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办还是不办?
2015-06-23张美娜
张美娜
同学在朋友圈发帖:提前为去日本旅游做攻略。以为她是带孩子太闷自己出去散心,微信询问后,才得知是公司集体旅游。于是乎,很自然地说了一句:你们还能大规模组织出国游?我们连年会都取消了。
消失的年会
2009年,硕士毕业的我,选择来到西安的一家航天研究院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记得刚来单位的头一年,便被选中担任单位年会(我们内部称作春晚)的主持人,同时负责部分筹备工作,作为一名新人,心中既忐忑又兴奋。年会的筹备工作从过年前一个月就开始了,工会负责抽奖项目的准备,团委负责主持人及现场舞台布置,各基层处室也开始风风火火地准备各自的表演节目。那一年的主题我还记得很清楚,叫做“春天的旋律”,寓意单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为了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主持人的服装还特意跑去专门租赁戏服的地方才确定。虽然因为老板的粗心大意,我选中的那件后来他又租给了别人,临时换了一件,但总之感觉比较隆重的。而就现场表演效果而言,在各个节目的创意、编排方面,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将时下流行元素与岗位工作现状相融合,让人感叹:真是高手在民间啊。
此后,年会持续了3年,我也从一名参与者,成长为组织者、策划者之一。那时候,我们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每年晚会的主持人,必须从当年入所的年轻人中选拔。成为春晚主持人的那几个年轻人,很长一段时间也会被单位的其他职工当作谈论和关注的话题。直到2013年,一切戛然而止。最后那届年会的主题我也记得很清楚,叫做“将春晚进行到底”。然而,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进行到底”。自此,单位年会这种形式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热闹与冷清
再看看朋友圈的年会,有邀请明星出席的,有用大奖刺激员工的,还有组织出国旅游的,真是有一种“别人家的年会”的感慨。网上各种晒年会的帖子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人对年会的类型进行了总结:高帅富发奖发福利年会,创意屌丝耍活宝年会,低俗下限无节操年会,广告公司文艺范年会,正常无聊年会……更有甚者,一些奇葩的年会采用邀请女优出席博关注,还有人突发奇想在年会上给员工每人发一头牲畜,真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相比较而言,估计很多身在军工企业的职工都或多或少有些羡慕嫉妒恨。本就循规蹈矩的职工自娱自乐型年会,也突然取消或者是变成自拍拜年视频,确实让不少人有些失落感。作为曾经年会的负责人之一,也经常有刚入所不久的年轻人会问我:以后还会不会办春晚了?甚至有人反映:好希望恢复春晚,哪怕不抽奖也行,我们就想表演表演节目,热闹热闹。好多经历过年会的老员工,都会绘声绘色地向没参加过的年轻人讲述当年是如何搞笑,如何为了一个节目创意绞尽脑汁,晚上下班在网上搜集视频,业余时间大家一起排练。讲着讲着,就会翻出电脑上的年会视频作为证据。而年轻人看着这些视频,便会不停地问:这是谁啊?噢,原来是Ta啊!然后再联想一下这个人在工作中的状态,便会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某某某居然这么豁得出去。
一场价值与激励秀
作为一名员工,同时经历过参与者、组织者两种角色,对于单位从热闹到冷清的年会,我有着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中央“八项规定”实行以后,军工企业是坚决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年会的变化只是一个很小的侧面。事实上,从政策的第一时间宣贯解读,到出台相关的制度保障,再到执行层面的不打折扣,军工企业的政治性是非常强的。作为单位的一员,我感受非常明显,也能够反映中央反腐和反四风在军工企业的成效。其次,年会这种形式,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关注,是因为它承载的意义绝非表演节目和抽奖这么简单。年会向职工传递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夹带物质与精神双重刺激的激励措施,尤其是在精神层面影响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力量。一年到头,企业跟员工都需要总结,都需要展望一下美好的未来。办好一场年会,不仅能提升员工的士气,还能在无形中化解许多矛盾,推动团队精神的提升。最后,在年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达到的质量和效果还要从很多方面予以衡量。包括主题的选取、职工参与的广度、细节的把握等等方面,都关系着一场年会的成功与否。办好了,能够起到鼓舞士气、坚定信心的作用;办不好,这场价值与激励秀,也就会沦落为吃吃喝喝、谝谝闲传,效果不尽如人意。
期待一个怎样的年会?
在我看来,身处不同岗位,对于年会的期待应该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大家对年会的期待,我在单位中分别从高层、中层、职工三个层面随机采访了部分人。大体总结起来,绝大部分职工对年会一致持拥护态度,认为年会能够将员工聚拢在一起,也是大家一年的回忆;中层则持两方面的意见,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利用这种形式团结职工,给职工打气,而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年会这种形式值得商榷;而在高层方面,首先考虑的问题不是年会的形式及效果,而是是否符合中央的相关规定。那么,面对这样一种现状,军工企业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年会?除了演节目、抽奖这种形式,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达到凝聚职工精神、坚定工作目标的作用?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来阐述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一:文化氛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当时有人断言,日本至少要50年才能赶上世界潮流。可实际上,日本只用了20~30年。秘密在哪里?日本企业管理的95%都和美国相同,而不同的5%,便是企业文化。当前,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几乎各大企业都设置了专门负责企业文化的部门,对于军工企业来说亦是如此。文化氛围的塑造,直接关系着企业员工的整体绩效水平。有人说,年会,就是一场企业文化的盛宴。
关键词二:六条禁令
中央“六项禁令”第一条明确提出:各地各部门要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未经批准不得举办各类节日庆典活动。可以看出,中央只是提出要“精简”,并非完全取缔。但禁令出台后,很多国有企业主动取消了年会,坚决执行中央政策。我们单位便是。
关键词三:平衡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文化氛围的塑造和中央“六条禁令”的执行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我想,中央大力打击的,是那些利用年会这种手段,违规滥发奖金、实物的行为,而非打击企业团结职工的意愿。再者,放眼过去,由于对年会理解的偏差,很多企业的年会往往沦为一场“互联网热点事件盘点秀”加上“奇葩奖品秀”,无法真正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
员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激励?个人认为,年会只是一种途径。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日常工作的制度环境、竞争环境、人际关系以及企业对外影响力,才是真正能够激励员工的核心。可以说,年会是一次企业文化的集中展示,而非企业文化塑造的唯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