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有效,追求高效
2015-06-23杨博
杨博
教学目标:
1.了解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
教学方法:学生代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如果你有一位远在千里的朋友,你想和他说说话,聊聊天,你会采取哪些方式和他交流呢?(学生个别回答,比如打电话、发短信、微信、写信等)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就是古人的一篇书信。板书课题《答谢中书书》(此项活动的设计旨在拉近学生生活和课本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古人书信的兴趣。)
二、解题,介绍作者
“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在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前一个“书”与“谢中”连读,指的是一个人。
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此环节主要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初步认识作品内容和作家知识。)
三、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要求大家通过研读课文,体味文中的美丽景色,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该干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这点教学目标稍微有点难。)
四、朗读课文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学习文言文的根本。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可以感知文意。学生代表组织朗读,既能提高朗读水平,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由学生代表组织学生朗读,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有个别读,集体读,男女分角色读等(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出这篇课文的句读)。
(二)教师和学生对刚才的朗读组织者给予评价。
五、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这部分内容的前三项也有一名学生代表组织大家学习,也就是文言文的疏通,这篇文章短小,结合课下注释学生完全能自己解决,所以笔者就放手让他们去做。
(一)由学生代表讲解重点字词
四时(四季);歇(消散);鳞(鱼);自(从);复(在);与(参与,这里是欣赏)。
(二)重点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种美景的人类了。
(三)小组合作疏通课文
(四)老师和同学对刚才的这位组织者给予评价。
(五)老师检查刚才的学习内容。
六、探究学习
这是对文章难点“作者写景的妙处”的突破,有老师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明确写景要有顺序,最后用一个说话练习来加深印象。
(一)这篇文章是一副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明确:美。这个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二)这个字所在的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明确:统领全文。
(三)全文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写了什么时候的景物?明确:四季,晨昏。
(四)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有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
(五)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明确:不是。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晚。
教师小结:作者依次向我们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
(六)活动
这短短的几句话里蕴含着多少美呢?请你带上发现美的眼睛,当一次小导游,用“这里有---,你看---”的句式造句。
明确: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这里有色彩搭配之美,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
教师小结:全文短短六十八个字,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各类皆备。全文无一字之虚,无一字之冗。
(七)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这么美的世界,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明确: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七、拓展积累
这个环节一可以考查学生的积累,二也是对难点的拓展,要将描写四季的四字词语会写,会用。积累描写春夏秋冬的四字词语,由学生轮流写,其他学生积累到自己的本子上。
八、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杨 博 甘肃省永登县柳树乡初级中学 7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