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架设有效的创新服务平台

2015-06-24张越

中关村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关村服务平台创业者

张越

2015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种创新”这一新概念。面对中国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创新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这定会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生机勃勃。

在“大众创业、万种创新”的浪潮下,5月7日,李克强总理来到了中国最具创业氛围和创新能力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总理与创客们的“亲密接触”碰出了许多火花。而在创业创新涌动的中国,架设有效的创新服务平台也随之成为了时下最显著的需求。

为此,在“2015中关村创新创业论坛”中,主办方召集了各界商业精英针对“架设有效的创新服务平台”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王鲁湘(圆桌对话主持人,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

如今在创业圈中,创业者们讲得最多就是克强总理强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然,创新创业是需要搭建平台的,对于创业者而言,如何进入到这个平台?有什么样的服务平台能够帮助创业者取得成功?

创新服务平台要能够预见未来发展的方向

张景安(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

我原来是“火炬中心”主任,30年前为民营企业做平台服务。今天遇到巨大的挑战就是传统的服务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个新的思想,同时这也让我们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创新与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关系,过去我们主要以学习为主,外国做什么,我们做什么;未来我们是引领为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颠覆式创新、原始创新。这就要求服务要能够跟得上,因此既要创新,也要创造现代服务,首先争取做到量身定制,做有个性化的服务。

现在很多传统企业不景气了,很多人认为资金链断了,给钱就行了。经过多年来我们对企业的服务,我发觉高新技术企业不是钱的问题,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救了之后反而死得更快,就像得癌症一样。实际上创新型的企业需要超前服务,在企业还没有出问题之前,发现有这样的苗头就马上指出来,这才能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创新创业进入新的阶段,因此服务也好、创业也好,都要能够预见到或者能够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平台。用新的思路、新的模式与创业家同行,探讨创新服务,能够超前服务、个性化服务,开辟服务创新的新的环境,使创新幼苗茁壮成长,为中国梦服务。

王鲁湘:张部长提出非常重要的概念,“万众创新”不是追随式的、模仿式的创新,而是颠覆性的、原创性的创新,服务要走在创新前面,具有超前性。这对于服务搭建平台,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

在座的各位嘉宾中,我知道张健是带着梦从德国回来的,他对环境和城市上下给排水的问题做出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在您这么多年创业的过程中间,您得到了什么样的服务?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才能追上您的步伐?

创业一定要做发自内心真正想干的事

张健(北京万若环境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多人都了解,中关村的服务是非常强的,无论大环境还是微环境。但我个人认为创业者不能依赖于被服务。另外,我认为创业者干得这件事必须得发自内心真想干。在此基础上,任何服务才能成为猛虎添翼。

王鲁湘:对创业者和创新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发自内心对创新的热爱和对创新的坚守,那些服务的人就会发现你,就会找到你,就会为你服务。

在新一轮创新中,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是颠覆性的,在颠覆性中,怎样为“万众创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个性化服务与公司的“初心”密切相关

吴文雄(91金融联合创始人):

创业前要把自己公司的方向定清楚,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公司很重要,这决定着公司的基因。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注定要做什么样的模式,这个模式也可能会带来个性化的定制产品。

91金融想做的是一个平台,能够把金融机构和服务与个人连接起来,建立网络和数据系统,这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事情。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做了很多的产品,把用户人群分了很多的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金融产品匹配,对应不同的金融资产,对应不同的银行、券商,这样的业务逻辑就慢慢形成了。

王鲁湘:吴文雄是充满理想的年轻人。而陈辉却和很多创业者不一样,他没有办法搞清楚他自己技术和思想到底能卖多少钱,怎么替人挣钱,这不恰恰需要服务行业替他解决的问题吗?

创新服务平台应该更加开放、多元

陈辉(和创知识产权董事长):

从技术到资本中间的跨度比较大,单纯地说拿一项技术融资,跟金融投资资本的要求是比较远的。投资是需要比较成熟的项目,中国还缺乏专门投技术的公司,这可能是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我认为创业公司不光需要我们的服务,还需要很多的服务机构共同提供服务,不光是在知识产权上,商业模式上、营销渠道上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服务,把技术变成成熟的市场能够接受的项目。

您提到的创新服务平台问题,我认为这个平台不应该是被一个机构自己把持着,它应该是开放的。而且作为一个平台推动者,也应该持开放的心态,希望更多方能够加入,更多方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找到利益的诉求点,得到他的回报,这样的话平台才能够更好地运转。

王鲁湘:过去我们一想到服务平台就想到孵化器、园区、中关村,这个园区里头环境非常优美,各种优质企业云集,大家一定要进到这个园区里头才能提供服务,这才是一个平台。但是现在是“万众创新”,创新的主题原子化,不需要进到园区里头,这种服务怎么样原子化,好像是一个新的挑战。

这些年电商做得风生水起,基本上把传统的商业模式颠覆掉了,80后、90后基本上不去商店买东西了,我想请教一下赵世光先生,在电商发展过程中,你们如何得到了服务,什么平台支撑着你们走到今天?往下走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才使你们能够走得更好呢?

扎根中关村、入驻孵化器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赵世光(国采丝路电子商务公司首席执行官):

我们在创业之初给自己一个精确的定位,比如说选择蓝海市场创业还是红海市场创业,当今被互联网时代所冲击,“互联网+”加传统模式的时代,对我们创业者来讲,必须要寻找自己非常合理的定位。

我本身就是80后,原来做的是传统外贸行业,我赶上了第三波创业浪潮,我也是海归,在现在互联网时代冲击下,对于我们来讲,最初会选择一个方向,第二就是选择市场。这时候我们会选择中关村一类的产业集群,不管在基础设施、资金和智力输出都可以开拓我们自己的思路。因为我做过实际的贸易,自己的视野在财务方面,在人脉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作为传统企业升级转型的企业,在基础设施这块会选择非常好的产业集群企业孵化器,这会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

创业公司只在园区里才能找到家

吴文雄:我们91金融就在园区里面,我们在中关村德胜园。在我们看来,园区基于无论在地理位置、物质、资源层面的支持,还是政策层面的支持,对一个创新企业,尤其在企业早期成长的时候,帮助非常大。即便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园区还是能够不断给予我们很多的资源和养分,这种养分来自于政策层面,合作方的层面。对于一个企业成长来讲,园区的支持鼓励或者无形和有形的影响,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我建议任何有创新创业冲动的创业者一定优先选择园区,只有在园区里面才能找到家,这是我四年来的心得。

王鲁湘:今天上午中关村集团总经理许强讲到,中关村企业向外辐射能力很强。如果没记错的话,大概利润的70%是在外面(全国乃至境外),都没有算过中关村所谓的GDP产值当中,这说明中关村园的模式和服务平台还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最近,中关村又有了新变化,在中关村核心区,过去开书店的老街改造成了创业大街,在创业大街里头就发生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大众创新的故事,而且在这里头出现了一些颠覆性创新的模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5月7号克强总理亲自来到这条大街,和创客们进行亲切的交谈和交流,给创业者注入强大来自国家的能量。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模式,在中国其他城市有被复制的可能性吗?

园区难以复制,能复制的是创新思维

张景安:复制中关村这件事情,也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当年我在火炬中心当主任,我们去硅谷,硅谷那边的人就问我们,你们来干嘛?我说我们中国也要建设科技园区,也要建得像硅谷这样。他说全世界70多个国家,都想复制硅谷,都没有成功。其实我们学习硅谷,并不是说要复制硅谷,而是学习他们一些先进的思想,回来后和我们思想结合,我们创造一个环境,而在我们创造的环境中成长的企业是要给硅谷竞争的。

没想到,短短的几十年过去了,尤其在近几年里,中关村创客们的发展,已经让世界的很多国家震惊了!

应让“创业咖啡”在全国各地飘香

陈辉:我认为各地做像中关村这样的园区还是必要的。北京的创业氛围由来已久,创业氛围是需要培养的,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注入一些软的服务,包括各地交流和技术的扩散。北京云集了全国的很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是人才集中的地方,所以更加偏重于研发,而最欠缺产业化的环境,目前许多制造业基本上已经迁出去了。因此,我认为外地也应该逐渐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为企业做好服务。

虽然现在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建设了许多园区,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入驻率都非常低。如果能有更多地方复制“创新工场”和“车库咖啡”,加大创业者之间以及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产业园区应该充分挖掘本地特色

吴文雄:我曾在成都高新区工作过一段时间,成都是比较重视技术创新和创业环境的,地方政府和高新园区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国家高新区、开发区像雨后春笋般非常多,但是我却看到了繁荣的背后。比如资源大多只往几个核心地聚集,而各地园区并没有想象那么繁荣,只是地产繁荣了。这跟园区建设方向是有关的,园区应该针对本地化的特色开展相应的扶植创新创业的政策。

王鲁湘:实际上,我抛出的题目是在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去考察的中关村创业大街街有没有在全国各地复制的可能性。在很多人看来,中关村创业大街不过就是在城里头拿出一条街,找几个80后、90后小伙子在那个地方开几家咖啡馆,然后聚集一群创客,经常进行一些天才的头脑风暴的碰撞。这样的模式似乎很多城市也可以做得到。

咖啡是很奇怪的东西,咖啡和茶一个是西方一个是东方,欧洲十八、十九世纪文学艺术如果没有咖啡就没有催化剂,包括法国大革命,都是在咖啡馆里头酝酿的。

在中国茶叶是产生“市民文学”很重要的催化剂,没有饮茶,没有茶馆就没有明末以来市民文学的发展。在今天的城市里头,各种各样的咖啡馆是时尚的年轻人爱去的地方,而茶馆是中年人、老年人爱去的地方,因此在咖啡馆总会碰撞着新鲜的火花,激烈的讨论和颠覆性的想法,而在茶馆里头可能有着冷静、理性的思考和非常功利性的会谈。

所以在城市里头,拿出一条街,建几个咖啡馆,让他们能够成为创客会聚的空间,我想这其实这是很多城市都可以做到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关村创业大街其实是可以普遍模仿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它有咖啡,有茶,我们的头脑就会非常活跃。

猜你喜欢

中关村服务平台创业者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