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初探

2015-06-22庄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齐云山总体规划森林公园

庄艳

摘 要:该文介绍了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况与现状、资源特色及发展条件、总体规划与布局等,提出了今后规划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森林公园的规划研究发展提供思路,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森林公园打下基础。

关键词: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齐云山

中图分类号 S7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08-04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existing conditions,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general plan and layout of Qiyun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presente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noticed in the future.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ideas for plan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orest parks,to lay the first stone for build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orest parks.

Key words:Forest park;General plan;Qiyunshan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适应了人们崇尚自然的需求。森林公园作为一处受特殊保护的林地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的特定场所,已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我国森林公园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工作在公园建设中的作用已被充分肯定[2]。总体规划既是指导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经营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行业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森林公园依托总体规划,其建设才能协调有序的进行,从而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避免资源浪费[3]。

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原林业部于1993年批复的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一直未编制。规划编制组接受委托后,在前期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初步规划构想,并在征询各相关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完善与评审后,形成了最终的规划成果。

1 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与现状分析

1.1 概况

1.1.1 地理位置 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南麓,休宁县境内。休宁县地处东经117°39′~118°26′,北纬29°24′~30°02′,东邻歙县、屯溪区和徽州区,南与浙江省、江西省接壤,西与祁门县相邻,北与黟县和黄山风景区毗连。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以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休宁县国有岭南林场、国有西田林场、安徽省皖南国家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又称华东大熊猫保护基地、黄山大熊猫生态乐园,以下简称“救护中心”)为依托,总面积6 000hm2。

1.1.2 地形地貌 公园内齐云山以低山高丘为主,总体为北坡陡峻、雄伟,南坡平缓,山体呈近东西向延伸;区内除具有丹霞地貌特征外,常可见鼓形小丘和其它微型地貌形态;山体海拔高度一般在410m左右,其最高峰585m,相对高差在200~400m。国有岭南林场地处休宁南部复式褶隆地带,属黄山山脉,天目山北麓,山体高大,切割较深,山谷多呈“V”字型,最高峰花尖,海拔1 264m;最低为下坦,海拔200m,相对高差大。国有西田林场位于五龙山山脉,地处新安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高200~300m。“救护中心”山水相融,岗冲起伏,层次多变,地形最高标高为175.58m,最低为146.50m。

1.1.3 土壤类型 齐云山地区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冲击土和水稻土,红壤土是该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分布面积广,主要由红色砂砾岩经残积、坡积或堆积风华演变而成;冲击土土壤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和山间盆地;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丘陵谷地内。国有岭南林场土壤垂直分布明显,800m以下为黄壤,800~1 000m为山地黄壤,1 000m以上为黄棕壤,局部地区有山地草甸土分布;土层厚度一般在50cm左右,质地疏松、肥沃。国有西田林场土壤以砂岩分化的紫色土为主,土层厚50~80cm,表层有不同厚度的腐殖质层,肥力中等,质地为轻至中壤,pH5.5左右。

1.1.4 气候特征 公园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雨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6.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7℃,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低气温-8.7℃,极端最高气温38℃,年气温差24.2℃;年降水量1 600~

1 800mm,年蒸发量1 400~1 550mm,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约占75%左右,空气湿度75%~80%;年均日照时数为1 931h,日照率为44%,年辐射总量为506.5kJ/cm2,无霜期231d。

1.2 现状分析

1.2.1 建设现状

1.2.1.1 齐云山 齐云山目前重点开发了月华街景区,其它景区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景区东距黄山市区屯溪33km,北通黄山风景区46km,西临西递古民居12km。环山公路已经修通,屯溪有飞机场,齐云山镇区设有岩前火车站。公交车、自驾车、出租“的士”,一应俱全,交通十分便捷。景区现有登山客运索道斜长800m,已建成游览步道10km,亭20座,楼阁7座,桥8座,坊11座。景区内电网已进行改造,开通了程控电话,修建了五老峰蓄水库,采取泵式提水工程,改造了长生楼等道院3座。景区现有农家乐等小型餐饮点以及商品零售网点,主要沿月华街沿线分布;距景区仅15km的休宁县城有多处星级以上宾馆。

1.2.1.2 国有岭南林场 岭南林场场部距黄塔桃高速璜茅出口12km,交通便利。2006年,岭南乡政府通过招商在林场周边地区开发了三溪景区,200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包括三溪大峡谷、养生河漂流2个景点。景区现已建设游览步道、通往景区的桥梁、公路、售票处、就餐服务中心、旅游公厕、高空滑索等。

1.2.1.3 “救护中心” “救护中心”现收养有珍稀野生动物40余种,300多头(只),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多种,中心内已建立初步完备的基础接待设施。

1.2.2 旅游现状 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现已开放的景区、景点为月华街景区、楼上楼景区、“救护中心”。月华街、楼上楼景区为核心景区,以旅游观光及科研为主,2010年全年游客人数约35.57万人次。景区全年均可开展旅游活动,而尤以节假日游客较多,占全年的1/3。在道教活动上,每年农历3月、7月15日至10月15日为集中朝拜期,人数在5万左右。“救护中心”自开放以来,接待游客已达128.5多万人次,其中2010年接待游客19.25万人次。

2 森林风景资源特色及公园发展条件

2.1 森林景观资源特色

2.1.1 地文资源 公园内有独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地质景观、恐龙遗迹化石以及构造形迹景观。

2.1.2 水文资源 公园内除了峰岩峪壑间的泉井池涧瀑、山林中的溪水潭池之外,还有北面的横江,南面的紫溪河。园内有江、河、溪5处;湖、池、泉15处;塘、瀑、涧6处。

2.1.3 生物资源 齐云山在全国植被分区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园内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植物种群,据有关资料统计,植物种类有173科,553属,1 302种,其中木本植物581种,草本植物721种。在这些植物中,拥有不少的特有种、珍稀濒危种,以及众多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药用价值、特种经济价值、园林开发价值的植物,这些物种中很多被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护和安徽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齐云山亦是一座天然野生动物园,据有关资料统计,园内的动物资源有兽类动物49种,鸟类200余种,爬行类45种(类),鱼类17种,昆虫类12目160余科700余种,两栖类20余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6种,其中一级保护的7种;属于安徽省地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5种。

2.1.4 人文资源 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文物荟萃、古迹众多,道教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具有许多独特的人文景观。(1)宗教文化: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四川鹤鸣山、湖北武当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道教文化深厚,道教建筑富有特色。(2)历史价值:方腊寨地势险峻,岩洞宽阔,相传是宋末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安营扎寨的地方(据考证方腊系歙县罗田人)。方腊寨既是公园内一处旅游点,又是纪念农民起义的遗址。

2.1.5 天象资源 (1)白岳云海:出现于每年的春、秋、冬三季,历称“海阳八景”之首。据气象专家分析,这是由于齐云山环境独特形成一种小气候,是温差所致。(2)齐云佛光:多发生在秋、冬两季早晨7时许,由阳光的折光衍射作用而形成。(3)横江彩虹:多出现于一年之中的夏季。齐云山风景区出现过罕见的晚虹和双重彩虹气象景观。(4)月华日出:齐云山月华街景区座南朝北,东西走向,白岳峰、展诰峰、拱日峰诸雄峰皆位于东部。每当日出之时,诸峰首当其冲,迎接朝阳。

2.2 公园发展条件 (1)优势分析:公园具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联动优势和休闲旅游优势。(2)劣势分析:园内林相较单一、人才缺乏、建设区域分散、交通方式较为单一。(3)机遇分析:国际旅游形势及国内宏观政策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不断升温;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旅游业再上新台阶;“长三角”经济区的迅速崛起对安徽省旅游业发展产生带动作用;休宁县政府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4)挑战分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生态环境保护与不合理开发;大众旅游对生态旅游的威胁;旅游企业与当地利益冲突。

3 总体规划与布局

3.1 规划原则与期限 (1)规划原则:保护为先,妥善处理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以人为本,围绕六大旅游要素建设;因地制宜,确定各功能区的主体形象;目标明确,筛选重点基本建设项目。(2)规划期限: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期限为10a,即2012-2021年。

3.2 森林公园性质 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框架,以丹霞地貌、道教文化、奇峰怪石、养生休闲为特色,展现人与植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与意境,以自然美为主旨,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岳型森林公园。

3.3 森林公园范围 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总面积6 000hm2,包括齐云山风景区854.96hm2、国有岭南林场2 866.5hm2、国有西田林场2 265.21hm2及“救护中心”13.33hm2。

3.4 森林公园主题定位 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形象定位为:道教文化、丹霞地貌、摩崖石刻、灵山秀水。

3.5 功能分区 根据森林公园自然地理条件和景观资源现状,坚持整体性、科学性、协调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既兼顾全局,又突出特色,同时考虑旅游接待和服务管理的需要。功能区划分采用森林公园—功能区—景区三级区划系统,将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划分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和生态保育区4个功能区6个景区。

3.6 分区规划

3.6.1 核心景观区 核心景观区包括齐云山风景区的楼上楼景区。范围:该区位于月华街景区的西部,其内峰峦岩洞尤现天巧。开发方向:自然风光、山林水景、探古寻幽等。规划内容:在现有景点的基础上,完善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重点开发洞、石景,沿途增设休息亭。

3.6.2 一般游憩区 一般游憩区规划划分为6个景区。

3.6.2.1 月华街景区 范围:位于齐云山镇的齐云山,是森林公园吸引力的核心和景区的精华。开发方向:道教文化体验、静修养生等。规划内容:云山天街、云山茶谷、云霄坛。

3.6.2.2 生态观光区 范围:该区包括岭南林场和西田林场的部分区域。开发方向:生态观光、保健游览等。规划内容:龙潭瀑布群、观光农业园、珍稀植物园。

3.6.2.3 负离子休闲区 范围:该区位于西田林场。开发方向:养生休闲、有氧运动等。规划内容:森林浴场、青山河漂流。

3.6.2.4 科普体验区 范围:该区包括“救护中心”以及岭南林场的部分区域。开发方向:科普体验、生态文化等。规划内容:科研教学基地、“救护中心”增加生物标本科普馆。

3.6.2.5 休闲活动区 范围:该区位于岭南林场场部以东。利用区内良好的地形、地貌和森林植被,规划开展各种休闲活动。开发方向:休闲活动、户外拓展等。规划内容:野餐烧烤、野外露营地(包括帐篷野营区和汽车野营区)、绿植迷宫、山地自行车、马术俱乐部。

3.6.2.6 疗养度假区 范围:岭南林场南部区域,利用区内良好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特点,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游客的身心体验,进而提高公园的生命力。开发方向:疗养度假、养生悠闲。规划内容:状元茶苑。

3.6.3 管理服务区 (1)公园大门:管理服务区规划修建公园大门,位于齐云山景区入口和西田林场山斗附近。入口建筑以徽派建筑形式为主,材料以当地丰富的石材、竹木为主,建筑风格和体量与景区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入口通道两侧以森林、野花为标志,突出森林公园特色。(2)森林公园管理处:规划对岭南场部旧址进行改扩建,设立森林公园管理处,附设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包括旅游服务、多媒体展示等设施。(3)接待中心:规划在管理服务区修建接待中心,包括会议室、多功能厅、餐厅、浴场、精品店、办公管理及山景房客房部。(4)森林人家:充分利用公园的森林生态资源和休宁乡土特色产品,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为游客提供吃、住、游、购、娱等服务。

3.6.4 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包括岭南林场和西田林场的外围区域,在本规划期内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基本不进行开发建设、不对游客开放的区域。该区仅供观测研究和进行科学实验,建设主要以保护设施为主,设立林火及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系统;在与一般游憩区的交界处设置围栏及警示牌,提醒游客不得随意进入活动,避免由于游憩区的频繁活动所带来不安全因素侵害本区的核心森林资源。

4 结语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上接牵涉公共利益的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政策,下接森林公园的具体实际和利益诉求,需要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2个方面综合协调,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意义[4]。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系统全面研究了公园所处区域及森林风景资源等自身特点,通过规划,将分散的4个区块有机的联系成一个整体,解决了公园的通达性和特色性;对森林公园在保护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有机规划。

今后在进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时,应坚持以人为本、重在自然、精在特色、贵在和谐的基本建设理念,充分体现森林公园的“3大主体功能”和“5大作用”。“5大作用”即自然保护作用、生态教育作用、游览休憩作用、绿色惠民作用和旅游带动作用,森林公园规划必须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森林公园的性质和作用。“3大主体功能”指保护功能、环境教育功能和旅游功能(经济功能)。“3大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有注重“3大功能”统一,才能实现森林公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艳.山岳型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中的性质定位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

[2]高文.宁阳县金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3]张晓慧,苟小东,王谊.陕西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初探[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17(1):80-83,90.

[4]赵志国,乔永强.保护与利用规划思路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层面上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沧浪山和内蒙古二龙石台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3,10(5):21-24,4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齐云山总体规划森林公园
齐云山云海
森林公园游记
龙架山森林公园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游休宁县齐云山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齐云山道教文化及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