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谷巨澜

2015-06-23赵俊华郑华祥陈浩郑雄辉

军工文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厂

赵俊华+郑华祥+陈浩+郑雄辉

创业之艰 ○七人用激情挺起山沟大军威

历史的长廊永远印刻着英雄的足迹。

上世纪60年代,为了巩固海防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根据当时中央军委关于“山、散、洞”的建厂原则,一个肩负福建沿海舰船装备保障重任的军队企业,在闽东白马江边诞生。

1965年,来自上海、山东、江苏、福州、厦门等地的一批批热血青年,毅然告别了舒适的城市生活,千里迢迢扎进大山脚下的宁德市某小镇。于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大三线军工企业,举起了穿凿岁月的钢钎,在创业的五线谱上弹奏出一个个美妙的传奇……

建厂伊始,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工厂机具设备极少,设施落后,但困难并没有把创业者们吓倒,他们披荆斩棘、白手起家,开山洞、建厂房、筑坝蓄水、移山填海,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凭着一股高涨的革命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全身心投入新厂建设。

当年12月,首台进厂修理的海军舰艇主机试修成功,向东海舰队送上了第一个“作品”。仅仅8个月军工们就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筹建、当年投产”的奇迹。从此,工厂担负起了东南沿海战备修船和舰艇装备技术保障的历史使命。次年,工厂一次性承接东海舰队22台某型舰艇主机翻修任务,同时还承担工兵八团和地方加工零部件113项1470多件的生产任务,年产值突破4万元大关,一举完成年度计划的137.49% ,实现了创业初期的大报捷。

尽管“文革”风暴猛烈,但是军工们还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装备维修技术能力上,他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完成了革新、改造工夹具18项。满足了当时的建设和生产之需。他们自己动手用废旧钢板制造化铁炉,铁水量从最初的几十公斤很快提高到120公斤,完全满足了当时50台四级离心泵浇铸的需要,一举冲进全国先进水平。到1978年,短短的12年间军工们就创造技术革新成果100多项,重大成果11项,“多轴系高速艇尾轴轴承定位和推进器安装中应用环氧粘结技术”和“某型柴油机淡水汽化测试专用工具”被指定在海军各级维修工厂中推广和使用。

二十载沥血拼争,○七人在艰苦的三线山沟以苦为乐、以军为荣,挺起了中国军工自强不息、只争朝夕、敢战敢胜的超拔气概。

转型突围 ○七人用创新拓出新天地

白马江畔,生机盎然。1986年,工厂进入了转型发展期。军工们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掀起了新一轮的革新、创新热潮.他们完全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投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科技项目14项,并获得国家银质奖和军优、省优产品奖及福建省船舶公司科技成果等11项大奖。1987年,由于军队整编精简,军费压缩,军品任务锐减,军队企业响应中央军委号召,开始了“保军转民”。工厂不放过一切机遇大力开发民品,与福建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建造成功的330吨沿海节能货船,以其节能、载货能力大、性能好等优点,通过了福建省新产品鉴定,被评为省优产品,开创了工厂建造民用货轮的新记录。与此同时,工厂成功革新了能够及时反映柴油机空冷器海水泄漏故障诊断的海水警报器,攻克了某型导弹艇轴承由于原设计缺陷造成渗漏水而长期无法排除的技术难关。同时还自行设计完成了14类型的玻璃钢艇和钢质艇船。其中6人玻璃钢游艇先后多次被评为省优、军优产品,SC522型玻璃钢艇被国家“三委一部”评为银奖;这些民品的开发成功,使工厂在上世纪80年代军转民之后的艰难时期,为工厂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987年12月,经福建省经委批准,工厂以“福建省白马船厂”为第二厂名。积极参与民用市场的竞争,工厂立足三线实际,坚持贯彻“军品为主、军民并举、修理为主、修造结合,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战略方针,进一步拓宽了民品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稳定了海军东南沿海舰艇修理及技术保障队伍。

虽然工厂深居山中,却一直被军界高层关注着。1965年秋,罗瑞卿总长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身份,几次指示全国各有关单位支援海军四八O七工厂的建设。赵启民、许世友、陶勇等海军、南京军区、东海舰队、海军福建基地首长以及福建省高层领导多次来工厂视察建设情况。1990年春节前,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专程前来慰问,对四八O七工厂保军转民、为军队、为地方作出的突出贡献,尤其对军工们身居三线艰苦创业的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1992年4月13日,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赵南起上将南下视察工作,专程到工厂视察;1996年,在海军张连忠司令员的亲切关怀下,四八O七工厂根据使命任务,建造了工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万吨船坞。2000年,又自筹资金建设了第一座万吨船台,使工厂的舰船修造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关怀、鞭策和鼓励,成了工厂发展的巨大动力。50年的艰苦岁创业,四八O七人发奋图强,不但在穷山沟里打造出了自己的家园,更为海军装备保障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维修海军各类舰艇1000余艘,为一线部队战备训练用船提供了坚强保障,被基地部队誉为“海军装备保障的坚强后盾”。

借船下海 ○七人用智慧打开大市场

山不因其偏塞而失巍,水不因其无言而寂寞。市场经济如海潮起伏,不断地冲击着白马江。尽管四八O七工厂为部队装备保障事业立下了赫赫功劳,但经济效益却一直不是很高。2002年,工厂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了一个历史机遇——与地方一家航运公司签定一份建造万吨一级成品油轮的订单。

此前只建造过330吨民船的四八O七厂何来这么大的勇气?时任生产经营副厂长的周树通说:“市场不可能来适应我们工厂,而我们必须主动去适应市场。我们虽然没有造大船的经验,但我们不缺造船的基本条件和技术,我们将发挥自己的胆略和智慧去争取市场给予的第一次机会。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样的机会对我们这样的山沟船厂是百年一遇。我们最最重要的是决战万吨轮的必胜信心!”

机遇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工厂把中国船级社的资深专家和专业人员请进厂,帮助把关、指导。为确保质量和进度,工厂采取与社会横向联合的建造办法,聘请专业造船施工队和工厂造船队伍密切合作。

一群铁骨铮铮的军工,怀着满腔热血,扑向一个庞大的战场,汗花里裹着焊花,铿锵中回响着斗志,争分夺秒,日日夜夜……

历史记住了这个日子:2002年12月24日,一声长长的气笛声和一阵隆隆的礼炮在大山深处的白马江畔鸣响,仅仅7个月的时间,一艘载满着○七人智慧和汗水的万吨一级成品油轮,高昂头颅,徐徐滑入白马江。

这艘万吨轮的成功建造,不但使工厂的经济效益立杆见影,也改变了○七人的心智,更打开了○七人的视野。

2003年7月,以周树通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把提升海军舰船装备修造能力放在工厂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以发展军队企业,锻炼和培养一支思想稳定、技术过硬、作风正派的舰船修造及技术保障队伍,确保担负起海军赋予的光荣使命。结合国家向世界造船大国、强国进军的产业战略决策,制定出“以军为本、军民结合,走向市场,高速发展”的指导方针。他们解放思想,科学决策,大胆开拓,提出“活化资源、借鸡下蛋、借船下海”的战略,发挥资源、管理、技术优势,以“有利于军队利益,有利于工厂利益,有利于职工利益”的“三利于”原则,与多家地方企业务实合作,仅仅6年时间, 把过去的简易浮码头和船排重新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并新造了两座浮码头和一座高桩码头,大大提升了修造船靠泊能力。工厂实力快速提升,一座座新厂房拔地而起,从前只有一座船台的白马江畔,奇迹般扩展到10座万吨级的船台,有如10柄寒光四射的利剑,裹夹着白马人的锐气,昂首迎风,直剌苍海。

全厂上下聚志凝心,势大力沉,攻城拔塞,连连发威,仅仅不到两年时间就填平了原来3300多万元的历史欠账。

2011年11月,历史又一次在这里定格:8.2万吨巨轮建成下水。企业固定资产逐年增加,到2014年岁末,资产总额比2003年增长了两倍多,新建厂房及设备36座多达88539.89平方米。先后为国内外船东建造了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化学品船、挖泥船、汽车渡船、多用途拖船、浮船坞等多种船型和玻璃钢艇船200多艘,产品质量得到国内外船级社和船东的一致好评,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巍巍巨轮掀翻白马江的千古大浪,它彰显着军队装备保障企业非凡勇气和巨大实力,四八○七工厂成为福建省船舶工业行业四大骨干企业之一。○七人乘势而上,瞄准国际市场,引进SPDV4.2造船生产设计软件,开展船体结构、管系、风管、电气、铁舾件等专业三维数字化设计等新技术,使顺星109号10158吨一级成品油船在降低成本、高效率建造过程中顺利完美交付,其品质得到船级社和船东的好评。由于该船性能优良、质量品质高,被具有世界海运大国称号的希腊船东收购,成为中国军队企业建造出口船的最大吨位油轮。

为了实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工厂牢牢把握三线战略转移机遇,在福州金山工业园区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了福州金山分厂。2003年与香港龙腾伟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福州环海龙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目标,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力。为了吸引人才,保留人才,解除人才后顾之忧,工厂还专门为大学生建造了大学生住房。为使职工同样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几任领导多年以来在上海、福州、厦门、宁德等大中城市专门为职工争取安置房300多套,共为职工建房612套。

一个山沟三线军队企业,何来如此大手笔?周树通厂长深有感触地说:“山沟人的特点是实在,缺点是太实在。从上世纪60年代第一批军工从大上海等城市投身到这个大山沟艰苦创业,一代又一代的白马人真的就像默默奉献的马儿一样,他们不求索取,一心一意地干好工作,为工厂的发展,为军队装备保障事业,无怨无悔地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又献子孙。其实,在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一种真正的龙马精神,真实感人,令人敬重。作为军队企业,如果不把他们的生活安置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就无法对历史、对现实作出交待,良心也过不去。如今,虽然国家对大三线企业还没有更明显的优惠政策,我们不能等靠要,现在企业效益好了,就更得为军工们实实在在地办些实事了。”

发展是硬道理。以周树通为班长的现届工厂领导班子执政的12年,率领全厂员工大刀阔斧愈奋愈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工厂的新装备保障实力连年迈上了新台阶,修造船能力再创新佳绩。企业综合实力突飞猛进,2014年一举实现工业总产值8.02亿元,职工人均收入7.75万元,职工的五险一金提升到七险二金,一步跨进福建省工业制造企业人均收人先进水平。

坚守使命 ○七人以军民融合保军强军

军工的天职是保障军队装备,为部队战斗力服务。四八○七人多年的苦心劳作,最终要实现的是工厂能在海军装备保障能力上更加坚实起来、强大起来,响当当地为部队、为国防装备建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为全面实现民品军用、军民融合的良性发展,随着修、造船能力的不断提高,工厂在海军装备维修保障的软实力和硬件上随之提高,工厂为了进一步提升修造船能力,增强了修造船设备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尤其2003年以来,工厂拥有多座万吨级船台和多台百吨龙门吊等各种大中型起吊、运输、精切、锻压等设备1560台(套)。各种数控双头火焰切割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程控机械手肋骨冷弯机及数百台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完全取代了老式设备和纸质办公条件。大专以上学历、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三大比例达到最佳人力资源组合。为使工厂造、修平行而立,工厂将技术和科研人员有机定位,成立技术处和船研所。经过几年的磨合攻关,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工厂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完成了每艘军船的计划维修和临时抢修任务,保证了部队的装备需求,在完成计划军品任务外,积极争取军船建造任务,多年来还为部队建造艇船11型33艘。如在海军2艘xxx型侦察渔船的建造中,攻克各型侦察系统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屏蔽技术障碍,解决了薄型钢板加工焊接工艺难关,各项技、战术指标均达优质。工厂建造的3000立方绞吸式挖泥船,最大挖泥深度达25米,所配置的3600KW的大型泥泵每小时可将3000立方泥浆输送到5000米之外,是军民港均适用的重要的清淤扩港生产任务工具,也是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挖泥船,成了军民融合的经典之作。

2014年11月,四八○七工厂技术中心被福建省授予“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工厂保障分队以精熟的业务技能和周到的服务质量,长年深入海防前沿部队服务保障,近十年来共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2885批9286人次,分赴各编大队执行临抢修和现场保障任务,有力地保证了基地部队战备训练用船的需要。同时,还把技术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部队官兵,为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提升了舰员级的维修保障能力,2006年,在抗击一场百年不遇的超强台风袭击海军福建基地某军港时,保障分队连夜出发,顶着狂风暴雨,冒着生命危险,经过一夜的艰难跋涉,到达目的地就投入抢救抢修,人累疲了,第二批、第三批队员又冲上去,他们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连续奋战了9天9夜,直把在台风中受损的所有装备按计划完成后才撤离现场,并又投入到全面恢复装备的战斗中,及时保证了部队演习训练用船任务。部队首长感慨地说:“危险时刻识英雄。大灾大难中验证了四八○七工厂的军工队伍反应快、抓的实、冲得上、打得赢,充分展现出军队企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大无畏牺牲精神!”

正是这种“牺牲精神”铸就了四八○七之魂。他们以白马踏破崎岖、一往无前的气概战胜了一个个困难,创造了一个个奇迹,铸就了一个个辉煌。

2015年2月6日上午,四八○七工厂彩旗飘舞,锣鼓喧天,职工自发组成的军鼓队、腰鼓队激情似火。11:18时,随着周树通厂长一声“下水令”,一阵惊天动地的礼炮声打开了春天的帷幔,船台上又一艘威武的大型舰船高昂头颅徐徐滑入白马江中,全厂职工无不兴奋欢腾……

这是工厂为海军建造的一艘多功能战斗舰船,其科技含量之高、建造难度之大、质量之优,均创造了工厂军船建造之最,也是海军装备保障企业建造战斗舰船吨位最大的一艘军船,更是○七人以军为本,捍卫使命,搏击市场,不屈不挠,敢战敢胜的新里程碑。

然而,只有○七人知道,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经历了5年的市场较量。2008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船舶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南北几大船舶工业集团无一幸免,订单急转直下。身居偏远山沟的四八○七工厂更是困难重重,仅仅两年时间,老订单即如库中盆米,新订单如空中望月,军品生产任务更是青黄不接。周树通厂长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四处奔波抓任务,进入2011年,产值直线下滑,领导班子个个心急如焚。

回顾那段残酷的阵痛期,周树通不无感慨:“作为企业法人,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企业经济效益的直线下滑。员工的收入是企业稳定的关键因素,坐吃山空必然使企业发展进入恶性循环。”

万般无奈,何去何从,尤其逆市的态势,怎样才能顶住压力,异军突起?周树通经过反复调研,对市场进行了全面深层次的分析:国内造船业传统的三大主力船型(集装箱船、油船、散货船)均无市场,有少量订单也是僧多粥少;高端产品要求等级高,如LNG船等,船东对以维修保障为主的军队船厂并不敢轻易下定单,工厂的军品任务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只有华山一条路——调整产品结构。”周树通说:“阵痛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全世界造船业都在走下坡路,国家发改委把船舶、钢铁、玻璃、水泥等五大产业列入‘产能过剩,所有银行都因风险太大,一涉船就不给贷款,逼使船舶行业大量瘦身。四八○七工厂是军队企业,姓军为兵的本质不能变,军船的计划维修保障任务不能变,我们必须在夹缝中自强不息,寻找和抓住每一个机遇。当时从南海诸岛的极度不稳定到日本购岛事件发生,国家对海洋维权的高度重视起来,中国渔政、海事、海警自然要开到前线去。几十吨到几百吨的公务船要出远海,到南沙、西沙群岛,离开近海支撑就无法走出去,我通过这些看到船业发展的机遇。一是政府的公务船将加大建造力度要进行招投标,与社会上的民企和一般企业对比,军队工厂、国有企业占有一定的优势,中标的可能性大;二是随着海军战略调整,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海军要走出第一岛链甚至到第二岛链,从亚丁湾护航常态化、利比亚撤侨、马航370的搜索到美国环太平洋联合军演,充分展示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从蔚蓝走向深蓝,随着海军维权和海洋资源开采的需要,海军必然要有大发展,航母、大型作战舰艇、潜艇、综合补给船、医疗船等大吨位的‘流动国土,给船厂提供良好的机会;三是随着海洋维权力度的步步加大,海洋天然资源如石油、可燃冰、天然气等的开采,势必要造出一大批海洋工程船包括钻井平台,黄岩岛、钓鱼岛等岛屿,渔民祖祖辈辈都以捕鱼为生,南海的小鱼船(木船、铁壳船)要航行20天,国家鼓励建造技术性、安全性、可靠性能较高的铁壳船。当时,福建、浙江等省组织千艘渔船去钓鱼岛捕鱼,渔民以捕鱼为生,远海捕鱼卖鱼钱还不够往返的油料钱,在这种形势下,必须造一批大型辅助船,如海上冷冻船、补给船对油水补充,生活补给,形成经济链。市场将对上述类型船有一定的刚性需求,我们马上调整产品结构,瞄准其中三种船,一是工厂已积累了丰富的军船建造经验,根据自己的建造能力,工厂瞄准了某型舰的建造任务,该型舰也是海军工厂首造,关注率很高。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工厂的综合能力很快就通过了总部审查、评估和评审,赢得了海装机关首长和业务部门的信任。2012年底工厂接到两艘该型舰的建造定单,2013年又承接了两艘某型拖船建造任务。二是必须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产品以海工船为切入点,工厂积极寻找市场,主动向客户推荐工厂,先后三次请马来西亚南昌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到工厂考察,取得信任,签订的第一艘海工船很顺利地建成交付,对方对工厂造船的质量和周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直接奖励工厂10万美金,一年之内先后订了10条同型海工船。同时工厂还瞄准公务船建造市场,并承接了2艘海事执法船和3艘趸船的建造任务,今年初又订了4艘8000马力海工船的建造任务,加上修船任务,近两年的合同定单超过25亿元。”

敏锐的洞察,全面的调研,严谨的分析,深层的思考,准确的判断,科学的运作,大手笔的调结构、产品转型升级,加上成熟的现代化工业管理模式和理念,使四八○七厂在千变万化的船业逆市而上,异军突出,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占据市场的同时更加打牢和提升了军品生产的综合实力,大型舰船的成功建造,见证○七人逆境反弹的智慧和战斗力,从而赢得了部队更加信任和肯定。如今,工厂拿到手中的订单已经排到2016年的任务。工厂还借助法律,打赢了历史遗留多年的土地纠纷,收回工厂军用土地近500亩,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而筹建30万吨船坞和一系列军民品生产线拓展了更多的空间。

文化强心 ○七人以卓越的追求创造无限辉煌

宁德市某小镇曾是人烟稀少、毛草丛生的山区小庄,没电缺水,而自从半个世纪前四八○七工厂来此安营扎寨,今天的小镇早已是闽东地区阜丰人富、闻名遐尔的临海工业和农渔业名镇,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和谐幸福,处处洋溢着文明,一代代孩子长大成人考进清华、北大等众多全国高校。镇民们无不对这座军工厂心怀感恩之情,在他们心中,四八○七工厂是他们赖以生存之福地。

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四八○七工厂现任党委书记陆松清,曾在部队服役多年,退伍后毅然投身军企,一干就是几十年。对此,53岁的陆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三线企业因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尤其改革开放后,国家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这就给远离城市的三线军工厂带来更加严峻的考验。令人感动的是50年的前赴后继,几代军工人无怨无悔地把一生乃至儿子、孙子都交给了这里,尤其工厂发展几经艰难时期,不动摇、不消极,不离不弃,为企业发展、为海军装备事业奉献了一切,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军队文化传承,一种伟大而感人的三线精神啊!”说到这里,陆书记双眸浸出湿润的泪花。

剑以刃见钢烈,心以脉通无限。军队文化作为军工人的精神载体,托举着生生不息的向往,使命、创业、坚守、奉献、开拓、发展、创新……一个个富含铁血精神的驱动贯通着三线人的灵魂。工厂党委把政治工作和两个文明建设常抓不懈,尤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创新思维,大力推进,根据三线企业的地理和创业史提炼出了精辟而深刻的“白马文化”——“以军为本,强军富民”为使命,“以装备保障为天职,以企业发展为抓手”为宗旨,“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为海军作贡献,为职工谋福利,为社会尽责任”的核心价值观,“打造国内一流的舰船修造基地”为愿景,以“领先一步,胜人一筹”等一系列务实、创新理念,深深植人每个员工的心灵。一系列车间亚文化、班组子文化遂波助澜——“学创新理论,促管理卓越;走技术前端,革技术陋习;当技术先锋,带同事攻坚;普先进知识,助自我成长。”“以同事为师,人人有绝活,水涨则船高;以标杆为师,处处寻对标,比学赶帮超;以问题为师,时时问细节,日清则日高;以自己为师,事事勤反思,自我能超越。”

借助工厂建厂50周年这一契机,为使广大职工知厂史、明厂情、凝聚力,再接再厉创新发展,工厂党委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文化工程”,将建厂之初的军工们开凿的245米具有大三线特点的防空山洞重新装典,命名为“时光隧道”; 为工厂厂区各条通道命名,道路两旁设立灯箱宣传栏;重新编撰、修订和完善《厂史》;建造厂史展览馆;制作企业宣传专题片;编印系列《企业文化》手册;组织广大职工撰写建厂50周年征文活动;邀请建厂初期离退休老同志回厂讲创业史等等文化活动。工厂广播、厂内网站、《白马船业报》等发挥自身功能,各基层单位建立起自己的微信群。工厂为各车间配备大型墙壁电视网,使工厂、车间、班组文化直通切入,营造出文明、亲切、务实、可信、激励、富有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多年来,为弘扬“劳动光荣,奉献伟大”的正能量,工厂借助各种媒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黄振裕、汪锦章、庄永根、汪森海、陈奇玉、周树通、陈志强、郑福光、杨光华、吴建雄、陈海林、林向凯、陈雪华、李润雄、吴应旭等三代全国劳模、全军企业、福建省劳模和宁德市等各级劳模、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深入人心,极大地激励了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创新工作的心智和激情。

工厂一直以担当社会责任为己任,历次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无不积极捐款捐物出人参战。随着企业逐年发展,根据山区特点,招工用工首先吸纳下当地及周边农民工,让他们进工厂培训、学技术,掌握真本领,他们在四八○七工厂享受着正式职工同等待遇,且每年都有七、八万元的收入。为使小镇居民的子女享受大城市同样的教学条件,工厂连续多年出人出物出钱,无条件给予援助,使教育工作贯始贯终,处处扎实落地,周树通厂长还受聘多所中小学的名誉校长。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志有多大人就有多大的作为。以军为本、强军富民的至上使命使四八○七工厂美誉军内外,并不断引来高层关注。50年间,先后来工厂视察的高层领导达500多人次,军队中将和地方省部级以上领导达60多人次,习近平、尉健行、王兆国、孙春兰、王汉斌、彭佩云、桑国卫、赵南起、张连忠、石云生、张定发、陈明义、宋德福、卢展工等党和国家领导、总部、海军各级首长及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曾经先后到工厂视察慰问,给广大军工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沐雨栉风,天道酬勤。四八○七人以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龙马精神,无数个春天向艰难播下了多少血汗的希冀,无数个金秋向世界捧出了多少灿烂的神奇。今天的四八○七工厂,早已是花团锦簇、富庶满院、处处生机,一座座巍峨的塔吊和巨大的船台正挥洒着○七豪情。高歌四季,威风四海,昂笑天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军队先进企业、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海军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福建省最佳信用企业、福建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福建省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福建省诚实守信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17年被评为福建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连续20年被授予福建省“AAA”级信用企业等等一块块饱含○七人艰辛血汗的奖牌,向祖国、向人民展演着50年老三线到新三线的卓然巨变。今天,○七人更以自己特有的超拔和卓越,向军内外挥洒着新三线的烈马雄风!

猜你喜欢

工厂
糖果工厂
母工厂
编剧梦工厂
企鹅冰工厂
去修理厂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工厂危机
植物工厂
皮毛工厂斗匪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