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笑意写在脸上,幸福发自内心
——琼海打造“田园城市”探索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

2015-06-23张忠惠

今日海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琼海小镇公园

□张忠惠

笑意写在脸上,幸福发自内心
——琼海打造“田园城市”探索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

□张忠惠

龙寿洋花海

没有围墙、没有门票、没有导游、没有团队餐……游客来到琼海,就像游走在一个美丽的大景区,分不出哪里是景区哪里是居民区,这里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

“琼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5A景区化打造相得益彰,使琼海迅速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上一个极具本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热门旅游目的地。”2015年1月14日,琼海市获“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称号,其旅游发展模式获全国业界专家高度肯定。

这一切来源于琼海把城镇化与国际旅游岛建设两大战略有机嫁接。2012年底,琼海确定“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发展战略,以“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为原则,探索新型城镇化,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让市民感受农村田园气息,让农民享受城市生活品质。同时,琼海作为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的鲜活案例,向全国业界展示了在国民休闲旅游的新常态下,旅游业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上的新探索。

“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顶层设计

“不砍树”是要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红线;“不占田”是要敬畏自然田地红线;“不拆房”是要守住民生和谐红线,除非是重要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政府不再拆迁农村房屋。“就地城镇化”是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完善提升,把城市的公共服务引入农村,使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达到城市标准,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就地城镇化”是琼海特色城镇化最核心的内容。“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顶层设计以“三不一就”基本原则为指导,其中五大系统涵盖基础设施系统、生态保护系统、产业支撑系统、乡村旅游休闲系统、社会管理系统,是“田园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

一是基础设施系统。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琼海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完善城乡交通、供电、通讯、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把水、路、电等城市基本设施延伸到农村,经过几年的建设能够达到“路相通、巷相连”,从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让农村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是生态保护系统。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是全体人民福祉所系,也是对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琼海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乡村公园、文明生态村、水毁工程建设,构筑生态修复和保护系统。推进“绿化宝岛”行动,实施通道绿化、村庄绿化、河流水库绿化、林业开发建设、盆景花卉与种苗工程等“绿化工程”,逐年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村庄和位于水源保护区周边的生态敏感村实施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农村沼气项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

三是产业支撑系统。城镇化的关键是产业的城镇化。现在很多地方搞的风情小镇,其实是搞房地产,围起来就算一个风情小镇,缺乏产业支撑。琼海在田园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培育新的业态,构建市、镇、村三级产业体系。在市里,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带动第一、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全市三产比重逐步合理。在乡镇,通过景观化改造拉动产业发展,争取每个镇培育1—2个支撑产业。在农村,通过发展国家农业公园、农庄、农家乐等,逐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乡村旅游休闲系统。旅游主要是造景、造“谣”、造势,即打造景点、文化包装、宣传推介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琼海对乡村进行旅游化改造,让游客“来得到、品得好、住得下、游得畅、玩得爽、有得买”,充分挖掘具有热带农业发展特色的乡村旅游潜力,按照“一片果园就是一个景区,把农庄当景点建,把农业基地当公园办”的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游客引进琼海的千家万户。鼓励农民发展新型体验式农业庄园,让农民直接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农民既是股东又是员工,享受乡村游带来的双重福利,变传统的行政村为经营村,变传统的耕作农业为观光休闲农业。

五是社会管理系统。构建“市、镇、片区、村”四级政务服务网络平台,把群众“上市”“上镇”找服务转变为职能部门“下村”送服务,切实解决老百姓办事难的现实问题。同时逐步把卫生、教育、公交车、垃圾污水处理、物流配送和超市连锁等社会综合治理系统连成一体,让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让老百姓享受公共财政阳光雨露。

“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四大抓手

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说得很形象,“田园城市、幸福琼海”就是要建造一间琼海50万老百姓的幸福之屋。幸福之屋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让广大老百姓提升生活品质,增加收入,让他们笑意写在脸上,幸福发自内心。加快让农村变美、农业变强、农民变富,使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努力实现“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

在五大系统的指导下,琼海计划今后三到五年,每年投资2到3亿元,并捆绑部分涉农资金,整合100个政府投资项目共同来完善基础设施,为引进100个社会项目奠定基础,形成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的“双百项目”落地。项目落地通过四大抓手来实现。

第一个抓手是特色小镇建设。小城镇是大战略,是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纽带。琼海就地城镇化不走规模扩张型的老路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不改变传统的生活空间,突出乡村民居、风情等人文特色。以万泉河为主线,将两岸12个乡镇,打造成争相绽放的12朵“金花”,通过景区带动、风情小镇带动、国家农业公园带动、农业示范基地带动、中心村带动、庄园带动等六种城镇化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目前,琼海充分挖掘各镇的历史文化,发挥各镇的自然禀赋,尊重各镇的传统习惯,在完善镇墟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的基础上,通过当地特色文化与镇墟建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将全部12个镇打造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小镇,形成“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

2013年,成功打造把琼海民居文化和国际时尚元素形成美好对接的博鳌特色小镇,展现耕海、爱海、守海的南海文化为主题的潭门南海渔业小镇;2014年,把著名的侨乡中原镇打造成南洋小镇,把具有600多年县治历史的塔洋镇打造成古邑小镇,把位于美丽的万泉河畔的万泉镇打造成水乡小镇等,其它各镇也规划建设不同风格的特色小镇,像大路镇的农耕文化小镇、阳江镇的红色文化小镇、会山的黎苗风情小镇等,都将建成为当地百姓的美丽家园。

第二个抓手是国家农业公园。国家农业公园是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琼海积极搭建农业产业化、就地城镇化、乡村休闲游、高新技术推广四大平台,把农民从原来的单纯种植生产中解放出来。目前,全市有休闲农业组织1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22家,带动当地5000多名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业创业。

琼海农业公园建设,是根据不同区域特色,把全市田洋规划建设成三大农业公园,即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热带滨海国家农业公园和万泉河国家农业公园,通过完善提升连片的田洋及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打造一个具有现代农业产业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和运动功能的乡村综合载体,使农业公园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

目前,基本建成的核心区有嘉积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塔洋七星伴月景区、博鳌滨海酒吧公园、潭门赶海人家休闲区、嘉积官塘乡村旅游休闲区等。下一步要建的核心区有大路洋梦幻田洋景区、石壁冼夫人休闲区、龙江绿野田园休闲区、会山黎苗风情休闲区等。

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与中国热带作物研究院热带品种资源研究所合作,成立龙寿洋专家工作站,试验推广农业新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成果。成立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农业基地、农家乐,为186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14年,该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比2013年增加4000元左右。2014年10月,龙寿洋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

塔洋七星伴月景区、嘉积北仍美丽乡村、博鳌美雅乡村公园等,都是农业公园的示范点。国家农业公园还通过品牌打造、基地带动和企业营销等方式,打造了“中国胡椒之乡”“中国珍珠番石榴之乡”“中国火龙果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等五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品牌,种植、加工、观光等一、二、三产在万亩田野公园里实现融合发展。2015年1月,国家农业部授予琼海市“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的荣誉称号。

现在,每逢周末到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游玩的游客川流不息,到“田野炊烟”农家乐和多文农家乐吃饭还要电话提前预订,“龙寿传说”的自行车更是早早租完。这几个点共安排50多名当地人就业,仅多文村年人均增加收入800元左右。

第三个抓手是旅游慢步绿道。旅游慢步绿道是生产、生活、生态、旅游共享的基础设施,既是当地百姓的出行通道,也是游客的旅游休闲绿道。由于原先的景点、景区没有相互打通,交通不便,琼海通过旅游慢步绿道连成一片,形成旅游线路。

琼海计划建设500公里绿道,目前已完成300多公里绿道,成为当地百姓更加舒适方便的生产、生活、出行通道。通过旅游慢步绿道规划建设,把全市的景点景区、风情村、风情小镇、生产示范基地、国家农业公园、特色农庄等最靓丽、最特色的地方串联起来,就像用金线串联起来的散落在广袤绿色田野里头的珍珠、玛瑙和翡翠,使琼海成为田园式的大景区,实现主客共享、居旅相宜,带动农旅融合发展。在绿道若干处点缀推出田园风光农家乐游、原生态绿色休闲游、重温红军之路红色自驾游、万泉河垂钓自驾游等精品路线,让游客休闲小憩。绿道建成后,配套建设了十多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每个中心也是一个景点。

文明生态村发展也以乡村园林化、景点化为特征,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培育支撑农村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努力达到“好看又中用、美丽且生财”的效果。实施“村庄林”“景观林”“公路林”工程,因地制宜优选乡土树种、珍贵林木和经济果树种植,通过种树增绿、拆墙还绿、栽花映绿来生态化乡村,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相统一。把村庄周边的空地规划建设成为微型公园,分布到广阔的田园中,形成处处是景的美丽乡村。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9%,自然生态资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

第四个抓手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推动十大类公共服务建设,让人们在城市里就可以感受到乡村田园气息,让农村居民同样享受到城市文明的高品质生活。

2014年年底前完成建设204个村邮站,基本做到报纸当天送达。开通嘉积、长坡、潭门等乡镇共78个村(居)委会公交车路线,争取三年内实现全市“村村通公交”。不断完善市、镇、片区和代办点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将近百项行政审批权限委托和下放到各基层便民服务窗口,把群众“上市”“上镇”找服务向职能部门送服务到村到户转变。

在此基础上2014年4月,琼海进一步提出推进全域5A级景区的建设理念,以“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为要求,把琼海1710平方公里按照建设5A级景区的理念和标准,进行资源配置、全域统筹,打造田园城市的升级版。在两年内还要申报10个5A级景点,如嘉积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塔洋七星伴月景区、博鳌滨海酒吧公园、万泉文曲休闲区、中原十八坡休闲区等。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建设,特别是3-5年的建设后初步达到“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目标。

“田园城市、幸福琼海”取得成效

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琼海主动作为,科学认识市情,挖掘特色资源,找准定位,确定“三不一就”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在房地产依赖度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2014年,琼海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程度下降到60.5%,比最高时期下降了约20%。2014年,琼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个亿,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

各镇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政府投资5亿元,拉动社会投资50亿元、民间投资30亿元。中原镇墟经过南洋特色小镇建设后,一年来,不但铺面月租金从700元涨到现在的2500元,而且激发了人们在镇上建房的热潮,2014年报建面积4.3万平方米,其中华侨回乡建房、当地农民建房和外出人、外地人买地建房各占1/3。博鳌建设天堂小镇推动了投资10亿元的中信博鳌风情广场的建设,同时催生了9个各具特色主题的啤酒吧,形成了滨海酒吧公园。万泉水乡小镇建设至今不到一年,当地农民就在镇上新建房屋70多间,吸引外来投资7000多万元。塔洋古邑小镇建设之后,铺面租金翻了一番,吸引外来投资近5000多万元。2013年10月份以来,从省内外市县返乡就业的有4557人,从省外返乡就业的有2059人。

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迅速。2014年,琼海旅游服务业总收入33.2亿元,增长62%;琼海旅游团队与散客的比重从2013年的42:58提升到2014年的29:71。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5万人次,同比增长113%,乡村旅游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195%。游客人均消费额从2013年占全省平均值的85%上升到2014年的120%,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各市县中仅次于三亚,位列第二。琼海已基本上实现了从旅游通道转变成为了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老百姓的收入增速良好。特色小镇和农业公园的建设,带旺了人气,促进了消费,不仅让农产品变成农副产品叠加旅游产品来增加它的附加值,还把农民从原来的单纯种植生产中解放出来,参与到铺面经营、土地出租、就地打工等多种经营中,实现从原来单一的生产性收入转变到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生产性四项收入并举。2014年,琼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万元,增长10%,其中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4万元,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4万元,增长10%。2014年8月,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突破3万元。

城市的品质逐步提升。龙寿洋公园、七星伴月景区、北仍美丽乡村等,现在成了市民和游客骑车健身、欣赏田园风光、采摘时令瓜果、感受乡村气息的好去处;在潭门镇,南海文化元素让渔民和游客追忆着传统的渔业气息;在博鳌镇,琼海民居文化掩映于一排排椰子树绿荫之下,透露着琼海人的纯朴与宁静;在中原镇,苍劲的雨树与东南亚风情建筑相互衬托,有如置身异域;在万泉镇,古香古色的民居和水乡风韵,让人恍若隔世、返归自然。

(作者系中共琼海市委副书记)

猜你喜欢

琼海小镇公园
安安静静小镇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在公园里玩
小镇(外一篇)
张红宇:持续打造中国特色的琼海模式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琼海发展的新名片
一见如故
我所知道的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