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理想里走,向美好里去—新课标下《6的乘法口诀》的案例分析
2015-06-23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魏小兰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 魏小兰
本节课设计主线是引导学生由“5的口诀”推演过程迁移到“6的口诀”推演过程。一堂课下来,虽然我完成了教学设计的预定目标,但是在教学中这样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串数 1 2 3 4 5 6 7 8 9个数 6 6 6 6 6 6 6 6 6
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学过程中所给的“拐杖”过多,没有让学生们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导致学生走套路,只是把我给的表格填完,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引起他们的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
“本节课知识的落脚点在哪?在所承载知识的背后又能渗透给孩子哪些思想和方法?” 我不断地自问。
带着上面的问题,回顾了整节课。着眼于新课标,教材编排,学生情况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一、知识的落脚点不够深入,没有充分挖掘数学的思想方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体会和运用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的真正的知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终不但要指向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指向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领会与应用。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的灵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建立科学的数学观念、发展和运用数学的重要保证。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思维活动,且它本身也蕴涵了情感素养的熏染。这点也是新课程标准充分强调的。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落脚点放在了口诀的记忆层面上。忽略了知识技能层面后所蕴含的口诀内在规律,记忆方法。这才应该是本节课的落脚点所在,也是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在。试想学生掌握了内在规律和记忆方法学会的不仅仅是“6的口诀”这一知识点,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种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对后续7、8、9的口诀的正迁移。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启迪学生的 。
二、没有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一观点不仅明确了数学活动的过程目标,还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升至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列成为数学“四基”之一。
课堂是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地方,因此,课堂教学首先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 “思维训练”。课堂,教师在落实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这需要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心中要有“思维训练”这个概念。如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追问、学生发疑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组合,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方法等创新成果。教师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深刻的感悟。思维缺席的课堂,永远都不可能是好的课堂。真正的把课堂教给学生,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本节课学生在观察内在规律,掌握记忆方法的环节给予时间还不够充裕,还可以大胆的放手。给予5的口诀的编制方法已经复习,在口诀编制时可直接编制6的所有的口诀,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你是怎样编制口诀的?进一步追问怎样得到下一句的?培养发散思维。交流多种算法培养创新意识。这需要我们充分的放手,学生会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会成为思维的训练厂。
三、无效的交流合作
新课标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及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个人认为这里的交流可以理解为两个方向的合作。第一个方向指合作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同伴交流的形式进行思维的外显。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合作的过程是个体对独立思考的再认识、再提高,是对独立思考学习成果的反思、融化和应用。另一个方向是指某项数学活动的分工合作。
结合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但在教学实施中却忽略了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共同填表而后说一说结果,从而总结口诀。现在想想这样的交流是无效的,交流是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进行的,这样才能达到交流的效果。试想学生直接进行交流,会增加差生的思维惰性,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也抹杀了个别学生的创新,失去了意义。如果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从而内化口诀规律,记忆方法,再将口诀进行应用,相信效果会大大不一样。
以上是对本节课反思后的一些认识与理解,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深思。记得《优秀教师成长之道》第一章,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努力是成功的基础,执著是成功的保障,反思便是培育我们成功的最好土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新,往理想里走,向美好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