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口黄茅海洪季水动力空间差异浅析

2015-06-19聂丹贾良文

珠江水运 2015年8期
关键词:落潮涨潮垂线

聂丹+贾良文

摘 要:本文基于实测资料分析,研究黄茅海河口湾洪季水动力空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洪季黄茅海河口湾崖门和东口两处动力强劲,三角山峡口局部动力较强,中部的拦门沙、西口动力弱;在纵向上,形成两头强中间弱的动力格局,横向上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

关键词:黄茅海河口湾 空间差异

1.前言

黄茅海是由珠江八大口门中最西面的崖门和虎跳门入注形成的河口湾,呈NNW-SSE走向。黄茅海自湾口至湾顶南北长约40km,湾顶东西宽1.9km,中部17km,湾口南端宽约35km(台山赤溪至高栏岛)。在南部湾口有大襟、荷包、高栏诸岛,内侧还有三角山、大杧岛。湾内有獭洲、赤鼻岛等众多基岩小岛。河口湾面积约540km2。

历史观测资料及近期的多次水文观测资料表明,黄茅海河口湾洪季水动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一般特点是,崖门口处落潮流速接近或超过涨潮最大流速,主槽及东滩的落潮量、垂线平均流速随着径流的加强而增大,并接近涨潮垂线平均流速。而西滩,中潮期落潮垂线平均流速甚至超过涨潮垂线平均流速。横向上,洪季整个黄茅海海区的垂线平均流速基本呈“主槽>东滩>西滩”的横向变化规律,在大潮期尤为明显。

2.水文观测及分析

本文的实测水文资料来源于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7月在黄茅海海域所进行的洪季水文同步观测,观测站位见图1-1。

洪季观测时间为2012年7月2-4日,逢洪水大潮。洪季水文测验期间,马口站最大瞬时流量约23000m3/s。荷包岛站最大涨潮潮差1.79m,最大落潮潮差2.93m,虎山站分别为2.00m和2.92m。

2.1潮流过程线

根据实测ADCP数据,绘出洪季各站点流速过程线(图1-2)。由图可知,1#站涨落潮流速较大,其中落潮流速最大值大于1m/s;落潮时期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涨潮时期表层小于底层,表明洪季崖门和虎跳门径流作用强烈。2#站受径流作用减弱,涨落潮流速减小。3#站流速明显减小,表明此处水动力较弱。位于拦门沙区域的4#站落潮流速较大,且流速表底层差异大。5#、6#站涨落潮流速大,水动力强劲;尤其是位于东口的6#站,涨潮流速最大值超过1m/s。位于中口的7#站涨落潮流速均不大。位于西口的8#站涨落潮流速较小。洪季黄茅海落潮流速普遍大于涨潮流速。另外,通过流速过程线发现,1#、2#、3#、5#站落潮历时明显大于涨潮历时,4#站涨落潮历时相当,口门位置的6#、7#、8#站涨潮历时略大于落潮历时。

2.2余流

余流是水体定向输运的主要动力因子,对咸淡水混合及盐度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Euler余流的计算方法,即一个潮周期内的流速矢量平均。

由图1-3可知,湾内洪季表、中层余流方向向海,底层除北部主槽和三角山区域,其它位置余流方向向陆。1#、5#、6#站余流值大;3#、4#、8#站余流值小。

3.结论

近年来,黄茅海河口湾受围垦、疏浚、采砂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河口湾地形和边界发生较大的变化,需根据最新的水文、地形资料重新审视黄茅海河口湾的水动力。近期洪季实测资料表明黄茅海河口湾崖门和东口两处动力强劲,三角山峡口局部动力较强,中部的拦门沙、西口动力弱;在纵向上,形成两头强中间弱的动力格局。与以往相关研究不同的是,本文针对实测站点的最新资料分析了其垂向水动力情况。接下来,为了全面反映河口湾的水动力空间变化特点,我们还须要借助数值模型工具,模拟出整个海湾的水动力,才能做更加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陆永军,贾良文.珠江三角洲河网低水位变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16-17.

[2]詹仲昌.珠江口海岸带与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文集(四)[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301-308.

[3]贾良文,吴超羽,任杰等.珠江口磨刀门枯季水文特征及河口动力过程[J].水科学进展,2006,17(1):82-88.

[4]贾良文,文艺.珠江口黄茅海枯季表层沉积物特性及输移研究[J].泥沙研究,2013(1),60:66.endprint

猜你喜欢

落潮涨潮垂线
涨潮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水城”被淹
神奇的潮汐
悬移质含沙量垂线分布
长江口北槽落潮分流比变化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