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啬”父亲“慷慨”的故事
2015-06-23张红星
张红星
他一辈子后悔的事就是在海边长大却不会游泳。
小时候由于我们家的孩子多,虽然父母都是国家干部,生活依然拮据。孩子很难得到父母“赐给”的零花钱,但有一个特例,父母是慷慨解囊的,就是游泳。我每次去游泳向父亲要钱时,他一反常态地由“吝啬鬼”变成“慷慨汉”。你要多少他给多少,从不打艮,还常问钱够不够,对此,我们纳闷了很长时间。
年龄稍长后,曾向父亲问是什么原因。父亲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反复强调,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学会两桩事:一是游泳,二是爬树。这是人遇到危机时自救的两项最基本的本领。后来,还是母亲讲述的一个故事,道出了父亲支持孩子们学游泳的真心缘由。
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二年冬季。侵华日军在胶东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鬼子扫荡的消息传来时,父母正在一个村子里开展银行信贷业务(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两个抗日根据地创建了自己的银行,一家是陕甘宁地区银行,发行边区币;一家是山东胶东地区的北海银行,发行北海币。这两家银行为促进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抵制敌人的经济封锁和支援抗战,发挥了重大作用)。我的父母都在北海银行工作。为了对付鬼子的扫荡,村里开始疏散群众,坚壁清野,村民们撤离村庄住后山隐藏。
父母随着群众撤离的途中,遇到一小股鬼子兵。他俩当时携带着北海银行的业务文件和大量北海币,为保护这些重要物资不落入鬼子手中,他们两人迅速脱离了大队的逃难人群,单独选择一小道逃离。鬼子面临四逃的群众也分散追逐,枪声叫声混作一团。
父母沿着小路拼命奔跑了一段后,才发现这条路是通往海边的,当他们正在犹豫向何处隐蔽时,身后传来了枪声,原来有一个鬼子在不远处,一边开抢一边追来。父母这时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向沙滩和大海奔去。
父亲发现在海里有一艘漂浮的小渔船,这只船原是在海里抛锚的。因涨潮,漂荡在海面上。父亲拉着跑不动的母亲向小船奔去,鬼子的枪声在后面“啪啪”地响着。
母亲说,那时是冬天,海水很凉,加上枪声的惊吓和奔跑的疲劳,浑身颤抖简直无法在海水中前行。父亲拽着母亲拼命向小船跑去。水越来越深,从膝盖到了下巴,不时地呛到鼻口。
听到这里,我着急地说:“快游过去啊!”母亲苦笑:我和你爸不会水。好在父亲个子较高,他踮着脚尖仰着脖子把母亲推到船边。父亲把母亲举到舱里,使劲推船前行,但被锚钩住的船根本不能划行。鬼子射来的子弹不时激起水花,溅在母亲的脸上。她告诉我:如果我们会游泳,潜水下去把锚启开,会顺利乘船逃离的,但是不会水,就只能在船上等着束手就擒了。也多亏那个鬼子武士道精神差了点,他可能怕海水凉,或许也不会游泳,没有下海追过来,只是在海边的沙滩上举着三八大盖枪向距离四五十米远的小船不断射击着。
就在父母万分焦急的时候,远处山坡上的鬼子挥舞着膏药旗,吹着哨子,好像是在催促海边的那个鬼子归队。他犹豫片刻,又举枪朝着小船放了一枪后,悻悻离去。
父母侥幸躲过一劫,北海银行的物、币毫发未损。母亲说,你爸爸一辈子后悔的事就是他一个海边长大的孩子,竟不会游泳,并且一直没有学会。那次要不是运气好,我俩早没命了,你们姊妹五个也是子虚乌有了。我万没想到由父亲支持我们游泳的答案竟牵出一个这么惊心动魄的故事。
令我更加惊心的是母亲后来又讲的一个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和那个故事发生在同一天。在离父母遇险的地方不远的马石山,那里是八路军机关的一个驻地。鬼子在扫荡中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对503名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老弱妇孺无一幸免。
1949年北海银行撤销。1950年我父亲担任石岛市第一任人民银行行长兼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我们家过年过节从不放鞭炮,因为母亲听到鞭炮声,心头就发紧,就感觉那是日本鬼子追杀她时响起的阵阵枪声,就会看到海水中摇曳着的那只被锚锁定的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