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合金非调质钢在控制臂和曲轴生产中的应用

2015-06-22孙建钟勇李新平南昌齿轮锻造厂

锻造与冲压 2015年7期
关键词:调质珠光体等温

文/孙建,钟勇,李新平·南昌齿轮锻造厂

微合金非调质钢在控制臂和曲轴生产中的应用

文/孙建,钟勇,李新平·南昌齿轮锻造厂

控制臂用非调质钢的应用现状

控制臂用非调质钢

控制臂是汽车的重要安全件和功能件,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受拉伸应力、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等作用,其性能特性对汽车悬架系统的综合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控制臂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近年来,控制臂已逐渐广泛采用非调质钢,例如江铃汽车控制臂采用38MnVS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日本爱知制钢开发了贝氏体非调质钢SVd15BX,丰田高级轿车“皇冠”控制臂采用此非调质钢,制造成本降低了5%~10%。

非调质钢控制臂的锻造工艺性

38MnVS非调质钢的冶炼方法采用电炉冶炼+炉外精炼或转炉冶炼+炉外精炼,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控制臂的锻造工艺流程具体为:下料→中频加热→辊锻→制坯→预锻→终锻→切边、校形→控冷→抛丸。

非调质钢控制臂的锻后控冷工艺

图1所示为38MnVS控制臂锻后控冷线。控制臂生产采用的是专门设计的配套控冷线,控制臂控冷线具体分为快冷区、等温区、缓冷区、对流区。

图1 控制臂控冷线

表1 38MnVS非调质钢的化学成分 (单位:%)

控制臂锻件切边后温度为850~900℃,控制臂冷却线快冷区控制的冷却速度为60~80℃/min。在快冷区进行快速冷却,冷却约3min,温度达到630~650℃,然后进入等温区,等温区设置的保温温度为600~630℃,等温时间约为40min。等组织完全转变成铁素体+珠光体后,再进入到缓冷区,该区域主要起到去应力作用,缓冷时间大约为30min。最后进入对流区,使锻件迅速冷却到室温,以便下料。

进入等温区温度在初始等温温度以上20~30℃。控制臂锻件从高温下快速冷却下来,忽然在某一温度停留,造成奥氏体稳定化,即热稳定化。由于奥氏体的热稳定化,将转变温度递减滞后一定范围。因此,将进入保温区时的瞬间温度预定在等温温度以上约20℃,相对来说降低了20℃,有利于过冷奥氏体直接转变。图2是38MnVS非调质钢控制臂的冷却曲线。

图2 38MnVS非调质钢控制臂冷却曲线

图3为某38MnVS非调质钢控制臂经锻造成形并控冷后的金相组织照片。由图3可以看出,锻件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组织分布较均匀,铁素体成块状和断续网状分布。通常,中碳钢锻件经过锻造变形后,冷却速度或者过冷度不大时,先共析铁素体在晶界析出充分,铁素体沿奥氏体晶界长大速度远大于向晶内长大速度,易于沿着奥氏体晶界呈网状析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过冷度增大,先共析铁素体晶粒变得细小,网状结构越明显。当冷速或者过冷度达到一定程度,先共析出铁素体,晶界、晶内均析出,组织比较均匀,晶粒度达到6~7级,没有出现粗晶、混晶等现象。说明控制臂锻件在此控冷工艺下比较合适,等温温度为600~630℃时,金相组织良好。如果等温温度过高,过冷度较小,容易生成大块状铁素体,并且有团簇状现象产生。由于较高温度转变时,先共析出铁素体在晶界处充分析出,铁素体含量较高。如果等温温度太低时,过冷度太大,先共析出铁素体变得很细小,铁素体数量太少,容易形成贝氏体组织。

图3 38MnVS非调质钢控制臂控冷后的金相组织

38MnVS非调质钢控制臂锻件经过锻造后,均通过以上控冷线对控制臂进行冷却,锻件金相组织、硬度和机械性能都能达到技术要求,能完全满足顾客的要求。

曲轴用非调质钢现状

曲轴用非调质钢

曲轴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零部件,曲轴是在不断周期变化的载荷以及往复和旋转惯性力和扭、弯力矩共同作用下做功的,主要受拉应力、扭转应力、弯曲循环周期应力作用。各轴颈在很高的比压下,在轴承中高速滑动摩擦而产生较高的温度和磨损。据统计,曲轴主要失效形式是弯曲疲劳断裂失效和轴颈磨损失效。因此,曲轴材料必须有较高抗拉强度、疲劳强度,较高的硬度及耐磨性,且心部有一定的韧性。

表2 49MnVS3非调质钢的化学成分 (单位:%)

曲轴是最早应用“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零部件,目前国内常用的曲轴用“铁素体+珠光体”型调质钢包括49MnVS3、48MnV、38MnVS、38MnVSi以及国外牌号C38、N2等,分别可应用于摩托车曲轴、轿车曲轴及卡车曲轴等。如东风汽车采用48MnV制造康明斯发动机曲轴,江铃汽车采用49MnVS3非调质钢制造曲轴,德国大众采用49MnVS3制造桑塔纳汽车发动机曲轴等。

非调质钢曲轴的锻造工艺性

49MnVS3非调质钢曲轴用钢供货状态为轧制空冷态。锻造工艺流程为:下料→中频加热→辊锻→预锻→终锻→切边→校形→控冷→抛丸。

非调质钢曲轴的生产工艺及改进

技术性能要求:表面硬度225~277HBW,同一根硬度差≤15HBW;心部硬度225~277HBW,同一根硬度差≤20HBW;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晶粒度3~7级,脱碳层≤0.5mm。

最初生产曲轴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如晶粒粗大,硬度过高,小头与大头硬度散差大,超过技术要求规定的散差值,伸长率只有8%~9%,达不到技术要求。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

⑴晶粒粗大的原因。中频炉加热温度过快,在中频炉内停留时间过长,炉膛内高温停留造成晶粒度过大;曲轴毛坯进控冷线温度偏高,在传送带上高温长时间停留,促使了晶粒的长大。

改进方法为中频加热炉时间由3min改为1.5min,中频加热温度由1250℃降为1200℃,进控冷线的温度控制在850℃左右。经采取上述措施,晶粒度由1~2级变为3~5级。

⑵硬度过高,大小头散差大的原因主要是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晶粒粗大,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冷却过程充分弥散析出;而且冷却时间过长,铁素体含量少,珠光体含量多造成硬度偏高;两头散差大主要是大小头直径相差大,冷却速度不一致所致。

改进方法为降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细化晶粒,进控冷线后前期快速冷却到660℃左右,缩短冷却时间;考虑到大小头直径相差大,进控冷线前在小头上套上一个保温管,以使大小头冷却速度基本一致,减小硬度散差值。经验证,改进后的产品硬度保持在250~270HBW之间,大小头硬度散差小于15HBW。

⑶伸长率偏小的原因。晶粒粗大、珠光体量的增多及其片层间距减小,析出强化程度高,都降低了材料的韧性。而且铁素体呈网状析出,铁素体含量少也降低韧性,抗拉强度增加,屈服强度下降。

改进方法为降低加热温度,控制控冷过程,细化晶粒,增加晶粒度有效面积。

结束语

控制臂、曲轴分别采用非调质钢38MnVS、49MnVS3生产。在最初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技术问题,如产生异常组织、晶粒粗大、强硬度高、韧性低、硬度不均匀等问题。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不断摸索和开发新工艺,例如锻造过程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的合理控制,控冷线的结构设计及冷速、保温合理化等。通过对生产线工艺流程的严格控制和反复试验,得出了控制臂和曲轴等非调质钢汽车零部件的工艺参数和生产规律。

猜你喜欢

调质珠光体等温
提升珠光体组织的耐磨性能以及热稳定性
CaO调质污泥自然失水特性及数学模型研究
船用调质重油燃烧及减排技术的研究进展
蠕墨铸铁RuT400与RuT450的拉伸与疲劳性能
调质型管线钢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Al元素对高碳珠光体钢连续缓慢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
稀土对高碳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快速检测猪链球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纳米CaCO3对FE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