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绥德建功勋

2015-06-22

中华儿女 2015年10期
关键词:习仲勋

1942年10月至次年1月,为期3个月之久的西北局高干会议召开。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参与下,清算“左”倾路线错误,纠正“肃反”偏差,一大批受冤屈的干部彻底平反。毛泽东为习仲勋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这也成了他坚守一生的准则。然而,在接着展开的整风审干和清查内奸的运动中,又出现了类似“肃反”的乱抓乱捕现象。习仲勋不断提醒干部不要假坦白,提醒执行者不要“逼供信”,并及时向上级反映问题。在中央发现问题并着手纠正后,习仲勋抓紧甄别和平反,减少了整风审干运动造成的伤害。

习仲勋在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期间,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以发展生产为中心。推广先进经验,开展劳动竞赛,并躬亲节约,生产自给,带领群众克服严峻的物资困难。二是建设抗日民主政府。要求干部广交党外朋友,吸收士绅和名流进入参议会。1944年4月,习仲勋和齐心结成革命伴侣。婚后长期分隔两地,以书信传情,感情甚笃,终生相伴,走过58 个春秋。

1942年春,全党的普遍整风运动开始在党的各级干部和党员中进行。4月21日,在延安边区参议会大礼堂召开有2000多名干部参加的整风运动大会,对整风学习、讨论、总结、考核等作出了部署。至当年秋,参加边区整风的党员干部通过文件学习,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兴起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通过检查工作,反省自己,纠正错误,增强了团结,改进了工作。

为了彻底清除王明路线在边区的影响,加强边区党的建设,从10月19日开始,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了一次为期88天的高级干部会议(又称“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习仲勋作为西北党校校长出席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议。

毛泽东在开幕式上讲话,会议中又作了关于布尔什维克成功的12条经验的报告。毛泽东的讲话和报告成为大会的指导思想。11月5日开始,会议转入讨论原西北根据地(包括陕甘边根据地及陕北根据地)的历史问题,接下来10多天的议程紧张严肃,思想斗争甚为激烈。

11月11日,习仲勋就陕甘边党内一些历史问题在大会上发言。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三个问题:一是陕甘边苏区和红二十六军发展过程中的陈家坡会议,红二团南下失败和阎家洼子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中发生的不同形式的思想斗争。二是陕甘边党内在各种政策上的争论和斗争。三是陕甘边区、陕北苏区“肃反”和“肃反”带来的恶果及革命遭到的损失。在发言中,他旗帜鲜明地对陕甘边苏区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重要事件中的思想和路线斗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了认真的自我批评。他指出,关于党内历史上的思想斗争问题,不是仅仅讲“肃反”问题就可以讲清楚的,它完全是两条路线长期激烈斗争的结果。他摆事实说明,根据地建设一旦受到“左”倾路线及其执行者干扰时,就出现挫折,就遭受失败,甚至全军覆没。他提出既分清是非,又团结同志,对在“肃反”中有严重错误的人提出批评,主张这些同志要敢于承认错误,找准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改正错误,轻装前进。

习仲勋发言前后,围绕西北根据地历史上的路线是非问题,徐向前、王震、马文瑞、朱理治、郭洪涛等70多人在会议上发言。

1943年1月8日,习仲勋发表《关中党史简述》长篇讲话。他首先从大革命时期在关中旬邑县前义村建立的农村支部谈起,分析了在此期间发生的农民暴动失败的原因,接着又谈到刘志丹领导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举起苏维埃旗帜,以及在五顷塬、照金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及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南下失败留下的深刻教训。习仲勋还详细地介绍了“西安事变”前后,关中地区党组织开展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及反击国民党顽固势力制造反共摩擦的情况。他概括关中党的历史经验:第一,关中党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斗争(大革命、苏维埃、统一战线),具有公开的、秘密的、武装的丰富斗争经验,领导着关中广大群众,并和他们密切地结合着,进行了保卫关中、保卫边区的各种残酷斗争。第二,关中党的产生始于大革命时代,但它的发展壮大,是在红军游击队的武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特别是红二十六军的直接帮助与指导,给关中党发展存在以有力的支持。第三,关中党的发展,其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从它的历史全过程看,没有一天是离开了武装斗争的。

1943年1月7日至9日,任弼时作关于党的一元化领导、关于领导工作和工作作风问题、检讨历史教训与党性问题的长篇报告。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一九三五年陕北(包括陕甘边及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决定指出,1935年的陕北“肃反”是错误的,给革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委托西北局负责向被冤屈的同志解释,并审查和恢复在“肃反”中死难同志的党籍,且妥善慰问和安置其亲属。

陕甘根据地历史上的路线是非在这次会议认真负责的总结和检讨中得以廓清。习仲勋等一大批从错误“肃反”的九死一生炼狱中走出的人,听到任弼时讲话和中央决定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长期郁结心头的疑虑、困惑终于得到排解,多年来笼罩于心头的迷雾终于被拨散。

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闭幕,毛泽东再次莅临会议作关于领导问题的讲演。会议的另一项重要议程是对领导经济建设成绩卓著的王震、习仲勋等22人予以奖励。毛泽东为22名获奖者的奖状逐一题词,给习仲勋的题词是“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习仲勋铭刻在心,成为一生的准则。

1943年春,习仲勋接到西北局通知,由他出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里接见了即将去绥德赴任的习仲勋,听取了习仲勋对今后工作的意见。毛泽东热情地说,绥德是边区最大的一个分区,政治情况比较复杂。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没有那么敏感了,到新的地方去也是锻炼嘛!毛泽东亲切的话语给习仲勋以莫大的精神鼓励。

2月中旬,习仲勋移交了西北党校的工作,离开延安到绥德赴任。绥德地处陕北重镇榆林以南,是陕、蒙、甘、宁等省区的交通要道。绥德人口众多、地理环境特殊,对陕甘宁边区全局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党中央、毛泽东决定将在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工作富有成效的习仲勋调至北大门主持工作。

习仲勋通过走访调查,座谈讨论,很快对绥德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有了全面了解,尤其是对抗战以来绥德复杂的政治状况、斗争形势做到了心中有数。

根据西北局高干会议精神和毛泽东的指示,习仲勋结合形势和任务及绥德实际提出:深入调查研究,扩大党的宣传,用党的宗旨、方针、政策宣传教育干部群众,做到整风、生产两不误。

为了使发展生产这一中心工作迅速开展,习仲勋提出,机关干部不仅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且要深入农村,推动大生产运动。

在典型村经验的引导下,绥德地区各级组织制订了发展生产计划,农村建立了变工队组织,积极提倡革新农业耕作技术,同时发展副业(城镇发展商业),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许多典型区、乡村和先进模范人物。至1943年年底,全区粮食生产取得了较好收成,基本解决了52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习仲勋非常关心劳动英雄们的进步和生活,及时通过他们了解农村和社会实际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1943年年底,绥德地区的70余名代表由习仲勋带队,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劳模代表大会。会上,代表们有幸得到了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在大生产运动中,绥德地委和专员公署还号召机关干部厉行节约,勤俭办事,走出机关,参加生产劳动,帮助农民克服困难,发展生产。在习仲勋等领导同志的带动下,机关干部按规定完成个人的生产、纺线任务,使党政机关的生活办公费用实现了自给自足。

在习仲勋和地区党委的领导下,绥德地区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也进行得有声有色。至1943年,绥德地区地主将50%以上的土地卖给了农民,极大地改善了广大贫雇农的生产生活条件。

当习仲勋致力于绥德地区大生产运动的同时,“整风运动”也遵照中央和西北局的部署在党政机关、部队、学校深入进行着。身负地方领导责任的习仲勋一如既往地忠实贯彻和执行上级的指示,维护大局。当出现曲折复杂的局面时,他注重调查研究,冷静思考,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方向,谨慎决策,力求减少伤害。

绥德的整风审干运动引起了身在延安的毛泽东的关注,他反复强调不要搞“逼供信”。不久,毛泽东又在一份关于绥德反奸大会的材料上写下批语:“一个不杀,大部不抓是此次反特务斗争中必须坚持的政策。”

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审干工作的重要指示传达到绥德,对习仲勋等地区领导抵制和纠正“左”的错误,进而搞好甄别工作是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为适应抗日战争的形势,习仲勋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作为头等大事,提醒干部、党员同党外人士交朋友,要求司法工作者走出“衙门”,深入农村解决问题。他经常告诫自己和机关工作人员,要“为52万群众服务”。习仲勋非常重视群众教育和文化生活,因地制宜大办冬学,仅1943年,全区办起冬学905所,参加学习的人数达7万多人,使冬学成为普及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阵地。习仲勋还非常重视全区文学艺术事业和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遵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注意发挥文艺为抗日中心工作和人民大众服务的作用,热情地关心、支持和指导绥德文工团的组建和发展。

1943年,一位经历过战争和革命考验的进步女学生被选调至绥德师范,她叫齐心。从初次匆匆相遇,到亲身经历习仲勋领导的绥师“防奸”运动,齐心一步步地走近习仲勋。

1944年4月28日,在何长工、李井泉、袁任远等众多战友的见证下,习仲勋和齐心结成革命伴侣,从此终生相伴,走过58个春秋。

多年以后,齐心回忆这一经历时说:

我和仲勋的恋爱,主要是通过书信表达的。早在绥德师范开展“防奸”运动不久,我就收到了他写的信。他开始谈的都是工作,后来的信中谈到他是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最年轻的一个,来信还谈到今后他可能去延安学习等等。一开始我觉得很神秘,也很有吸引力,因为从未有人这样信任和关注我。

我感到很荣幸,但也隐隐约约感到我们之间的感情已超出一般同志关系。于是我就回了一封信,问他说:“你为什么老给我写信?”没想到他竟复信说:“一件大事来到了,我一定解决好。”此时,我明白了他的意思,知道这是让我考虑我们的婚姻问题了。他这种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习仲勋特别看重齐心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场上受过锻炼这一经历。当他看到齐心自传中写有为了早日参加革命队伍,曾两次从家中偷偷跑出,又被父亲追了回去时,不由地笑了,对齐心说,我年轻时也和你一样。

经过近一年的接触和了解,习仲勋和齐心两颗相互爱慕的心在一步一步地靠近,感情在一步一步地加深,后经西北局批准,终于结成伴侣。

婚后,齐心不是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就是在农村做基层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调到西北局政策研究室任研究员。两人长期分隔两地,但感情日益深厚。相距几百里之遥,两人就依靠书信沟通感情,他们的书信被同志们称为“革命的两地书”。

1949年3月1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延安桥儿沟的中央医院出生。秘书黄植立即将这一喜讯电告正在西柏坡的习仲勋,祝贺他得了一个“千金”。因为孩子是在桥儿沟出生的,齐心的母亲给孩子取名“桥桥”。

猜你喜欢

习仲勋
《毛泽东选集》:习仲勋最爱读的书
《习仲勋画传》:部分照片首次公开
习仲勋率先垂范不搞特殊化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习仲勋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两碗鸡蛋面
胞弟拟提副部级 习仲勋否定方案
习仲勋:铮铮铁骨亦柔情
周恩来保护身处逆境的习仲勋
习仲勋重新出山主政广东的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