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反腐“新常态”下重塑话语权

2015-06-19文/曹

传媒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中央纪委纪检监察深度

文/曹 溢

《中国纪检监察报》是一份特殊的报纸:作为中央重点党报,它姓“党”,承担着党的耳目喉舌的重任,且发行量高达94万份,是名副其实的“大报”;作为中央纪委机关报,它又姓“纪”,20多年专司反腐倡廉报道,但相比综合性新闻媒体其传播力与影响力有限,又难称“强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反腐大旗,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狠抓作风建设,一批“老虎”和“苍蝇”纷纷落马。一时间,“反腐”成为社会舆论极度关注的焦点。在大力反腐的“新常态”下,《中国纪检监察报》如何在主流媒体中独树一帜?如何在反腐败新闻报道的竞争中拔得头筹,重塑媒体话语权?这是摆在其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报社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纪检监察报》紧抓时代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从权威信息发布、深度政策解读与加强舆论引导三方面入手,强力推进传播进程,大大拓宽了新闻传播的宽度与深度,重塑了媒介话语权,向“强报”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权威信息发布,反腐新闻立报

新媒体时代,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不进则退。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依靠时效“抢新闻”的优势越来越弱,而依靠内容“抢关注”的本领更亟待加强。网络传播虽然快捷高效,但往往鱼龙混杂缺乏权威性,很多新闻未经证实便在网上流传,一旦失实就容易造成恶劣影响。

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办报实践中充分彰显姓“纪”优势,专司反腐倡廉新闻的权威发布,对虚假造谣信息,及时官方辟谣;对于情况属实的新闻,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揭秘”信息,把握住反腐败新闻权威发布的话语权。

今年上半年,股市经历放量大涨、“断崖式”下跌等多次震荡。6月5日,上证指数冲破5000点大关,破除7年冰封。经济发展领域的事情看似与纪检监察工作风马牛不相及,但《中国纪检监察报》注重新闻策划,精准切入,第一时间发出“合理警示风险、加强投资者教育,是监管部门的分内职责。在尽到提醒义务之外,还应加强监管执法,肃清一切违法、违规行为,让资本市场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的论调。言论对股市监管的见解立即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媒体纷纷以《中纪委机关报刊文谈股市》为题转载传播,很快成为新闻热点,转载(播发)率、采用率以及境外落地率、关注率等均创下《中国纪检监察报》之最。

聚焦到纪检监察业务工作上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实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巡视工作的全覆盖。相对以前较为“封闭”的巡视工作,中国纪检监察报社依托中央纪委,于2014年11月下旬派出多路记者,首次对13个中央巡视组进驻情况进行采访,并在头版开设《巡视再出发》专栏。以往较为“神秘”的巡视工作在读者面前揭开面纱。《特遣奇兵来了》《“半点消息也没有”》等一大批报道专项巡视工作的稿件陆续刊发,稿件迅速登上新浪、搜狐、凤凰等门户网站首页,不仅为专项巡视工作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而且大大提升了《中国纪检监察报》在主流媒体竞争中新闻报道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形成了权威反腐新闻报道以《中国纪检监察报》马首是瞻的行业趋势。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发布的统计表明,2014年网络反腐摆脱过去“网络爆料——纪委介入”的被动状态,转而形成“纪委公布——舆论热议”模式。反腐舆情正式进入了官方主导的时代。可以说,这其中《中国纪检监察报》的贡献不容忽视。

深度解读政策,“反腐”特色兴报

作为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坐拥中央纪委的“新闻金矿”和反腐倡廉领域的权威渠道。在新闻立报的基础上,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业务专业优势,以深度政策解读为切入拓展新闻的深度,一举转变此前反腐败新闻报道“出口转内销”的模式,牢牢把握住反腐败新闻政策解读的话语权。

十八届中央纪委明确提出,纪检监察机关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然而,在立行立改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对“三转”的认识不到位,职能“转散了”、方式“转歪了”、作风“转不够”。针对此类现象,《中国纪检监察报》于今年初连续刊发《聚焦主业、深化“三转”》系列述评,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用解剖麻雀式的分析,指出地方“三转”过程中出现的认识不足、方式偏差等问题。由于文章的针对性强,不仅对地方纪检监察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指导作用,而且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

比如,系列述评之一《牵头治理“三偷”,是纪委该揽的活吗?》一针见血地指出广东省某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开展治理“三偷”(偷伐生态林木、偷采国家矿产资源和偷排工业污染物)专项行动,不符合“三转”要求。稿件刊发后,媒体纷纷以《中纪委批广东省河源市纪委“多管闲事”》为题进行转载。

此外,《中国纪检监察报》自2014年10月深度改版以来,更加注重新闻策划。改版将原来的4版文艺副刊改为反腐观察版,增设深度报道部,每日刊发反腐倡廉深度报道。深度报道部9名编辑,每天上午召开选题策划会,注重新闻价值,重视议程设置。随后,以采访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干部和反腐专家等方式,对“平面”的反腐新闻进行立体解读。以专业解读反腐败政策的报道方针,立马显现出成效。

2014年底,北京市丰台区纪委向《中国纪检监察报》投了一篇该区查处花乡高立庄村原党总支委员陈伟杰受贿案的稿件。编辑注意到,陈伟杰作为一个“村官”,竟然涉嫌“出借村集体资金1.9个亿元、帮助企业贷款11个亿元,索贿240万元”。结合当前我国“小村官、大腐败”问题凸显的现状,编辑立即向编委会作了汇报,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向丰台区纪委要案卷资料,深度剖析案例;二是采访相关专家,分析“村官巨贪”现象成因及对策。编委会当即拍板,编辑立即展开写作,并于次日在反腐观察版刊发稿件《“村官巨贪”戏码缘何不断上演?》这篇深度报道由于信息权威及时、政策解读专业、符合受众需求,很快成为被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等媒体大量转载及评论,实现出报纸对议程设置的掌控。

加强舆论引导,言论评论强报

反腐败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在反腐“新常态”下,《中国纪检监察报》新闻宣传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舆论引导任务繁重。作为引导舆论的有力武器,报纸的言论与评论必须积极掌控议程设置,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够有效提升影响力与权威性。可以说,言论和评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话语权。

今年初,《中国纪检监察报》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看正风反腐》栏目,邀请不同领域知名人士谈正风、话反腐。要闻部精心策划,专访了一批关心反腐的社会名人,通过名人效应扩大报纸影响力,传播正能量。如《濮存昕:反腐远不到松口气的时候》《白岩松:让社会风气和人心云淡风轻》等稿件,刊发后收到了极好的社会反响。

同时,《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原有评论部的基础上,增设了两个理论部(理论一部、理论二部),并在头版开设《学思践悟》和《广安观潮》两个言论栏目。《学思践悟》主要从不同角度梳理编发中央纪委监察部相关领导的发言,重在宣传政策导向。《广安观潮》栏目负责跟踪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紧密结合纪检监察这个主业,重在指引社会舆论,弘扬社会道德。

按照以往,足球这类体育竞技问题与《中国纪检监察报》的宣传思路是毫不相干的。但编辑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新闻价值。中国纪检监察报以中超联赛冠军和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国家体育总局的巡视反馈意见在同一天出炉为切入点,在头版《广安观潮》栏目刊发评论《职业化改革20多年拿什么拯救“瘪了的足球”?》。评论狠批“职业化改革20多年来,中国足球不仅成绩上不去,还成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的温床。形形色色的足球乱象,如镜子一般折射着社会之殇。”此文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共鸣,引发社会热议。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和网络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并以中纪委报纸刊文狠批中国足球乱象为题广为转载,也体现出《中国纪检监察报》抓住议程设置最佳时机,重塑话语主导权的能力与实力。

猜你喜欢

中央纪委纪检监察深度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
纪检监察
2016,哪些追逃新闻上了中央纪委网站头条?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9家央企“巡视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