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5-06-21金晨
金 晨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411)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但课程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教学模式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不用说培养学生行业企业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真实工作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解决结构性人才供需矛盾,是所有高职院校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地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及时转变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行动导向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教学理念,对于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其迅速在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着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行动导向教学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职化工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施,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它不仅关系到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成功与否,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代表的是当今世界上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包含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引导文教学等多种蕴含“以完整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这一核心理念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及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不再将教师固化在“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上,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束缚。这种教学方法,提倡学生在完成完整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应的实践知识与技术技能,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实践
《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是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是使学生从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以洗涤剂复配原理为基础,将洗涤剂配方设计与洗涤剂生产实验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基础。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我们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院实际教学条件,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三个大的环节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
(一)教学准备
1.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思路是,运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方法,调研洗涤剂生产企业,以企业实际职业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选择真实、典型的洗涤剂生产项目为教学载体,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校企共建课程内容。具体分为三个阶段:(1)分析工作任务与岗位需求。首先对洗涤剂生产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编制职业能力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2)情境式课程设计。以完整工作流程为主线,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综合的思路将教学内容序化、模块化、情境化。《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的教学内容以情境式结构编排,包括4个教学情境,11个子情境,如表1所示。所有情境都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案例,由易到难,按技能渐进方式设置。(3)教学微环境的设计。按照“计划、决策、实施、评估”顺序将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拆分,按照实际工作要素,选择、构建服务于每一个学习环节的微环境;强调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利用真实性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按照规范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促进所学知识、技能和真实岗位工作接轨,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缩短适应岗位要求的时间。
表1 《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课程教学内容
2.教学环境建设
为了顺利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院为《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课程教学配备了有机合成与精细化学品分析两个实训室,承担校内实训任务;建设了两个校外实训基地,满足课程顶岗实习的需要;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加强了实训场所的管理。此外,为了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学院调整了实训室的布局,除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区域外,还设置了参考资料阅读区和学生作品展示区域;同时引入企业元素,张贴实训与安全操作规程,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文明作业、安全生产的职业活动氛围。
3.师资队伍配置
学院根据课程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教学目标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的要求为《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课程配置师资,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二年及以上企业一线从事洗涤剂研发生产的经历,并具备丰富的洗涤剂配方设计、制备生产等方面的专业实践知识与经验。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需要较为独立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完成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碰到实际问题时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因而,只有教师本人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角色。
(二)教学实施
《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通过教师设置的学习情境,从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洗涤剂的分析与检验开始,到固体、液体洗涤剂的制备等更加复杂的任务,构建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渐进式”教学实施体系。其中学习子情境6-11的设计,遵循精细化学品开发与生产的真实流程,实施过程可进一步细分为接受任务、文献调研、配方设计、尝试实验、产品分析、工艺放大、编制产品7个工作子任务,如图1所示,能够使学生在经历洗涤剂开发生产的完整工作过程中培养其获取信息、制定、实施及评价计划的自我组织行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教学改革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以往的项目化课程教学相比,主要区别体现在“配方设计”与“尝试实验”这两个环节。以往的项目化教学中,教师也要求学生接受任务、查找实验方法、进行汇报,教师点评之后学生再开始实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的只是简单的查找任务,根本没有去思考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最终仍然是教师指定实验方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仍然没有脱离“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范畴。而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配方设计属于开放性任务,学生拥有足够的自由度。要完成洗涤剂的配方设计任务,学生必须查找到现有的洗涤剂配方,学会分析其优缺点,并进行初步验证,才能制定下一步的优化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以《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课程的学习子情境11“洗发香波的制备”为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图1 洗涤剂产品开发过程中学生承担的工作任务流程图
1.接受任务。教学的第一步是布置任务。在这一环节中导入情境,使学生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例如在学习子情境11“洗发香波的制备”中:××班是××公司精细化学品研发中心,教师是技术总监,各小组组长是项目经理,其他学生为项目研发工程师。××公司需开发一款洗发香波产品,由××公司精细化学品研发中心承担该研发任务。于是,技术总监召开项目经理会议,下达研发任务,各小组着手开展工作。
2.文献调研:各项目经理接受任务后,召开项目团队会议。团队要完成洗发香波的研发任务,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首先需要了解市场上现有的洗发香波的配方、生产工艺及优缺点,要求项目组研发工程师通过网络检索与纸质文献查询等方式获得洗发香波的配方及生产方法,并进行组内汇总与分析。
3.配方设计:各项目团队根据查找到的配方与生产工艺,召开项目团队会议,讨论并挑选出汇总结果中最佳的产品配方和合适的生产工艺,确定尝试实验的方案。
4.尝试实验:各项目团队根据既定的方案进行尝试性实验。在尝试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专业性问题,如制备的洗发香波中出现不溶性颗粒或结团现象,产品出现分层等,体系的黏度过高或过低等。在这一阶段,教师扮演的技术总监要及时给与指导和帮助,给产品出现问题的项目团队下达任务重新进行配方设计。
5.产品分析:在尝试实验环节没有出现明显问题的项目团队按照洗发香波的行业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技术总监召开项目经理会议,各团队负责人汇报任务进展情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产品分析环节尤为关键,必要实践性理论知识的渗透主要在这一工作任务中完成。扮作技术总监的教师,采用讨论的方式,分析项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关键技术点,例如洗发香波中活性物质含量为多少比较适宜,体系黏度为多少比较合适等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才能够真正了解洗发香波的特点,掌握复配生产技术。产品不合标准的团队,重新进入配方设计环节
6.工艺优化:产品合乎标准的团队,进入工艺优化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扮演的研发工程师不再将工作重心放在配方调整上,而是对制备过程的各种细节,例如反应温度、加料次序、搅拌时间等参数进行微调,记录调整后洗发香波产品外观和性能发生的变化。
7.编制文件:各项目团队根据最佳配方和实验方案编制生产工艺文件,完成项目报告,提交给教师。教学进入评价环节。
(三)教学评价
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效果及指导学生进步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考核与评价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其次,考核与评价具有反馈作用,教师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评价结果也是教师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重要依据;最后,考核与评价具有指导作用,学生通过评价结果可以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与不足之处,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当前,人们在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中往往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方面,而忽视了教学评价环节。事实上,如何创建适合行动导向教学的评价体系,是确保教育教学改革能否真正达成改革目标的关键。《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及评价方式三方面。
1.评价内容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应当是从多个维度进行的全方位的评价,不仅要评价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应当把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现代职场所要求的基本素质纳入评价体系中;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态度、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评价理念,我们在《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教学评价中,除了对专业能力的评价外,还引入了职业素养评价模块,如表2所示。
2.评价主体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一直是最重要的评价者,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是评价的对象;而国外先进的教学质量评价改革过程中,评价主体总是多元化的,值得我们借鉴。在《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课程中,配方设计、尝试实验、产品检测等实践教学环节占教学总学时数约80%,单凭一个教师根本无法对所有学生的工作状况做出实时而准确的评价。因此,在该课程评价体系中,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包括学生自身和学生相互间的评价。学生的加入为整个评价环节提供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使学院与教师能够及时诊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能够作为主体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评价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教学评价不能简单地套用以往的课程评价方式,应当把教学评价嵌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并贯穿始终。《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是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的,不同的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的形式存在很大差异,而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需要相应的评价方式与之匹配,这就要求评价方式更加具体、更加多样。因此,课程进行评价时,需要始终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知识评价与实践操作评价相统一、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统一、学习成果评价与职业素养评价相统一等原则。
表2 学生职业素养评价表
三、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成效及体会
为检验成效,课程改革团队对授课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洗涤剂的复配与生产》课程的问卷调查。在“你了解本课程教学的目标认知”调查中,87%学生回答“了解”,仅有13%学生回答“一般了解”和“不太了解”;在“你对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是否满意”调查中,92%的学生回答“满意”,8%回答“一般”或“不太满意”。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是认可的,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往往会对教学环境和师资配置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保障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多功能一体化专业教学场室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受限于办学条件及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还急需加强与推广。因此,需要我们更加深入、透彻地研究“行动导向”这种现代教育教学新模式,掌握其精髓,并结合课程的具体情况,将其灵活、有效地运用到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去。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江.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评价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109-110.
[3]徐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综合评价体系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2(1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