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

2015-06-23赵民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国际化办学

文/赵民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

文/赵民

近年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日益壮大,通过不断的革新与大量的实践,在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国际间的沟通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该模式的发展速度过快,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隐患。在中外合作办学当中,部分学校对于自身的管理制度过于松散,而师资力量的完善也有待提高,随着外来文化的介入,我国本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面对该类问题,国家应该进行政策上的引导,纠正其教学方向,引进高质量的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化人才,宣扬我国的本土文化,提倡传统文化的发扬。

中外合作;文化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

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关注日益重视起来。中外办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知识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中外合资教学的模式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为了能够持久的保持该地位,对于外来文化的学习必不可少,而中外合作教学的出现是我国发展进程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兴起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纳入了自身全球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里,对于本国文化的推广极为支持。面对该情况,为了更好地保持自身国际地位,传扬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培养优秀的人才,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也参与到了该行列当中。但是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发展与革新,相应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在为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对教育制度国际化的极大挑战[1]。目前,我国中外合作教学的机构组织多在东部沿海地带以及经济向对方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在办学层次上还处于低级阶段,而师资力量的不完善造成了教育水平的严重失衡,在教育人才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发展前景看好,但任务也同样艰巨。

二、中外合作办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松散,制度不完善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对于学生的入学条件相对较低,招入学生基本属于在高考之后成绩不理想或单单为了学历证明而来,本身的文化素质普遍满足不了高等教育学校的入学要求。该情况完全违背了我国鼓励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严重影响了中外合作学校的声誉与诚信度,降低了办学质量的同时令民众对其产生怀疑心理。部分中外合作学校对于学生的课程安排并不多,外国教师在教授学生时间上极短,课程随意,导致了学生获取不到相应的高等教育知识。与其说是办学,莫不如说是将学校变成了赚钱的工具。

(二)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育水平失衡

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多是由外方承担,而授课教师也由其提供。在教师的人选上,外方多是从社会招聘新的教师输入到我国承担教学任务。该类人员的文化素质并未得到我国教育机构的认可。与此同时,我国担任专业课程教授的教师较少,无法保证学校工作系统的有效运行[2]。专职教师作为外教的助教教师在我国的行业发展领域还并未快速有效的发展起来,兼具外教外语能力的专职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沟通上的压力将导致外教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进而波及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外来文化对我国特色文化的冲击

学校是一个实现国家文化传承和传播的机构,是培养归属于本国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在世界格局稳定的今天,其成为了各国之间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中外合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交流过程当中不能排除有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一些手段对学生完全灌输外来文化的意识和理念,在思维上进行外来生活方式的渗透,致使学生对于外来文化进行盲目的追求和崇尚,将本国特有文化抛之脑后。该情况是一种文化上的抹杀,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没有自身的本土和特色文化便相当失去了民魂,在精神上没有了依托,凝聚力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都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三、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国家进行政策引导,纠正教学方向

当前,我国中外合作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该现象的发生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展速度,而面对该状况,国家应该对其加以政策上的正确引导,对合作教学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各地中外合作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3]。在学科上扶持新兴的专业和紧缺专业,纠正教学上的方向,对不同学校进行不同模式的特色的办学,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在区域上得到合理的发展。

(二)引进高质量教学资源,培养专业化人才

在合作办学的过程当中,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鼓励多样性的文化沟通活动,并且对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而在与外教的沟通上,国家应该鼓励相关人才的培养,建立符合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方式,在实行的过程当中不断进行改善和创新,令其完全满足于当前的教学需求。

(三)宣扬我国本土文化,提倡国学的发扬

中外合作办学是以我国为主体,合作院校为客体的方式存在的。在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合作院校可以进行日常的管理,但是在思想的教育上应沿用我国原有的教学方法,宣扬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文化,大力提倡国学的学习与发扬,从更高的角度来避免外来文化对我固有文化的冲击。

结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外合作教学的方式将被更多国家和地区所引用,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为该项目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契机。作为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先行开展者之一,我国在对其的管理和政策上仍有一些不足,但是在今后不断的改革和实践当中,中外合作教学将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不断壮大和延续。

[1]卓梅英.基于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的中外合作办学探索——以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4,6(04):117-122.

[2]王彦力,徐惠,易金生,张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4,8(02):19-24.

[3]洪柳.跨国高等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研究——输出国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3,4(07):25-28-73.

G

A

2095-9214(2015)03-0117-01

新乡医学院)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