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的春与秋
2015-06-19
在1978年的《人民日报》上,一篇名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在科学界刮起一阵春风。春风吹来了中国科学的春天,也吹来了全社会对知识、对科学和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大凡科学成就有这样两种:一种是经济价值明显,可以用多少万,多少亿人民币来精确地计算出价值来的,叫做‘有价之宝;另一种成就是在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宇宙天体、基本粒子、经济建设、国防科研、自然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等等等等之中有这种那种作用,其经济价值无从估计,无法估计,没有数字可能计算的,叫做‘无价之宝,例如,这个陈氏定理就是。”作者徐迟在文中这样写道。
陈景润,世界著名数学家,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他的哥德巴赫猜想与他在其他数论问题方面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他是那个时代的标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学习科学、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2013年,在陈景润诞辰80周年之际,时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郑重宣布:厦门大学要把《哥德巴赫猜想》搬上舞台,作为厦大传统剧目保留剧目一年一年演下去,激励、教育并鼓舞一代一代厦大人去感知陈景润、敬仰陈景润、学习陈景润、传承陈景润,让陈景润的科学精神在厦大代代相传,光照后人。
蛰醒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数学家,陈景润的一生历尽坎坷并饱经忧患。他生活困苦、病魔缠身,还经受了特殊年代的种种磨难。但在老师朋友的倾力帮助与国家领导人的温暖关怀下,他仍以异于常人的毅力坚持进行科学探索。
陈景润的人生过程,就是不断接近、挑战“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厦门大学原创话剧《哥德巴赫猜想》的情节设置紧扣这一主题。从陈景润青年时代的数学梦想到他中年时期的坚守信念;从天真烂漫的孩童时期到浪漫动人的爱情生活……故事情节紧紧围绕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难题的密切关系展开。
话剧将陈景润的起伏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在厦门大学学习与工作期间,着重表现陈景润青年时期的刻苦钻研精神和数学研究热情;在中科院工作期间,话剧着重表现陈景润排除外界干扰、带病进行“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工作,并最终取得历史性成果的辉煌瞬间;科学的春天与陈景润个人研究的春天来临后,着重体现其继续为共和国建设倾注心力并挑战新的科学高峰的境界。
陈景润的传奇人生是一代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兴盛在风雨岁月中戮力前行的缩影。
如何培养科学大师?这是我国当前国家建设、大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对“钱学森之问”的探索。剧目通过回顾和展现陈景润平凡人生和非凡成就,重新探寻科学精神的意义并深刻反思人才培养的基本起点,从而深度解析科学大师们成为“共和国脊梁”的深层内涵。
此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加速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在高科技面前,人类常常会陷入迷惘。为此剧目回归真实人性,以新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中诸多科学大师汇聚而成的人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人文思考、人文关怀相结合,也一并成为本剧着重拓展的部分。
全剧以现实主义话剧为基础,辅以音乐、朗诵、肢体、乐器等舞台语汇,充分展示戏剧的综合性艺术魅力,在舞美设计、服装设计、灯光音响设计上也力求兼具专业性和当代感。
春动
《哥德巴赫猜想》的剧目筹备始于2013年6月。
创作前期,主创队伍做了大量深入的调研工作和资料查阅准备。为了真实还原当时特有的时代氛围和生活特色,剧组人员走访了厦门大学相关人士和专家,搜集并整理了陈景润在厦大学习生活期间的资料,并召开创作讨论会,对陈景润所处的历史环境、时代背景和以及他本人的人物性格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故而,剧中会有作为前线大学的厦大出现带枪的大学生、学生海防巡逻队等场景。
此外,剧组还赴中科院数学所与陈景润的中学福州英华中学(现为福建师大附中)开展调研工作。为了充分了解陈景润生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们对陈景润的领导、同事和朋友进行了深入采访,其中包括曾教过陈景润的现已年过九旬的老教师。此外,剧组两次专程赴京,对陈景润夫人由昆女士进行了深入访谈,从另一个视角了解陈景润的生活状况、个性特点和日常研究工作细节。
通过这些工作,剧组对陈景润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其善良质朴的个性,不为外界纷扰影响一心向学的科学研究态度及其胸怀坦荡、不拘小节的个性在剧组人员们心中扎了根。
剧组构成方面,学校邀请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导演王根担任本剧艺术指导和导演工作。在表演及幕后部分,着重调动厦大学生参与排演活动。在学生主创部分,剧组分两个阶段面向全校发布招募通知,共收到学生报名表近200份。经过面试筛选,演员组30人,工作组40人。剧组成员涵盖多个专业及年级,含本科生及研究生。
全体演员在专业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表演学习及训练,内容包括发声、题词、形体、表演等,每天6小时。近两个月以来,几乎每天晚上坚持排练到12点以后。
秋收
2014年4月11日,剧目首次公演。当日,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本剧艺术指导、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厦门大学校党委书记杨振斌及陈景润夫人由昆等出席。中国科协,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大学以及其他有关单位领导、来宾,陈景润先生亲属和厦门大学3000多名师生观看了本剧。
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引起观众特别是青年学子的强烈共鸣,认为该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校园文化精品剧目。演员们的演出更是赢得满堂彩,随着剧情,观众们时而叹息、时而大笑、时而流泪,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剧目结束后,由昆女士对所有为《哥德巴赫猜想》付出辛劳的人们表示了感谢。她眼含热泪、语带哽咽地说,“真诚地谢谢大家用心的演出,看着这一幕幕场景,我真的觉得先生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王春法、时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的杨振斌等领导也分别代表中国科协、代表学校对演出的成功表示了祝贺。
而今年5月,厦门大学将带着精心准备的《哥德巴赫猜想》走进古城西安,向当地大学生、中学生和社会公众展示一代数学大师陈景润的不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