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病

2015-06-23林雨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仁术医生交流

林雨

和医生交流是有章法和技巧的,看病之前要做做功课。

单位里一年一次的查体开始了。结果超乎意外地不乐观——不少指标很高。查体的医生说到了必须药物干预的时候。在新一次的化验结果出来的那天,我坐在阳光普照的家里拿着化验单哭了一小会儿。想到自己一贯“不怕死怕疼”的生活名言,想到要终生服药和看医生,心里充满了未知的恐惧和慌乱,但最终,理智战胜了感觉,在经过多方咨询之后,决定第二天一早去看病。

看病不易。才知道。

起个大早,早上7点去挂号,以为第一名呢,结果是第59名。灰溜溜地回家等待,庆幸医院离家近。

下午又去。接着看这个59号。一问,已经看到快50号了,很有希望了。还是一堆一堆的人拥挤在医生的门口,乱糟糟的。都是有病的人,谁对谁也不客气。因为有穿白大褂的不时领一个人进去,守候已久的人就都在门口守着怕加塞儿,打仗一样紧张。等了1个小时,好不容易进入医生的房间,终于见到早上7点半就已经开始看病的已经看过五六十人的可想而知会有多疲惫的医生。

医生说:“请坐。”就坐在那张被很多人坐热了的木凳上,伸出手来让医生号脉,和医生说:“门庭若市啊。”

医生苦笑着说:“条件太差了,不知道挣的钱都哪去了。”边说着边开药,说了一些注意事项。

不到10分钟,结束。说:“谢谢医生。”看看表,是下午的3点半。

等取了药出来已经是日落西山,空气变得清冷,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不禁唏嘘感慨,说:“唉,看病真难啊,要是认识医生就好了。”

但我说的这种看病的辛苦还不是真辛苦。因为能来看中医吃中药的,都还不至于到了动刀动剪子的手术阶段,要是不幸生了非要手术或者更加严重的疾病,看病就会变成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系统工程。看病、检查、住院、找医生、找陪护等等很多人都知道的全过程,是一个让人很不愿记忆和回忆的经历。

可谁能主宰命运呢?当很多心里不情愿的事情来临的时候,人必须做的选择首先是活下去,然后才是怎样活着和怎样活得更好。

这在我看病的过程中得到了证明。

首先,我每天很自觉地喝很多味道不同但同样难喝的中药。稍有洁癖的我绝对知道那些中草药不干净也不细致,但还是很明白地没有一点异议地喝。同时顺从地接受了以前很怕的打针和各种必须通过打针的检查。甭管是扎手还是扎静脉,我都很痛快地伸出手和手臂,一点也不怕疼了。

是的,当疾病危及到健康时,我们会抛弃很多以前在意的东西,转而开始关心我们早该密切关心的身体,并且为了健康而强迫自己做很多不想做的诸如艰难的看病和忍受看病过程中与病痛不相上下的别的苦痛。人人都是如此,不能免俗。

看病难,遇到好医生更难。据我的分析,很多人挂某位医生的号,也未必是自己知道这医生的好,而是听别人口耳相传慕名而来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给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生技如华佗才胜扁鹊起死回生妙手回春。而医生工作的环境如此嘈杂,每天的工作量如此繁重,病人的来源如此泛泛,即使华佗再世扁鹊转生也未必会手到病除。并且中医原本效果就比较慢,因此,希冀医生手到病除基本是奢望。又因此,看病时选医生需要运气需要机缘需要心智,还需要有足够好的耐心和足够平静的心态——因为医生不是独自为一个人诊病的,也因为医生也是有不同状态的。

在医院的楼梯口,有一幅很有底蕴的字——“医乃仁术”,给人印象很深。中医一贯倡导“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古代对于名医的要求还有“医心近佛”,医学家孙思邈还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在连续吃了一些很难吃的中药和据说有很可疑副作用的西药之后,在连续吃糠咽菜和积极锻炼之后,我的几项身体指标开始降低。给医生看数据,医生颔首说:“嗯,你对于药物还很敏感。”这使我顿生敬意,要换成我是医生,一定说:“看来我的药还是很有效的嘛,那就继续吧。”

在医院才切实地知道,很多人的病很重,但看病的负重比病还重——不仅仅是时间的付出,还有钱财的负担。不堪重负。

因此,希望我们的社会保障惠及更多人群,使大家都先解决看得起病,再把看病的条件和环境改善得好些再好些,让医生有孙思邈说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那样的诊室,在不再拥挤的诊室里心安气定地给病人把脉和问病诊病。让病人也不再因看病的时间过长条件过差而使病情加重。

以人为本。切实些,真实些,少些概念多些关怀。

病去如抽丝。

看病是个功夫活也是个力气活还是个耐心活。要不中医说“养生”和“养病”,这个“养”字,大概就包含着耐心、功夫还有力气吧?

在医院在医生面前我们应该做个好病人。看病,有的地方叫看医生。既然是看医生,就应该对医生有一些基本的尊重。在有能力打理自己的情况下,看医生的时候不该蓬头垢面衣衫不整气味不洁等等。不然,医生整天在那么狭小的房间里闻着不洁的病人味、看着不整的病人相,心情和身体都会受到影响。

另外,看医生之前应该想好对医生说什么怎么说。和医生的交流是有技巧有章法的,交流得好给医生提供的症状准确,对于医生的诊断有帮助对于自己的心理也有帮助。当然,交流是双方的,医生的提问还是占主导。有些医生惜字如金或者懒得说话,那就要靠病人自己多说,说准自己的病情,毕竟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是神医,一搭你的脉就知道你病在何方。

衷心希望大家都健康,不生病少看病。

猜你喜欢

仁术医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最美医生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医学院校仁术文化传承发展现状摭探
君子之仁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全国名中医单兆伟:传承岐黄仁术 弘扬国医精髓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THEBRAININ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