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味道河北

2015-06-19

乡音 2015年12期
关键词:黄骅油炸唐山

味道河北

●读者朋友,你如果看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一定会感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你谗涎欲滴,食指大动。其实,在我们河北,美食名吃同样异彩纷呈且特色独具,许多品牌被列入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4年第3期开始,本刊就向你依次奉上燕南赵北的美味名吃,尝一尝“河北味道”,定会品出历史,品出文化,品出精神……

唐山蜂蜜麻糖

蜂蜜麻糖原产地在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20世纪30年代转入唐山经营。蜂蜜麻糖是河北唐山传统的汉族名点。以精面粉、白砂糖、蜂蜜、香油、花生油等为主要原料,经配料、合面、擀片、清面、放片、剁片、炸制、浇浆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片层均匀、片薄如纸、色泽淡黄、美似玉雕、清香甜脆等特点,是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糕点。

蜂蜜麻糖起源于明朝万历(1557年)年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原产于曹雪芹的老家—唐山市丰润区的七树庄,是由冀东地区的排叉演变而来。当时,人们逢年过节都喜欢用糖和面、芝麻油炸的排叉作为节日食品。那时市场上的排叉有两种:一种是用糖和面,再用芝麻油炸;另一种是先用油炸,再浇上蜜汁。两种排叉各有优劣,油炸排叉硬而脆,蜜汁排叉软而皮。“广盛号”在经营过程中融合了两种排叉的做法,精心研制,并吸取了京城糕点“蜜供”的浇浆法,制作出了如今的风味名吃——蜂蜜麻糖。

唐山麻糖亦称蜂蜜麻糖原产于冀东丰润县七树庄由张家开设的“广盛号”糕点铺创制经销。时为明朝万历四年(1577年)。1931年丰润县菜庄子的开明士绅徐冠洲,把七树庄“广盛号”的蜂蜜麻糖引进唐山镇,在新立街开设新新公司,重金雇用“广盛号”制作麻糖传人何希禄、张万宁专门生产营销蜂蜜麻糖。麻糖传入唐山经过新新麻糖公司几代人的潜心研制,制作讲究,形成一整套独道的生产工艺,成为独具唐山风味的绝好名吃,人们赞誉新新麻糖为“麻糖大王”,唐山麻糖从丰润七树庄的“广盛号”经唐山镇的新新公司到今天的新新麻糖厂名扬四海,凝注着几代工人的心血,特别是何希禄将手艺传给袁广义。上世纪六十年代,袁师傅又将麻糖高超技艺传给第三代女传人董淑媛女士至今。

2009年,唐山蜂蜜麻糖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毛砚)

黄骅面花

黄骅面花制作技艺流行于黄骅市农村,以羊二庄镇最具代表性。

羊二庄镇位于河北省黄骅市东南部,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豆类等。其面花制作除用面花模子磕制外,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麦垛、刺猬、仓官(田鼠)等。黄骅面花,造型美观、形意结合、构思独特、惟妙惟肖,做工讲究、松软香甜。

据县志记载,自明朝燕王朱棣,以“靖难”诛奸、入京“扫碑”为名,大肆杀戮当地土著居民,导致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永乐二年,穷苦贫民自山西洪洞迁徙至此,在渤海之滨扎根繁衍。由于本地土质盐碱,粮食产量很低,人们食不果腹、朝不保夕,面粉尤显珍贵。逢年过节,祭拜神灵祖先,拿不出像样的供品,便用平日舍不得吃的面粉,蒸制成鸡、鱼、麦垛、刺猬、仓官(田鼠)等形状的面食,作为供品敬奉神灵祖先,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幸福吉祥。

这一习俗世代相沿,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面花已不再局限于年节祭祀活动。每逢人生礼仪、婚庆嫁娶等大事,都要蒸制面花,面花逐渐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逢年过节,儿婚女嫁,小小面花蕴含了浓浓的亲情、友情,传递着绵绵的思念、祝福,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表达着当地居民心理感情和文化内涵,强化了民俗情节和民俗特色。

2009年,黄骅面花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菲荑)

猜你喜欢

黄骅油炸唐山
远离油炸食品的美味陷阱
黄骅大左庄盐业遗址2020年考古收获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埋藏史研究及生烃有利区预测
悠闲茶餐厅
唐山香酥饹馇圈
油炸冰激凌到底有多少个?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王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