏是智谷联合创始人,也是这个机构的灵魂人物。回国创办智谷之前,他在美国著名专利资产投资机构高智发明总部(Intellectual Ventures)任专利许可执行总监,负责大中华区的专利许可、商务拓展、客户管理和知识产权投资等方面业务。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数亿美金专利许可合同的签署并参与和管理了总值逾十亿美金的专利许可谈判。林鹏在美国高智所累积的专利投资及运营经历,使其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智谷也成为国内专利运营的一个创新性尝试。

两年半,一个里程碑

“智谷成立两年半的时间,我们恰好进入一个里程碑:公司拥有的专利资产已经多达上千项,覆盖面广,涵盖了15年的技术跨度。”林鹏对记者谈到。

其中,智谷已经申请到的国内发明专利多达600余项,收购的专利也有600余项。从专利地域分布来看,不仅包含中国专利,还包含美国等国家的专利。这些专利覆盖智能家居、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路由器等智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上,同时延伸至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3D打印等领域。

林鹏预计,到2015年底,智谷将拥有约2000件高质量的专利。然后,将其作为运营的基础,向企业进行授权许可或转让,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虽然短短两年半的时间,智谷已经收获了多项殊荣。2014年底,智谷被行业媒体评为“2014年度中国知识产权最有价值企业”。总裁林鹏被评为“2014年度知识产权风云人物”。

虽然如此,林鹏表现得很谦虚。“整体上来看,如何将好的发明应用于产品,对我们来讲,还在摸索过程中,再给我们两年到三年的时间,这一路径会更加清晰。”

不过,已经有多家科技企业与智谷达成合作。其中,还有一家来自台湾的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从事消费类电子产品研发与制造的企业,在整合设计代工(IODM)领域一直居于行业领先地位。但是,随着代工的附加值越来越低,英华达对技术创新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2014年5月,英华达与智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及3D打印等技术领域,联合开展创新发明和技术转移。智谷支持发明网络里的创新主体开展对未来3-5年具有产业化契机的研发工作和专利布局,从而快速提升创新技术向产品转移的效率。

英华达总经理何代水强调:“与智谷的合作将助力英华达在更多前沿科技领域占据行业制高点,为产品转型升级给予强劲的技术和专利储备。”

林鹏对记者谈到,“如今,针对与英华达的合作,在3D打印和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技术领域,我们已经做出了两个项目,产生了逾50项发明专利,虽然离产品化还有一段距离,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除此之外,智谷很多的酷炫的技术让人目眩神迷。

例如,一项技术可以自动调配眼镜片角度。“不管你是近视眼还是老花眼,只要带上智能眼镜,它能够根据你的视线、视角和平时观看的习惯,来自动调配最佳的视觉效果。”针对这一技术,智谷已经形成了一套专利组合,其中包含四五十项原创发明。“还有一项技术,帮助人们在戴耳机的时候起到智能纠错的作用。如果你将左耳机戴到了右耳上,系统就会通过体感或声音来提示你做出更换。”

当然,还有更多的技术尚处于保密阶段。

中国专利价值被严重低估

“很多人认为,你给我一笔钱,我就可以给你买到专利。这一想法是错误的。也许给你一笔钱,你买到的只是一堆废纸。有人花了上亿元,最后买到的专利一无用处。所以,专利收购不是有钱就可以做出成绩来,关键在于如何评估专利的价值。”

早在2014年,林鹏在一次公共演讲中提到,衡量专利的价值,可以从法律环境、市场规模、专利质量这三个维度来综合判断。

“美国专利基本上充分体现了市场价值。中国虽然在市场规模上占据优势,但是在法制环境和专利质量两个维度都远远逊色于美国。粗略估算一下,中国专利的价值大约相当于美国专利价值的10-15%。如果有一天,中国专利享有像美国专利那样的对等价值的话,那么中国专利将获得6-10倍的经济回报。”

林鹏强调,专利的价值与它背后代表的产品市场相匹敌。以智谷所关注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来看,现有的美国市场与中国市场的规模势均力敌。同样一件专利,如果授权保护范围差不多,美国专利和中国专利本身被认知的价值应该是相差不多的。

“当然,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专利的价值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市场规模巨大,而且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日益增强。但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远远不够。首先,产业结构还是以制造为主,利润薄,智慧密集程度不高。第二,即便现在加紧投入,历史的沉淀也比较单薄,而技术的创新很难立竿见影。第三,中国科研机构、大学和产业间的脱节比较严重,很多专利是没有利用的机会的。当专利的权利要求撰写得不够清晰,那么专利权人就很难通过法律手段获得应有的保护。好的专利是指其权利主张非常清晰,本身不能有瑕疵,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专利申请一旦授权将无法修改,所以之前在撰写上的疏忽大意为今天的专利布局造成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总之,从现状来看,中国专利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这种低估需要整个行业做很多的工作,共同合力将其提升,而智谷就是中间的一环。

变防守为反攻

如果说智谷是一家以运营专利资产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企业,那么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它也会应时之需,为企业提供国外专利的同时,还将出谋划策,指导国内企业如何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的风险管控和纠纷。

对此,林鹏给出的方法论是,在国内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知识产权的交叉许可等方式来获得产品设计的自由。在引进技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知识产权对产业链上下游及竞争格局的影响,而不是片面考虑某项技术的引进。其次,我们不能只单纯的防守,要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来规划国际知识产权博弈中的反制策略。这就是中国老祖宗提出的“围魏救赵”的方法。

“以往,一家国内企业到美国做生意,为专利付费,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有没有企业想到过,国外企业来国内做生意,又有多少为中国的专利付过费?数量是鲜见的。”

“如果对方在美国起诉你,我们在美国是客场,有很多劣势,但在中国这样的大市场,国内成为主场,就拥有了很多优势。如果以国内专利和产品市场来牵制外国企业发动的专利诉讼,就会起到势均力敌的效果。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外企业愿意放弃中国的广阔发展空间。”

近几年里,针对专利的战争此起彼伏。在这类战争里,发动者将专利作为一种战略资产,或者战略武器,向竞争对手发起攻击,以遏制和削弱竞争对手。中国知名企业小米、TCL、中兴等,都遭遇过类似的事件。2014年,小米在印度遭遇爱立信的专利诉讼。对此,小米创始人雷军指出,专利战是小米的成人礼,从创业公司到成熟的世界级公司,这是一道坎,必须迈过去。

林鹏举了个生动的例子。一部智能手机里面包含的专利多达5万至10万件。一个企业如果真正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专利库,至少要用十年的时间,而且必须每一年,都兢兢业业,都要有很好的计划投入和执行。

在专利战争中,如何取得优势,首先要看自己手里是否有足够数量的专利。在专利不能完全覆盖的情况下,还有另一条路可以借鉴。

当企业有了一个强大的专利库,就可以跟对方做一个交叉许可,即互相给对方一个设计的自由。几年前,联想有关智能手机的专利为零。当它决定进入这一领域,就实施了一系列专利并购的动作。首先,雇佣了一位来自美国高智的高管,进行了几笔靓丽的专利收购。当然,他还需要继续累积专利的规模,但其主动布局的战略和举措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榜样。

用林鹏的话说,智谷从一开始成立,就是为中国企业出海,在专利的防御上,去寻求一个战略的平衡。他风趣地对记者强调,“两军交锋,你是比较弱的一方。接下来要做的是,派出一个谈判团跟对方和解,还是快速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去迎战?”

“答案当然是组建军队。因为谈判团的能力再强,最后也只能妥协,因为你没有还手的能力。只有军队才能对敌形成威慑力,不敢来犯。”而这支军队可以由智谷来提供。

发明家网络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候选人加入我们,请访问我们的创意收集网站,并开始注册成为一个网络发明家。”

这是智谷官网上的一句话,意在资助科研团体和个体发明人,帮助他们将手里的好创意成功转化成产品上市。

除了培养自己的创新团队外,发明家网络是智谷打造的第二种创新投资模式。

经过两年多的运作,智谷已经组建起一支超过400人、有30多家科研院校参与的庞大的发明家网络,把国内的智慧力量进行聚集,将这些发明转化为高质量的知识产权。

公司与科研团体和个体发明人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合作:一种是智谷公司与发明单位或个人在所签署的合作发明协议的保护下,共同开发专利;另外一种是发明单位或个人在自愿、自主的情况下向智谷提出专利转让意愿,智谷将在综合评价所提交专利的价值后,开展专利的转让与交易。

林鹏强调,“发明网络专注于发明最前端——创意(idea),并非是做某个产品。我们对发明人或发明团队的早期创意做投资,将好的创意收购过来,进行孵化,如果成功进入技术转化环节,我们再与发明人开展第二阶段的合作,进行原型开发和测试。至于这一技术最终用到哪些产品上,将由购买技术的企业说了算。”

林鹏一直在呼吁发明要多头化,采用多种模式去实现。与智谷合作就是其中一种模式,它可以保护发明人的创意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规律性的情况下,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成功率的情况下,也能在短期内收获经济利益。让智谷在市场上做专利的运营,学校要做的只是心无旁骛地搞科研、做发明。即使一个创意不幸死掉,没有进入下一轮,投资的风险都由智谷来承担。

与科研院所以往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不同,智谷以企业对产品的需求为切入点,将企业具体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分析出面向整个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和研究方向,然后转化成可供高校老师深入研究的学术问题,综合制定出一套发明课题指南。

以发明课题指南为蓝本,智谷研究员引导发明人一起联合开展创新工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高质量的发明和技术成果,及时转化成知识产权加以保护。智谷所起到的作用是将企业诉求,升华为行业需求,再转化成学术问题。这是发明家网络的亮点所在,部分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持续创新后劲不足等矛盾。

千分之一的转化率

“专利就像一张房产证,务必要搞清楚专利所有权。如果你买到一个房子,被告知与他人共同拥有。那么,这所房子你也许就不再购买了。”

有些高校科研团队会对林鹏说,“你来支持我做一个发明,有了科研成果,我们共同拥有。”林鹏对此予以欣然否决。“共同拥有一个专利是一件不合逻辑的事情。一个专利产生,要么学校全权拥有,要么转让给其他人。共同拥有不会产生任何价值,也是专利转让方面产生的最差的结果。”

“况且,这对投资人来说不是一个公平合理的交换。”这里涉及到一个发明风险的问题。一个创意从产生到最终转化为成功的产品或服务,其在产业链中的转化率只有千分之一。

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维度的风险:首先是转化实施的成功率,其次是时间周期的长短。转化实施的成功率反映了发明的不确定性,而时间周期则反映了发明实现过程中的不规律性。

一个好创意好技术的实现具有时间上的波动性。有些在未来5年内即可实现,有些要等到未来10-20年后相关的配套技术都成熟了,才有实现的可能。

况且,发明和技术在转化过程中又有多种资源组合模式,例如发明人自身,发明人与产品公司合作,发明人与设计公司、产品公司合作,发明人与服务平台、产品公司合作等。找到一种最佳的资源配置模式,才能够将发明的价值最大化。智谷的专利聚合平台正是以实现创新资源最优配置为目标,从而提升技术转化过程中的低效率。

智谷通过许可和转让等方式,将专利输送给企业,收获利润。之后,智谷再将其获得的利润重新投入到新的发明项目中,用于资助发明人,从而形成一个激励创新发明的良性循环。

当然,这里也不乏个案,例如少数高校放弃合作的机会,对此林鹏不无遗憾地谈到,“他们又回到老路上去,一个好的发明创意申请了很差的专利,对这个创意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市场上也就没有人愿意去投资,这些创意就白白浪费在高校手里了。”

“时间久了,没有投入市场的专利就会被高校放弃,这等于是国家资产白白地流失了。这些资产不仅中国企业可以用,外国企业也可以免费使用这些放弃的专利。这种免费福利,至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政府是不会做的,而我国政府却做了很多。”

“现有体制下,有些人情愿不作为,也不愿意去作为。”这是让林鹏感到非常痛心的一件事情。

我国首支专利运营基金成立

2014年4月25日,中国第一支专注于专利运营和技术转移的基金——睿创基金成立。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海淀区政府通过引导资金给予支持,智谷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管理基金投资策略与日常运营。目前已有多家从事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公司作为首批战略投资方参与了该基金。

睿创基金已经与专利拥有者,包括企业、高校、个人,产生紧密联系与合作,通过收购中国的专利资产,盘活国内市场上的专利技术。同时,智谷将与知识产权生态链上下游的参与者们,包括代理机构、中介交易平台等,联动起来,提高国内发明专利的整体质量,进一步激活中国的技术交易市场。

第一期基金聚焦于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领域,以云计算、物联网作为技术外延,通过市场化的收购和投资创新项目等多种渠道来集聚专利资产。智谷希望在近五年内储备一大批高质量的核心发明专利,为中国更多的企业跻身于世界竞争舞台保驾护航。

智谷董事长张宏江强调,睿创基金有一个根本立足点是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服务。基金成立之初的性质就决定了这一点。专利布局和专利资产的合理运用,对企业能否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不少智能终端企业为了进军国际市场而提前对专利资产进行未雨绸缪的聚集和管理,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战略举措。

难怪有外国媒体如此评论:“随着睿创专利运营基金的成立,不难想象美国企业将遭受的袭击。基金将用于收购将来在对抗美国公司的行动中能够派上用场的专利,建立一个庞大的弹药库,用于阻击外国企业的骚扰性诉讼。”

可以说,智谷既重视创新发明的投入,又追求在创新投资中的回报。这种回报就表现在专利运营环节。智谷就是凭着创新投资和专利运营这两条腿在并行走路。它除了是一个创新引擎之外,还是一个知识产权的聚合平台,即通过自主创新和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来收获原创技术,同时通过收购市面上已授权专利等投资渠道,累积一批高质量的专利资产组合——在此基础上,通过许可授权、转让等有效的运营策略向产业界输送专利资产,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再将专利实施转化过程中释放创新发明的经济价值。

说得简单些,智谷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挖掘专利——聚合专利——转化专利——运营专利。这与智谷的发展宗旨紧密契合:将发明作为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倡导并引领一种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形态。

链接:林鹏,北京市“海聚工程”入选者,北京市特聘专家,原美国高智发明专利许可执行总监,现任智谷总裁。

猜你喜欢

专利企业
企业
专利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发明与专利
专利文摘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