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石榴纹样艺术特征比较
2015-06-24尹娜
尹 娜
(华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广州 510642)
设计与产品
中、欧石榴纹样艺术特征比较
尹 娜
(华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广州 510642)
纹样是一种足可替代文字的、有效的、视觉符号。每一种纹样背后都隐含着时代特点、宗教信仰、美学观念等历史文化内容。石榴纹作为传统植物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灵活形态,而且蕴含丰富内涵。从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宗教观念和审美意识入手,对处于中国明至清初时期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石榴纹进行对照,注重对构成元素、组织布局、色彩及装饰方法等方面研究,藉以阐明不同地域石榴纹风格特征和精神内涵的差异性,为现今相关理论研究做有益的补充。
石榴纹;构成元素;组织布局;色彩;装饰方法
在中国,隋唐时期就出现了确凿的有关石榴纹的记载。当时的石榴纹多与唐卷草、葡萄纹等结合为装饰纹样而盛极一时。唐贞观年间,中西方文化交流高潮到来,多元化的文化交融,促进了宝相花的形成,逐渐取代了石榴纹的重要位置。随后,宋、元、明、清时期,石榴纹一直颇为流行,文献资料显示,明清时期石榴纹通常以主题纹样的形式出现,从而进入石榴纹鼎盛时期。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即中国明至清初,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石榴纹是当时纺织品最明显的图案特征,被赋予“文艺复兴之花”的称号。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纹样符号,石榴纹成为了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见证。
1 中、欧石榴纹之溯源比较
公元前126年,石榴就已传入中国,但石榴纹何时出现目前并无确切记载。只有在《新疆地毯史略》一书中有一处提到石榴纹在罗布泊楼兰古城出土的汉魏时期的缂毛织物中被采用[1]。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才真正开始使用植物纹样作为装饰,佛教的兴盛推动了植物纹样的流行,石榴纹被佛教装饰艺术吸收,成为宗教装饰性纹样。之后,石榴纹在史料上再次出现则是隋代,隋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出现以石榴图形为主题的藻井图案,采用一种对称、静态的表现方式来展示。图1为隋敦煌373窟藻井,中心骨骼呈十字结构,以四出的石榴果实纹为主题纹样,中间用小花做间隔,整体结构工整,极具庄严。初唐莫高窟壁画的藻井,菩萨身后的头光中也出现了石榴图形,并配合佛教喜欢的莲花、莨苕、牡丹、菊花一起使用。这是中国境内最早使用石榴装饰题材的记载。
图1 敦煌373窟藻井Fig.1 Dunhuang cave 373 caisson
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受基督教影响,多表现为十字架、圣子圣母、羚羊等代表基督教的图案纹样,但也出现了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动物或植物题材。他们将麒麟、龙凤、仙鹤、狮子、莨苕、莲花、石榴等中国题材加以夸张、变形,重新组织,成为符合欧洲人审美情趣的图案。东方纺织品对欧洲纺织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纺织品的外观,当时欧洲的纺织品风格可谓是一种东方模式与欧洲图案设计相融合的产物。图2[2]为13—14世纪的意大利织锦缎,由飞龙、凤凰、石榴纹穿插组合而成,具有图案之间相互呼应的动态效果和明显的东方格调。
图2 飞龙和凤凰纹织锦缎Fig.2 Flying dragon and phoenix pattern brocade
2 中、欧石榴纹之艺术特征比较
2.1 构成元素的差异
中、欧石榴纹在构成元素上都呈现出多元性、丰富性的特征,但是它们形成的原因和体现的方式却不相同,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2.1.1 与不同植物纹样组合
石榴纹与多种植物花纹、瓜果纹组合,是中国传统石榴纹最常见的形式。这些植物纹样源于中国本土传统图案,如莲花、牡丹、栀子花、枇杷、葡萄、灵芝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这种组织搭配,不仅使画面表现得更加丰富饱满,还表达了更为深刻的吉祥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喜于借一个或一组可以假托、转喻或谐音的形象来传情达意,如图3[3]所示的清光绪粉彩福禄寿三多纹碗,其图案由桃、石榴、佛手等中国三大吉祥果组合而成,表达多子、多福、多寿的吉祥寓义。这种组合形式,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态,寄托着美好的寓意。
图3 粉彩福禄寿三多纹碗Fig.3 Pastel fukurokuju Sanduo pattern bowl
有时,它们不与其他任何纹样组合而独立成纹。石榴花与石榴枝叶构成花枝纹样,或石榴花、果实、枝叶以折枝花呈现。图4为明永乐时期青花花皿装饰图案,整体呈八角花形,其构成大致分为三层,最里面一层是一圈开着花的石榴枝,生动地描绘出了石榴花层层叠叠的精致花瓣。中间一圈是“果与叶”和“花与叶”的交叉组合,这里的石榴果实切开了一部分果皮,突出石榴的多子。最外圈是祥云与缠枝纹路的结合,花纹繁复却不累赘[3]。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们对自然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风格化的植物图案层出不穷。15世纪佛罗伦萨生产的天鹅绒和丝绸上出现了各种变形的石榴花纹,与不同种类的植物纹样进行了多种方式的组合搭配,品种多达上千种。其中最常见的植物构成元素有蓟花、松果、郁金香、康乃馨等众多草本花卉。较之中国石榴纹,欧洲石榴纹忽略了吉祥的寓意,多以纯装饰性为目的。图5[2]为16世纪威尼斯大型连续石榴纹天鹅绒,纹样对石榴的外造型进行美化和简化,中间部分则是采用类似石榴籽的纹样,或填配东方纹样,边缘饰以欧洲中世纪常见的花边图案,体现出平面化、装饰化的特点。
图4 青花花果纹轮花皿装饰图案Fig.4 Blue and white flower lines round flower dish decorative pattern
图5 石榴纹天鹅绒Fig.5 Pomegranate pattern velvet
2.1.2 与不同动物纹样的组合
欧洲石榴纹与动物纹样的组合,主要受到以中国为首的东方织品的影响。14世纪初的欧洲纺织品,喜欢把中国的吉祥动物麒麟、凤凰、龙,以及印度独角兽或狮子、驯鹿、孔雀和石榴、莨菪叶穿插组合成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图案[2]。至整个15世纪,意大利持续生产这种风格的丝绸织物,直到后来枝叶图案逐渐代替动物图案成为主流。然而在中国,石榴纹与动物纹样的组合相对较少,其中以飞禽类居多,如鸳鸯、鹅、鹭鸶等。禽鸟纹穿插于花枝纹样之间,起到陪衬、点缀的作用。
2.1.3 与不同人物形象的组合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纹样善于将人物、牲畜、飞鸟、花果等题材构成一幅幅生活场景,充满生活情趣。清代康熙时期瓷器上出现了石榴纹与人物之间的组合形式。图6[4]为清康熙年间的五彩八仙人物觚,颈部绘有八仙人物纹,腹部描绘开裂的石榴果实,底部是四季花卉纹,题材丰富,层次分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相比,西方文化追求的是“神人合一”。图7[5]为15世纪意大利金丝线绒布,人物图案占据主导地位,配以玫瑰和石榴图案。因为西方宗教的主旋律是神灵的世界,神和上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欧洲对石榴进行美化和神化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图案中经常出现十字架、圣母等带有神话色彩、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场景,并且这部分石榴纹多以写实的形态呈现,图8为15世纪波提切利的《圣母颂》,图中圣母与圣子手持石榴,石榴表现风格写实。
图6 五彩八仙人物觚Fig.6 Vose with colorful eight immortal figures
图7 金丝线绒布Fig.7 The gold wire cloth
图8 《圣母颂》Fig.8 Ave Maria
2.2 组织布局的差异
在欧洲,由于受到基督教神秘主义和绝对主义观念的影响,认为空旷的空间会让人产生不安,从而形成空间布局满地繁密的特点。如图2[2]所示的意大利飞龙和凤凰纹织锦缎,“S”形纵向波浪纹中填满锯齿叶和华纹,构成繁茂、丰实的形态。14世纪,佛罗伦萨丝绸图案中的石榴纹,多以纵向波浪和满地的构图形式呈现,风格趋向繁缛,布局上更是求多求满。与卢卡东方式的、极具动感的图案相比,威尼斯织物图案则具有安静沉稳的神韵,弥漫着哥特式精神,纹样强调适合稳定均衡的构图,在波浪纹式骨架中,安置极有个性的写实花卉图案,被称为“文艺复兴格调”的石榴图案,就是指这种威尼斯样式的图案花型,如图5[2]所示。总之,这种“S”形的枝干变化层出不穷,或平行、或交错、或呈现“Z”字形、或菱形,使得石榴纹呈现出向周围无限延伸的扩散状态,给人一种繁复、古典的美感。
中国石榴纹布局灵活多变,主要有独立式、散点式和开光式三大特点。
2.2.1 独立式
独立式布局通常只有单独一个、一枝或者一组纹样,这种构成形式多运用于明清时期的瓷器装饰。图9为明宣德青花石榴纹洗,盘面采用单独式的适合式构图,图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枝干穿插轻松自如且结构严谨。
2.2.2 散点式
即图案以散点的形式作规则或不规则地布局,此种构图灵活多变,在石榴纹构图中应用广泛。例如:明永乐青花折枝瓜果纹碗,外壁以散点式布局方法绘有荔枝、柿子、枇杷、石榴等四种瓜果,均衡分布,呈现出疏朗的清地状态,给人以回味的空间。
2.2.3 开光式
开光式主要运用于明清时期的陶瓷器物,以弧线、直线或曲线构成一个形状特殊的平面形,如同一个窗户框,然后在这个平面形里面绘制图案的一种形式。图10[6]为清乾隆粉彩折枝三果纹灯笼尊,是开光式布局的一种,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区别于欧洲石榴纹构图的典型特征。
图10 粉彩折枝三果纹灯笼尊Fig.10 Lanterns with three-fruit pattern vase
2.3 色彩的差异
中国色彩观——“五色观”对中国传统石榴纹的发展影响甚大。以明清陶瓷艺术色彩为例,色彩的运用大致有单彩、双彩、多彩之分。单彩即用一种颜色进行装饰;双彩是用两种色彩进行搭配装饰。明清时,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主流,蓝白相映、青翠欲滴、清新素雅。此外还有黄地青花、蓝底白花、蓝釉描金等,整体风格浓郁深沉。图11为清正德黄釉青花花果盘,它是在石榴纹表面施透明釉后以高温烧成青色,然后在纹饰以外的器面上施加黄釉,用低温烧成黄色[6]。多彩是将红、绿、黄、黑、蓝、白等多种颜色相互搭配运用,创造出多种风格迥异的色釉装饰效果。图12[6]为清雍正斗彩花鸟双耳扁瓶,橘红色的石榴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雍容华贵、绮丽绚烂。
与中国石榴纹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不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石榴纹在色彩运用上带有更多的宗教色彩。在基督教和神话故事的影响下,欧洲石榴纹的颜色偏向于蓝色、紫色和金色等浓郁色调,结合被装饰化、平面化的石榴纹样,表现出明显的宗教特色和时代特征。另外,在色彩搭配方式上也相对简单,较少出现多色搭配使用的现象,通常以两到三个颜色组合而成。从图2[2]、图5[2]、图7[5]可以看出,欧洲石榴纹色彩并不表现其本色,而是采用他们崇拜的色彩,呈现出单一、富丽、沉稳的风格特征。
图11 黄釉青花花果盘Fig.11 Yellow glaze and blue-and-white flower dish
图12 斗彩花鸟双耳扁瓶Fig.12 Flat bottle with painted lowers and birds ears
2.4 装饰方法的差异
在中国,石榴纹最早运用于地毯和藻井的装饰。之后被广泛应用,从织物到服装,从日常器皿到家居装饰,不同载体上通过或绣、或画、或印的手法来表现。图13为清代南通石榴纹蓝印花布,装饰载体和装饰方法的变化与当时的制造工艺密切相关。明代,石榴纹的装饰手法从之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绘画为主要手法。清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制瓷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石榴纹的运用在这一时期也发展到了鼎盛,绘工细腻,纹样鲜明娇艳,华美绝伦。图14为明永乐时期的剔红石榴花纹圆盘,雕刻着九朵盛放着的重瓣石榴花,尽管布局非常密集,但填充整个盘面的枝叶有着清晰的走向,整体复杂却不混乱,每一朵花和每一片叶刻画都细致入微。石榴花的火红色彩恰恰适合红色漆器的表现手法,两者相得益彰[3]。
图13 石榴纹蓝印花布Fig.13 Blue cloth with pomegranate pattern
图14 剔红石榴花纹圆盘Fig.14 Ti red pomegranate pattern dish
欧洲的石榴纹主要运用在纺织品上,其中包括服饰、家具、包装等。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染织工艺的发展推动了纺织品装饰的变化。最早,意大利纺织中心卢卡主要以生产丝织品为主,后来卢卡被佛罗伦萨占领,卢卡艺人移至威尼斯,开始大量生产带有石榴纹的天鹅绒和织锦缎。与此同时,佛罗伦萨的丝绸业发展迅速,石榴图案被广泛运用于丝绸织品和金银织花锦缎之上,并成为当时最具时代特征的染织图案。因此,欧洲石榴纹主要通过印花、织花、提花等形式运用于各种纺织品载体之上。此外,刺绣也是广泛使用的装饰手法,衣服和各种饰品上都有刺绣,对于当时的贵族来说,即使在繁复的提花织锦底纹上,也不忘绣上纹样。图15为埃莉诺·德·托莱多与其儿子肖像画,埃莉诺身穿饰有石榴花纹的针绣礼服长裙,工艺水平极高,显得华丽高贵。
图15 埃莉诺·德·托莱多与其儿子Fig.15 Eleanor de Toledo and his son
3 结 语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欧石榴纹样同中存异。首先在构成元素上,虽都有植物、动物及人物元素,但其种类和来源不尽相同。中国石榴纹样的构成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人寄情于自然山色,祈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而欧洲石榴纹样则不仅受到东方纹样的影响,且融入了更多的宗教思想。其次,中国石榴纹样在组织布局上形式多样、自由灵活,在色彩上更加丰富多彩和清新自然;而欧洲石榴纹样布局繁密、规矩,色彩沉稳、浓郁,极力渲染了神的精神和宗教气氛。此外,在装饰手法上中国的石榴纹样以刻、划、印、画等手法运用于各种载体之上;而欧洲石榴纹样则主要采用印花、织花、提花和刺绣的形式运用于织物。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石榴纹样具有真实化、多样化和生活化的主要特征,而欧洲石榴纹样则呈现出装饰化和神化的风格特点。
[1]闫飞.刍议新疆石榴纹演绎中的文化根源[J].装饰,2010(5):118-119.
YAN Fei. Discussion cultural roots of pomegranate pattern in Xinjiang[J]. ZHUANGSHI,2010(5):118-119.
[2]城一夫.西方染织纹样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38-45. CHEN Yifu. History of Western Textile[M].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02:38-45.
[3]杨小岚.石榴纹艺术符号研究[D].长沙:湖南工业大学,2012:23-45. YANG Xiaolan. Research on Art Semiotics of Pomegranate Pattern[D]. Changsha: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2:23-45.
[4]李曼.明清时期陶瓷石榴纹装饰特征演变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22-23. LI Man. Ming and Qing Dynasty Porcelain Decorative FeaturesPomegranate Patterns Evolution[D].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s of Jingdezhen,2010:22-23.
[5]詹妮弗·哈里斯.纺织史[M].李国庆,孙韵雪,宋燕青,等译.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130-131. JENNIFER H. A History of Textile[M]. Translated by LI Guoqing, SUN Yunxue, SONG Yanqing, et al. Guangdong: Shantou University Press,2011:130-131.
[6]李丹.陶艺石榴纹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18-29. LI Dan. Research on Pottery Pomegranate Lines[D].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s of Jingdezhen,2013:18-29.
Comparison of Art Characteristics of European and Chinese Pomegranate Pattern
YIN Na
(College of Art,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Pattern is an effective visual symbol that can replace text. Each pattern impl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religious faith, aesthetic concept and other historic cultural contents. Pomegranate pattern a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part of traditional plant patterns not only has a flexible form, but contains rich connotation.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social culture of difference regions, religious ideas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contrasts pomegranate pattern in the period from Ming to early Qing dynasty and renaissance in Europe.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component element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olor and decoration metho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ifference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pomegranate pattern in difference regions and supplements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pomegranate pattern; component elemen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olor;decorative method
doi.org/10.3969/j.issn.1001-7003.2015.06.010
2014-08-21;
2015-03-19
TS941.12;K892.24
B
1001-7003(2015)06-0048-06 引用页码: 0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