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斌 红土地上的“三特”书记

2015-06-22余玮

中华儿女 2015年10期
关键词:黄斌共青城发展

余玮

共青城,生于1955,属羊。

2015,共青城的本命年。一个甲子的时序轮回,60年里的华丽蜕变,共青城一路走来的历史昭示我们:时代在变,精神永恒!

在这座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年轻城市里,却有一幢40多岁楼龄的、显得有些“寒酸”与“老土”的斑驳办公楼与周边的现代化新建筑“格格不入”。这就是早年的共青垦殖场办公楼、今天的江西省共青城市委市政府大楼。

在共青城为人民服务的“根据地”、“大本营”那简陋的、亲民接地气的市委书记办公室里,记者专访了这个城市的“当家人”黄斌。一落座,黄斌笑言:在这样的环境办公很正常,是对“共青精神”的很好传承!

用脚绘出大手笔蓝图

2013年6月27日,共青城市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就是在这次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根据江西省委决定,黄斌被任命为九江市委常委、共青城市委书记。

黄斌深知这是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重托,坦陈:“自从踏上这片垦荒创业的热土、接过共青城改革发展接力棒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告诫自己必须一任接着一任干,以造福14万共青人民为己任,不遗余力,扎实工作。”多么庄严的承诺,他以壮士的姿态和赶超的雄心为共青城谋出路,寻突破。

6月29日,星期六,刚刚履新的黄斌就深入园区,对该市有关企业开展调研。30日,星期天,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垦荒队员代表,与老同志们倾心交流,听取大家对共青城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紧接着,黄斌冒着酷暑开始马不停蹄地密集调研。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到任后,黄斌走访了部分老领导、老干部,跑了园区、城区、社区和乡镇(街道),拜访了部分省市部门,就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工程等方面进行了座谈讨论,“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对共青城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2014年7月1日,共青城市正式成为江西省直管市试点城市,被赋予部分地级市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如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而共青城被确定为正在建设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发展不好更不行。”黄斌对共青城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正视差距,切实增强赶超发展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环顾四周,强者更强,弱者已壮,标兵更远更多,追兵更近更少,我们已被‘围追堵截;反观自身,任务繁重,压力巨大,我们没有半点骄傲的资本,没有半点松懈的理由。”

从共青城市四套班子负责人的交谈和书面建议中,从大量的调研中,从与老同志和干部群众的大量接触中,黄斌有着深切的感受,大家一致期盼:建好先导区、率先奔小康!调研归来,这10个字重重地落在黄斌笔下,也很快成为随即举行的共青城市委全体(扩大)会议的主题。

黄斌到共青城任职的第42天,即2013年8月7日,为正确研判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快上,一个影响深远的会议——共青城市委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开幕。

在这次共青城发展史上有标志意义的全委扩大会议上,黄斌慷慨陈词,就建好先导区、率先奔小康,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新风貌,必须奋力迈出赶超发展的新步伐,必须大力倡导实干抢先的新作风这三个方面作了重点、深入的讲话,动员凝心聚力、奋起赶超。他掷地有声的承诺,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年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队员唱着《垦荒队员之歌》来到鄱阳湖畔的九仙岭垦荒的情况一直浮现在黄斌脑海里,他知道,“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早已成为人生信条烙刻在每一个共青城人身上,激励一代代共青城人在这块热土创业、奉献。黄斌说,60年以来,一代又一代共青人发扬着“共青精神”,历经艰难曲折,战胜许多困难,经历了青年垦荒、艰苦创业、爬坡过坎、加快发展四个阶段,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凝聚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团中央、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饱含着共青城历届领导班子的心血和汗水。

一张跨越崛起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黄斌信心满满。报告所赢得的掌声再多,只能寄托共青城人的梦想与期待,而信任还有待时间和成效去考证,要用一件件实事与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去检验。此后,细心的干部群众发现,市委大楼的会议室里经常夜深还灯火通明,黄斌办公室里的灯晚上总是熄得最晚。只要不是开会,人们都很难在办公室找到他,一有时间他不是泡在建设工地上,就是在基地调研。共青城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杨业功对记者说:“江西有‘四特名酒,共青城有‘三特书记,黄书记特别能吃苦、特别有激情、特别能干事。”

18岁那年,黄斌出任过武宁县林业局团总支书记。后来,曾历任武宁县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九江市庐山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修水县委书记等。言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黄斌有些激动:“爷爷40岁生我父亲,家里很穷,父亲当过组织部长、纪委书记。父亲对我影响很大,我很少有时间回去看望老人,父亲经常将一些报纸上的有关好观念好思想用笔划上一道道杠,剪下来寄给我看。母亲勤俭持家,最多的时候一年养6头猪,带我们从小做事,从不娇生惯养我们,挖地不挖完不让吃饭。”

“自信者强,自强者胜。”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黄斌说,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敢于胜利,把信心指数转变为人气指数、经济指数,奋起赶超就大有希望。“在共青城工作奋斗过的历届领导,都十分关注、关心、关爱共青城的发展,也是我们奋起赶超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记者很高兴地看到、感受到,共青城人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立志进位争先,立志奋起赶超,这是他们赶超发展的致胜要诀。

用心撬动城市发展

“经济总量小,是共青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主要的矛盾。做大总量,关键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黄斌表示,要牢牢抓住工业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把强攻工业作为共青城赶超发展的突破口,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确保全市各项工作向工业聚焦、各方力量向工业集中、各种要素向工业汇集,打一场主攻工业的大决战,以工业的加速发展促进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以工业的做大做强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

目标已定、路径已明,定力比出新更重要,行动比口号更重要。工业园区是共青城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共青城人正举全市之力,尽快做大做强工业园区,使其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黄斌说,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关键要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园区自主发展的能力。“我们将配强班子,下放权力,给足政策,把懂经济、善管理、能吃苦、有激情的干部充实到园区,使园区干部队伍与增强园区自主发展能力相适应。”

很快,对已落户园区的120个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筛选,对有产品、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采取“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个班子、一套方案”的办法,开展“一对一”帮扶,全力帮助企业破解融资、用工、物流、配套等难题。黄斌身体力行,深入一线,开展重点工业项目和重点城建项目视察督导活动,分析找准项目推进慢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主抓的项目亲自上阵、亲自推动、亲自协调,不见成效不松手,并要求各责任领导和跟踪服务单位要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全力以赴抓落实。

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素之间的竞争。一座城市是辐射别人还是被别人辐射,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强不强。黄斌认为,抓好城市建设,不仅能改变面貌、造福市民、提升吸附力,而且能撬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发展工业、繁荣服务业、转移农民提供载体。

经营城市的核心是经营土地。共青城市“几板斧”辟开了新天地。共青城经营城市是围绕盘活土地资本展开的,以经营土地为龙头,壮大经营城市的财力,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然而,共青城决不是一味地出让土地,他们时刻想着为子孙后代储备更多的土地资本。

“我们牢固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保持万元GDP能耗全省最低水平。在开发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山体、水体和植被,加强湿地、湖泊、候鸟保护。”

黄斌告诉记者,他最大的爱好是散步。散步,终究是一场回归,回归最简单的身体本能,回归最纯粹的运动快乐,走进自己的内心。每每有时间,黄斌会独自走走,徒步丈量这个城市,用心感悟她的美。共青城的美,让他忘却身心的疲惫,让他沉醉其间。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强化‘精品是财富,粗制滥造是包袱的意识,多研究项目实际和环境条件,少一些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共青城市的领导班子利用资源和优势,努力改善民生,将共青城打造成宜居城市。在他们看来,宜居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优质的基础设施、完善的配套服务、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的居住氛围,能够舒舒服服地生活。他们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将经营城市获取的资金用在城市的美化、亮化、绿化上,用在河道治理和道路交通上,用在地下管网的改造上,从百姓的生活质量出发来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多层次、全方位关注百姓生活,最大化地满足居住者多样化、个性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共青城人。

有了梧桐树,何愁引不来金凤凰?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共青城的未来,争相选择在共青城投资兴业。“共青精神”在这里得到弘扬,创业气场得以展现。黄斌欣喜地看到,在这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引凤筑巢”的好戏。广大客商普遍认为:共青城发展的“春天来了”。从黄斌轻松的话语中,记者读到了他的自信,而这份自信来源于共青城,来源于共青城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营造的“亲商、尊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用情打造魅力之城

如果不是采访,那么很难有机会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共青城,接触共青城的人,接触共青城的事,去体会共青城的变化,感受共青城迸发的活力。在市委大院前左侧,赫然竖立着一个大型的标语牌:“人人都有好工作,个个都有好身体,家家都有好住房,户户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这是黄斌刚到共青城履新在市委一届五次全委会上的铿锵语录,这番话引起记者无限遐想的同时,让人更想去挖掘他话中的含义,去探索共青城崛起的思路……

共青城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切民生感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他们以民生为本,力求人人都有好工作;以民强为重,力求个个都有好身体;以民富为纲,力求户户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家家都有好住房、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

在黄斌眼里,领导职位是责任席位、能力席位、奉献席位,不是一种待遇,而是一种责任;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能力。他说,世界上绝没有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的领导职位,也没有只享有权力而不干事的领导职位,决策的权力在集体,落实的责任在个人。“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直面难题,无私无畏,少争论、少议论、少评论,不推诿、不扯皮、不回避,该表态的就要表态,该拍板的就要拍板,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对于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尽可能把自己任期内的每件事情都做得干净圆满,不留后患,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同时,为后来者留足发展空间,奠定发展基础,更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坚持在一线锻炼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更多地关注踏实干事的、开拓创新的、敢于担责的,坚决让埋头苦干的不吃亏,业绩突出的不心寒,投机取巧的没便宜,不干实事的没市场。”看一个干部事业心强不强,关键看想不想干事、用不用心干事。用力干事,只能完成任务;用心干事,才能追求卓越。抓工作必须用脑筋去思考,用行动去落实,用成效来证明。黄斌说,一个班子中,班长的操作力体现于能够驾驭局面,把握重点,对症下药,充分发挥一班人的作用,把工作搞好。

共青城市坚持加快发展和反腐倡廉两手抓、两手硬,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干部健康成长”。黄斌要求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部位,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他强调,决不能因“为官不易”,就放不开手脚抓发展,关键在于管住自己、把握自己、不谋私利。

共青城市,拥有共青团中央唯一授牌的“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和“中国青年APP创业基地”,定期举办一次中国青年企业家发展峰会、中国青年APP大赛,为中国青年企业家、创业者们打造多元化、跨行业的沟通交流平台,助力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创优。黄斌高兴地看到,共青城这座位处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新城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建设中再次掀起创业热潮。

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时期的共青城迈着坚定的步伐铿锵前行,每一步都让共青城人看到了希望。他们越来越爱这座城市,把自己的血脉与这座城市的命运连在一起,把自己的梦想与这座城市的未来连在一起,他们希望用双手推动城市的发展。城市因他们而兴,他们因城市而快乐。目睹共青城的发展变化,黄斌深感自豪、倍感欣慰。

共青城是青春之城、创业之城、希望之城、魅力之城。每到一地,记者都想去感受一座城市的特质。去看那些标志性建筑往往是为了证明“到此一游”不得不做的事情,但是这座年轻城市难以给人厚重的历史感,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标志性建筑,其实一座城市的气质和那些所谓的地标建筑关系并不大,城市的气质写在了走在街头的人们的脸上。共青城变化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昭示着这座城市正在焕发独特的魅力,她的发展正在翻开崭新的一页。共青城的崛起承载了太多人的期盼,希望与责任把共青城推上了时代的潮头,正以青春昂扬的姿态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 李菡丹

猜你喜欢

黄斌共青城发展
共青城市苏家垱乡: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导弹旅往事
一个不等式在一类条件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聚焦重点工作 抓好监督的再监督
——驻省审计厅纪检监察组组长罗伟华对省厅赴共青城市审计组和共青城市人口普查工作进行督导调研
共青城 红土地上的创造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湘西的门
北半球夏季中高纬度大气阻塞对北极海冰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