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哲学渊源与差异性研究

2015-06-24程禹茜

关键词:涵义规约含义

程禹茜

(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哲学渊源与差异性研究

程禹茜

(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意义理论。根据语境与语言形式,话语含义可分为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规约含义的哲学溯源可追随到一百多年前,弗雷格将规约含义贴上了“含义的色彩”的标签。格莱斯认为,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包含了说话人取向性,在动态中再现说话人意图或认识。探讨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哲学渊源、本质特征,并从语言形式依赖程度、语境依赖性、推导性、撤销性、分离性、非真值条件性等因素探究了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差异性。

规约含义;会话含义;哲学起源;本质分析;差异性

语言哲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问题是意义问题。“意义是什么”一直都是英美哲学家力图回答的问题,现在哲学家试图用哲学逻辑方法研究意义,并用逻辑符号表示自然语言的意义。早在1892年,弗雷格就用命题函项等逻辑工具来概括自然语言的形式,并对自然语言意义进行了逻辑性分析,开创性地指出了指称与含义的区别;罗素在1905年提出摹状词理论,他把日常语言形式归结为命题函项式,指出了命题逻辑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差异性;60年代,格莱斯的“非自然意义理论”轰动一时,10年后他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学说更是为意义理论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会话含义理论”为水分岭,对意义的哲学探讨重心由语言表征转向心理表征,也描绘出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分界线。冯光武认为,规约含义的本质在于其主观性,规约含义和某些语言形式密不可分,而会话含义则往往与具体语境相关[1]。本文拟在探究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哲学渊源,试图在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本质及特征的基础上,比较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差异。

一、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哲学渊源

人们熟知规约含义这一概念来源于格莱斯对含义的两种区分。格莱斯于1961年在其发表的 The Causal Theory of Perception中首次提出规约含义这一概念,然而其基本思想,则当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弗雷格的“含义色彩论”。

正如引言中所提,在1892年,弗雷格就用命题函项等逻辑工具来概括自然语言的形式,并且对自然语言意义进行了逻辑性分析,开创性地指出了指称与含义的区别。所指即为客观存在,而涵义则是所指具有认知内容的呈现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现实语言交际中,所指相同时,涵义不一定相同,比如the morning star(启明星)和the evening star(长庚星)本指同一天体,但由于出现的时间不同(黎明前看到的是启明星,夕阳落日时看到的是长庚星),而表达的涵义不同。

弗雷格注意到,有时相同涵义的表达式传递的信息存在细微差异。弗雷格将涵义中传达出的感情色彩称之为涵义的色彩,并指出,此类涵义色彩主要寄托在一些词身上,如still, but, although, yet等。这些词的使用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条件及其涵义,却能给语言表达增添一抹情感色彩。如:

(1a)John has still not come.

(1b)John has not come.

(1a)和(1b)的表达涵义相同,都表达“John没有来”这一命题,但(1a)隐含着说话人对John到来的期待或者是抱怨John还未到达,而(1b)则未有这种色彩涵义。

弗雷格的这一认识对意义理论具有突破性的发展,符合哲学的信条:哲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人言语行为进而分析人的思想。然而弗雷格的讨论仅到此为止。格莱斯作为日常语言学派的杰出人物之一,对弗雷格、罗素以及早期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理想语言学派进行了批判,认为其用逻辑的方法解析语言的意义存在缺陷,忽视了自然语言的全部面貌。格莱斯认为话语表达式的意义远超出逻辑命题,因而从说话人意图出发,将涵义定义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思想,即说话人意义学说。

格莱斯认为,自然语言中一句话的意义是一个立体的集合,由所言和含义两部分组成。所言是句子直接成熟的具有真假值的命题,含义是句子在实际使用中产生的不影响句子真假值的,超出或不同于所言的意义[2]。根据其语境与语言形式,话语含义可分为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两种,而会话含义又有一般和特殊之分。这种划分可用图1的属性图来表示:

图1 格莱斯对说话人意义的第一种切分Fig.1 Grice’s first partition of speakers’ meaning

此外,对说话人意义这一集合,1989年格莱斯还提到另一种划分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格莱斯对说话人意义的第二种切分Fig.2 Grice’s second partition of speakers’ meaning

从格莱斯的解释中不难看出,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包含了说话人取向性,与说话人的主观意识相联系,在动态中再现说话人意图或认识,充分体现出语言的意义是对某一认知主体而言的基本哲学精神。

二、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本质

1.规约含义的本质

规约含义是语言主观性的一种表现。语言主观性就是语言可以表现人的自我意识,是说话人将自己看成认知主体的一种表象[3]。何为规约含义,将用下面的例子予以说明。

(2a) He is a boy, but he knows a lot.

接收该语言信号的人会感知其中包含的两层含义:

(2b) He is a boy and he knows a lot.

(2c) A boy knows a little.

很显然,(2b)是句子所言的直义,但是(2c)却不是,(2c)是由触发词but产生的。其实,规约含义中的“规约”并非单纯指“含义”本身是“规约的”,而是指触发这个含义的语言形式具有某种公认的规约意义。通过触发这一语言形式,产生超出字面含义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规约含义从形式上看与所言极为相似,均依赖一定的语言形式,但其本质存在差异性。所言是客观的,是可在客观世界中得到认证的,而规约含义是主观的,规约含义实际上是说话者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传达出说话人的主观认识,无法判断其真假。

所以从本质上讲,规约含义是说话人通过某个具有“公认”意义的语言形式将自己某种主观意思内含在所言中,再经该语言形式的触发传递出说话人的一种意义[4]45。

2.会话含义的本质

Levinson把会话含义区分为特殊会话含义和一般会话含义。特殊会话含义是一种语用含义,是因说话人遵守或违反某一项或几项会话准则而由听话人结合语境所推导出来的超出话语本身意义的另一层意义,他们的推导都依赖一定的语言环境[5];而一般会话含义定义为“不一定需要特殊语境或特别场面就能出现的含义”[6]。例如:

(3a)甲:我想要个家教。

乙:我不是女的!

甲和乙的对话显得互不相关,违反了相关性准则。该句的言外之意可能有以下两种解释:(1b)一般认为家庭教师为女的,所以乙有可能事先知道甲有意向让其做他的家庭老师,而乙用这样的方式拒绝;(2)乙可能事先知道甲想要一个女家庭教师,而乙很遗憾自己不是。但究竟是哪种解释还需要结合特定的语境才能知道。因此这是特殊会话含义。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即使是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如老师说“我去上课了”与学生说“我去上课了”就是两种不同含义。

(4a)He has two bikes.

这句话中暗含着He has only two bikes.不难看出,说话者遵循了适量原则,无需更多的语境即可明白其中的隐含义,因而为一般会话含义。

由上述分析可见,会话含义的产生都是说话人在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传达出的言外之意。会话含义的本质就在于:一是语境依赖性,无论是特殊会话含义还是一般会话含义,它们的推导都依赖一定的语言环境,区别在于依赖程度大小;二是语境共识性,即交际双方均了解会话依赖的语境;三是语义动态性,即随时空的转换、交际身份的更替,同一语句所产生的含义不同,如吕叔湘先生的例子。

三、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差异性

通常认为,是否可以推导即所谓的“推导性”,是否可以撤销即所谓的“撤销性”,是否可以与语句分离即所谓的“分离性”,是分析各类含义的主要标准[4]52。此外,是否需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以及是否需要依赖语境也是区分不同含义的重要指标[1]。

1.推导性

从规约含义的本质中不难看出,规约含义是在触发某些具有公认意义的语言形式而产生的,因而不需要依赖语境。一般会话含义,根据格莱斯最初的观点是不需要依赖语境的,而随后的语言学家如熊学亮、姜望琪等都提出,特殊会话含义与一般会话含义均需依赖语境,只是程度有所区别,特殊会话含义更依赖语境。

(5a) Even Tom has a bike.

(5b) A:Why did she leave?

B:Don’t you see John come?

在[5a]中,由于even具有公认的“与期待相反”的规约意义,因而触发下列规约含义:Tom had not been expected to have a bike.其含义的产生不需要依赖语境仅凭借触发词even。而在(5b)中,针对A的问题,B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明显违背会话相关准则,再根据当时特定语境,不难推导出下列特定会话含义:(5b)She did not want to see John.

2.撤销性

如上例所述,规约含义的产生无需特定的语境,具有不可撤销性;而会话含义依赖语境,具有可撤销性。

(6a) Tom hasn’t had a new bike yet.

句中yet触发出规约含义:Tom will have a new bike later,这一含义是不可撤销的,因为yet规约性地表示“情况可能在将来会是相反的”。只要使用了yet这个词,这一规约含义就不能撤销了。会话含义,尤其是特殊会话含义,因其高度的语境依赖性,因而当语境转变,则含义撤销。

3.分离性

所谓分离性是指一句话所具有的含义有时会由于某个词语的变动而失去。如果某个词语变动会造成含义的失去,那这种含义就是可以分离的;反之,以一句话的整体语义内容为基础,而不随某个词语的变动而变动的含义则是不可分离的[7]。

由于规约含义依附在一定的语言形式之上,或者说是由类似however、and、yet等规约含义触发词触发的,因此,如果这些词没有了,其含义在句子中也不复存在了。可见,规约含义具有可分离性。如:He is an Englishman; he is, therefore, brave.该句中若therefore去掉,则An Englishman is brave的规约含义随即取消。

而会话含义则有明显的不可分离性,因为会话含义是在特定语境中违反合作准则产生的。因而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无论换成什么词,都会带有同样的会话含义。

如A: Do you like chocolate?

B: Do dogs like bones?

显然B的回答违反了相关性原则,因为只要B的回答是对A的肯定,暗含he likes chocolate very much即可,如B可回答Do monkeys like bananas,含义不改变。

归纳起来,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主要差异性如表1所示。

表1 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主要差异
Table 1 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依赖语境推导性(需要)撤销性(是否)分离性(是否)规约含义---+会话含义+++-

四、结论

本文探讨了格莱斯会话含义与规约含义的哲学起源,并通过例子分别分析了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本质特征,指出规约含义是说话人通过某个具有“公认”意义的语言形式将自己某种主观意思内含在所言中,再经该语言形式的触发传递给听话人的一种意义[6],而会话含义的产生都是说话人在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传达出的言外之意。最后本文从语境依赖程度、推导性、撤销性、分离性等方面剖析了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差异性。规约含义会话含义与所言一起,共同构成了格莱斯语言意义的整体。

[1] 冯光武.自然语言的规约含义探索[J].外语学刊,2008(3):1-6.

[2] 冯光武.规约含义的哲学溯源与争鸣[J].现代外语(季刊),2008(5):194-202.

[3] Feng G.A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and Pragmatic Markers in Chinese[D].Reading: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2006.

[4]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Cole P, Morgan J.Syntax & Semantics:Speech Acts[C].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

[5] 高新华.会话含义产生与语境参与[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6):44-45.

[6] Levinson S.Presumptive meanings:The theory of 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M].Mass:The MIT Press,2000.

[7] 庄起敏.“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本质及其异同[J].学术探索,2011(7):197-199.

(责任编辑:沈建新)

Study of Philosophy Origin and Difference of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CHENG Yuq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The core content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is the theory of meaning. In pragmatics, Grice considers implicature as a form of language expression, which has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true value of the propositions from uttera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 and linguistic form, the utterance meaning can be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philosophical origin can be traced back one hundred years ago, by Frege adding the mark of “the color of meaning” to the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Grice proposed the idea that both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contain the orientation and intention of the speakers in language use. This paper study the philosophical origin and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the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What’s more, it research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from the angle of context dependence, calculability, cancelability, detachability, and the true value condition.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philosophical origin; essential feature; diversity

2014-08-10

程禹茜(1990-),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0.16018/j.cnki.cn32-1499/c.201501005

H315.2

A

1671-5322(2015)01-0020-04

猜你喜欢

涵义规约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我的仙人掌
传统自然资源保护规约的民俗控制机制及其现实意义
基于无线自组网和GD60规约的路灯监控系统的设计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探究《说文》省形的真实涵义
一种改进的LLL模糊度规约算法
我对国防教育的涵义的理解
财务失败涵义、原因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