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观对沿海地区外贸发展影响分析
2015-06-23郭喜凤
郭喜凤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可持续发展观对沿海地区外贸发展影响分析
郭喜凤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随着世界各地重要资源消耗增加、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越来越担忧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否持续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和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旨在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了增进健康、稳定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要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破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基于沿海城市先锋团队的国内外贸易为例,从实践的角度,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沿海地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这将环境、资源和经济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发展的系统探讨,经济发展应该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健康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内容;制度安排的可持续性,连续性的制度安排是降低运行成本和监管成本,提高制度效率,稳定运行的保证;国际竞争环境的可持续性,只有保证了环境的可持续性,才能保证有关生产要素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
一、我国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的出口贸易的优势不再
虽然出口总额逐年递增,但由于高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依然很薄弱,我国沿海地区的外贸优势与国际上同行业竞争者相比,主要也就剩下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占出口产品很大比重的资源密集型产品能耗比较大,因此中国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更加紧张。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和污染较大的中间产品,技术含量低,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也在逐年增加,原本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也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中慢慢减退。
目前国际市场上需求较大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加工程度高的产品,我国没有生产优势。长此以往,这会使得我国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恶化,进而无法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绿色贸易壁垒已给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一种新的形式,成为一些国家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利器。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环境控制措施等,抓住机遇,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开发产品的歧视和限制进口,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兴的“绿色市场”提供了国际贸易的新机遇。
诸如矿产资源等产品很多都是高污染产品,他们的开发和生产,本来就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我国传统的出口优势产品例如印染、皮革、毛皮等制品虽然在世界上有一定竞争力优势,但对环境污染较大。在沿海地区工业废气的排放严重,尤其是山东和江苏,但在出口导向型和巨额经济利益诱惑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仍支持发展这些产业,导致地区性的土壤与空气污染加剧,对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沿海地区的产品进口劣势明显
首先,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进口量不断增加,如原油、成品油、铁矿砂、钢材等。这些原材料的输入是高能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外部经济。
其次,中国在环境管制方面政策不健全,措施相对宽松,导致一些污染密集型产业如石棉、铸造、有色冶金、化工、医药、纸浆生产等,转向中国沿海地区生产。虽然废物进口可以缓解我国资源供应的紧张情况,但是却带来了更多的对环境和安全生态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最后,我国进口外国“技术”设备缺乏环保意识。中国广东、浙江台州等地区已经成为了最大的电子废物集散地,每年要处理上百万吨电子垃圾,形成了大规模的电子垃圾拆解产业。自然,这个过程会对当地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危害。
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我国向贸易强国的目标发展仍然艰巨,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认清沿海地区对外贸易中存在问题,找准突破点,及时解决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对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
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于其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但从自然资源的长期供应能力与生态环境的长期承受能力来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保障中国沿海地区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良好势头的必然选择。
以下,以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等沿海城市为例,纵向对比,具体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沿海地区外贸发展的影响。
(一)四省可持续发展战略执行情况
表1 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四省发展指数排名
1.广东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排在四省的首位,其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发展态势最优。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广东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具有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势头,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为67 792.24亿元,排在全国第一;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让广东成为对外进出口贸易大省,是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3年进出口总额绝对数10 915.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9%;侧重产业结构优化,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服务业领域的发展,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近10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广东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区内生态环境质量较为恶劣。工业废气排放量过大给大气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此外工业废水排放的达标率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都位于四省的末位,应该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促进广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山东省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四省中排第二位。以齐鲁文化为载体的山东人文传统具有重农抑商、官本位、循规蹈矩不求变、吃苦耐劳少机敏等特点,未能从思想观念上引起对经济发展的足够重视,未能好好利用东部沿海的地理位置优势;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山东是农业大省,高新技术产业不够发达。2014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59 426.6亿元,经济保持稳态发展。山东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较高,其中土地产出率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都尤为突出,这有赖于山东自身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水平;同时,山东在环境质量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大气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等方面。
3.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四省中排第三位,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四省中排第四位。2014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排在全国第二,人均GDP超8万元;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排在第四位,首次突破4万亿。两省的经济增长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江苏和浙江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省份,受到经济圈发展的带动;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均超50%,带给经济持久发展的动力。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目前江苏和浙江两省急需解决的共同问题,尤其是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需进一步合理布局城乡土地结构,加强采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此外,江苏森林覆盖率是四省中最低的,应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建立节约型社会,建设生态省。
(二)四省外贸总额对比
图1 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四省进出口外贸总额对比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从总体上来看,四省的外贸总额一直处于稳态增长,可以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没有给外贸总额带来减少,反而有正面效果。就算是江苏省这样可持续发展战略执行的不够好的省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沿海地区的外贸发展也是利大于弊,而且数据分析我们看到,不管是江苏省关注经济而忽略环境,还是山东省的环境良好、经济欠发展,都是不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统筹经济、生态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广东省取得了一个良好的折中的办法,同时取得了三者的可持续发展。从以上对比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从总体上来说,是有利于外贸的发展的,只要利用得好,不仅能够增强我国沿海地区外贸总额水平,还能改善贸易结构,提升我国沿海地区外贸竞争力。
三、对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是解决沿海地区对外贸易一系列矛盾的关键。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政府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沿海地区仍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不够到位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这些沿海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环境、生态和经济三者间的冲突。政府应该继续加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制定合理有效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引导和鼓励有关经济主体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政府还应该普及社会教育、发展通讯业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此外,提高外贸产品环境标准,完善环境风险评价制度、进口和出口有害物质监测系统。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防范污染转入、废物非法进口、资源流失等一些问题。
(二)企业积极创新,寻求发展新政策
增强企业质量意识,以质取胜,突破品牌建设,建立有实力的著名品牌;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开发绿色商品,努力达到世界绿色标准,不让绿色贸易壁垒阻碍中国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重视劳动力素质,强化人才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进修条件,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创新开发战略,提高沿海地区的对外开发水平,利用国内外资源,建立生产基地、建立研发中心、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利用和配置经济资源。沿海地区要保持与重点国别经济贸易关系的稳定发展,同时也要增强自身实力,尝试扩展发展中国家市场。
[1]公平,任建兰.山东与苏浙粤可持续发展系统比较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2]杨淑艳.从经济-社会-生态三维度看可持续发展战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3]王丹.山东省对外可持续贸易发展效率的评价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4]郭峰濂.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5,(1).
[5]吴秉辰.上海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公共交通为主模式[D].上海:同济大学,2008.
[6]沈伟玲.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31).
[7]陈绪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鲁粤苏浙沪主导产业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8]山东省统计局课题组.鲁、苏、浙、粤四省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7,(3):24~29.
[9]周朝霞.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外贸转型的策略与举措[J].学术交流,2012,(10).
2095-4654(2015)07-0016-03
2015-02-13
F7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