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奇石博物馆:草原石城(上篇)
2015-06-24李文强
李文强
这里的石头之所以被称为神石,源于它们会随着你的视觉差异、思维想象以及心情感受而千变万化、扑朔迷离,让你对这些石头顿生爱怜和亲近之情,勾起你无限的遐想。这里就是吉木乃草原石城。
一
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南部的萨吾尔草原辽阔而壮丽,第四纪冰川造就了这里诸多的奇山怪石和悠远神奇的民间文化,这里的蒙古文化与萨吾尔文化交融汇通的草原石城也颇为神秘。
草原石城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的冬牧场内,距吉木乃县城40余公里,延伸范围的总面积达27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面积达67平方公里。景区内的山脊和山坡上,由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造型奇异的花岗岩地貌怪石林立,规模宏大,犹如一个天然的奇石公园,草原石城所在的冬窝子在哈萨克语叫“阔依勒塔斯”,翻译成汉语是“绵羊一样”的石头,当地哈萨克族牧民称这里为“奥地叶”,汉语意思即为“神石”。
这里的石头之所以被称为神石,源于它们会随着你的视觉差异、思维想象以及心情感受而千变万化、扑朔迷离,让你对这些石头顿生爱怜和亲近之情,勾起你无限的遐想。
吉木乃县草原石城也素以幽、险、奇、雄著称,当你置身于草原石城旅游景区中,才能真正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坐落在这里的奇石,有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人物特写,又有险峻奇秀、气势磅礴的群石组合,还有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山顶冰臼之谜,更有“石洞神泉”让你探究,这些经过大自然鬼斧神工雕饰出的奇石林既是自然形成的石质艺术品,又是孕育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自然历史景观,足以堪称中国西部山川草原文化的浓缩。
二
吉木乃县的草原石城堪称中国目前为止最为壮观的大地奇石博物馆,它那独特的花岗岩地貌主要分为块状花岗岩出露区与节理发达的花岗岩地貌出露区。花岗岩形成于地壳深处(约20公里以下)、高温高压的环境里。随后,地壳表面被剥蚀,岩体逐渐上升,于是花岗岩逐渐降温,并且经历缓慢的解压(解除压力)过程。岩体解压,使得岩石在原本依赖压力来嵌合的矿物结晶的界面上,逐渐发育出裂隙。裂隙延伸的方向垂直于解压方向,也就是说,它平行于地形表面而产生。而且,愈近地表,岩体中的裂隙就越密集。这种平行于地面的解压裂隙,又被称为解压节理(天然破裂面)。
解压裂隙以及板块运动造成的压力与张力裂隙,一起构成岩体中的节理网格。这些节理将岩体割裂,使水分易于入渗、上涌、侧移,增加了岩石与水、气的接触面积,为岩石提供了有利的化学风化环境,由于节理是岩体和水、气的接触面,因此风化速率快。特别是花岗岩的岩体中,常有两组以上的节理将岩体割裂成大小不等的岩块。由于两组节理相交的位置最利于风化作用,因此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被节理分割的岩块会有愈来愈圆滑的形状。
风化作用沿着花岗岩的节理进行,使得花岗岩岩体分离成为一块块的大石块。这些分离的石块随着风化,外形将会逐渐变圆。岩石外层被风化,但是内部仍具有坚固和不透水的性质。如果是在侵蚀作用旺盛的环境下,地表的风化岩屑会被剥蚀,而露出造型圆滑的花岗岩块,这些巨砾构成的地形被称为石蛋地形。
天然断裂面如果经过强风或流水侵蚀,或在成岩过程中夹杂软性物质,则风化速度加快,就会形成草原石城中的平衡岩(俗称“飞来石”)。
风化作用在块状花岗岩表面造成的圆形凹穴,状似壶穴或冰臼,花岗岩地表凹穴积水、积土及生长植物等造成局部差异风化,形成凹穴。
三
到达草原石城,满眼都是石头、草丛,褐色的、草绿色的,期间夹杂野花盛开的颜色,从我的眼前一直蔓延到萨吾尔山巅。我去草原石城是在一年里最为丰盛的季节,当时的天空渺渺,云朵洁白如银,这个时节的草原石城会在原初的状态里,逐渐到达它那最为丰富的状态。
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清风里有山花阵阵的幽香,仿佛还有古老的传说在风中飘荡!
沿着去往草原石城的山路往上走,绕过眼前的那座山,一块长约10米,高约4米,宽约3米的象形石就展现在游人面前,据说是哈萨克民族英雄艾林郡王夫妇的双人像。
这里曾经还是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唯一承认和任命的哈萨克郡王——艾林郡王的出生地和私家牧场,游客在游览时可以充分体验浓郁的哈萨克族草原文化和民族风情。
据史料记载,艾林郡王是哈萨克族最后一任郡王,生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木乎尔台地区,钦授世袭公爵库库岱第四代孙,郡王衔贝勒,精恩斯汗之次子。1917年9月,民国政府蒙藏院授封艾林为阿尔泰哈萨克郡王,并授予冠带及印信。1934年委任为新疆省政府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自治区政协委员等职。1961年病故于乌鲁木齐,享年76岁。这位哈萨克族郡王为祖国统一、民族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艾林郡王夫妇像的旁边有一个酷似狗头的石头,据说他如草原神灵一般守护着自己的主人。这些石头让人禁不住浮想联翩,不知是巧合,还是天工之作,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所以,这足以证明草原石城的神奇,也可以说,草原石城在演绎着草原的神化传说。
四
在草原石城,每一个人都会在草原石城中与自己相识的形态不期而遇,那些经过时光打磨出的石头形态又是抽象化的,但不空洞,甚至有时候看到这些形态的时候,还会让自己产生某种亲切的血肉感。
在草原石城,很多石头的形象会是诗意的,那种抒情般的形态会在毫无声息中幻化出一些惊奇。是的,如同一块耀眼的碑文或者圣殿,它会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夸张或庄重的表情,期待牧人和来往赏石的游人对自己瞻仰与膜拜。endprint
一些偶然到达草原石城走走看看的旅人,野花、野草已经美丽得让人一路看不过来,而那些形态各异的石头似乎每一块都有自己的故事。整个草原石城可以看做是一个充满童话世界情趣的城堡,坐落在这里的奇石千姿百态、险峻奇特,有好似迷途的“小马驹”、巨大无比的“神鸡”,也有如同睡了几万年的“大小两乌龟”;有如同出山的“巨蟒”、复活了的“大大恐龙”,也有好似烹饪熟了的“巨虾”;有如同思考问题的“大猩猩”、卧着的“草原雄狮”和“绵羊”,也有力大无穷的“蚂蚁”;有好似微笑的“圣诞老人”、欢喜的“报喜鸟”,也有低头汲水的“大象”等等,无不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惊叹。
在草原石城内,还有一个被人们称之为“阿拉什”的象形石,你看他高鼻深目地站立在路边,那诗意的神情顿时使人啧啧称奇。当然,也有人按照自己的想象称之为巴顿将军或思索者。同时,草原石城内的怪石群体和单体都很有规模,具有各自的特色,一般石头高度在2米到5米之间,大型石头高度可达几十米,石头形状特异,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有专家认为,草原石城是目前国内较理想的自然地文景观类沉积与构造系的景型。
在草原石城,那些轮廓清晰、形态各异的石头显得既高贵神奇而又妙趣横生,这里也会让你返璞归真、追寻童年。所以,它需我们倾其自己所有的智慧和性情,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领略草原石城自身的魅力和神奇,用人们幻化的视觉和想象去品读它那斑斓多姿的风采与美丽,再深刻一点,我们可以用生命去体会它那雄奇的魅力与博大精深。
五
草原石城景区内有一个巨大的岩洞,人们称之为“通天洞”,里面可坐卧百人,如果走出洞口,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据地质专家介绍,草原神石城景区内的通天洞是国内目前已知花岗岩地貌中最大的。
在2014年8月29日,新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北疆文物认定组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在吉木乃县工作途经阔依塔斯村(草原石城景区通天洞)时,发现人类早期居住洞穴遗址。洞穴遗址由数个洞穴组成,洞顶见大面积因烧火形成的烟炱现象,并在洞口及洞前斜坡采集到手制夹砂灰陶、红陶片及石杵残件,陶片表面见刻划纹、剔刺纹构成的折线纹及素面陶片。认定组成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张铁男研究员一行,从遗址洞口及洞口前斜坡地表上采集的陶片及纹饰与切木尔切克文化埋葬出土的陶器器型纹饰一致,因此初步认定,此遗址为距今3 000年的青铜时代古人类生活居住遗迹。
在吉木乃县草原神石城通天洞附近的第四纪冰川纪遗迹的冰臼内,还生存有一种奇特生物,其体形如虾,颜色淡赤色,腹部朝上呈仰泳姿态,后经查实,这种体型如虾的生物是有着两亿多年历史,和恐龙同时代的季节性水生甲壳动物——“仙女虾”。
该生物是枝额虫,因仰泳似“飞天仙女”,民间俗称仙女虾,是小型淡水甲壳类生物的统称。枝额虫属节肢动物门的鳃足亚纲钗额虫科,双眼成黑色,浑身成褐色或浅黄色、浅绿色,分叉的尾部是红色,腹部十几对足,体长2厘米左右,寿命只有两三个月。一般生活在季节性淡水洼地里,吃水草长大,因其生命周期较短,在地球上活体不多,而其所属物种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已经超过了2亿年,仙女虾和鲎虫一样,也是远古的物种,和恐龙是同时期的生物,可以说,这种生物是真正的史前活化石。
“仙女虾”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它的小如细沙般的卵为了孵化,可以在干旱、寒冷、高温恶劣环境里休眠多年,这种生物甚至可以忍受上千万年的高温烘烤与冰冻土壤考验,直到水的到来那一刻,而一旦遇到丰富降雨和适宜的温度,其“卵”就可以孵化出壳,获得新生。
仙女虾的卵除了坚硬的外壳外,胚胎细胞还被热保护层保护着。有人进行过实验,用热水煮沸仙女虾的卵至100度,当水冷却下来后,奇迹就发生了,虾卵竟然孵化了,所以说,这种甲壳动物也是世界上已知的唯一可以抵挡沸水蒸煮的生物,堪称生物界的奇迹。
而仙女虾的发现,国内此前有过报道,河南郑州、浙江和云南、四川都有过发现记录,但是在吉木乃县发现该物种,尚属首次。
冰臼是第四纪冰川后期的古冰川遗迹之一,这也为研究吉木乃县乃至古准噶尔盆地北部的地理气候提供了一个猜想。也为我们重新审视吉木乃县甚至阿勒泰地区的地理气候起到一个有力的佐证,恰好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了解吉木乃县远古地理气候的钥匙。
(未完待续,见下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