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振兴与文化定位

2015-06-19徐圻

当代贵州 2015年4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实力中华

民族振兴与文化定位

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在21世纪的今天仍具有鲜活而强大的现实价值。只有有了文化认知,才会有文化认同,也才会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徐圻

教授、博导,贵州省首批核心专家。孔学堂理事会理事长、党委书记。历任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贵州省文化厅厅长,贵州大学哲学系主任等职。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成长。纵横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或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文化萎靡、精神空虚。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历史上唯一不曾中断过的人类文明的伟大结晶,近一百多年以来与各种外来文化进行了各种各样的交流、碰撞、渗透与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惊讶与从容、冲击与接纳、困惑与洗礼、焦虑与欣慰。一百多年来的文明变迁,无论是思想价值、精神学理,还是道德实践、日常修为,既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文化成就,也造成过令人痛心的精神损伤。

就前者而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下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能力得到了持续的焕发与彰显,其最大的现实成就就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飞跃式发展,民族复兴已经具备了非有不可的物质技术基础;就后者而言,受外来文化当中负面价值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被片面地、无理地、极端地贬斥,导致了社会的精神价值滑落、道德底线下移、榜样力量式微、人际关系疏离。

众所周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经济和科技作为“硬实力”,讲的是共性;发展硬实力,追求的不是地方特色,而是世界水平。在这一点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已经做得非常成功。而精神和文化作为“软实力”,讲的则是个性,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别的社会相区别的特点。这个特点,正是文化特色,即:为什么一个国家或民族提倡的、推行的、习惯的,是这样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审美趣味、生活态度、人际关系,而不是别的?显然,这些属于“文化的特色”的东西,构成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或一个人最稳定、最深刻、最恒久的精神价值,构成了人们得以按自己的想法和照自己的方式来生存、来发展、来传承、来繁衍的文化基因。

与政治、社会等相比,文化,尤其是文化当中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是最具有“韧性”的一种意识形态,能够对经济体制、政治态度、社会生活产生最大、最持久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制约和影响,正是“软实力”的集中体现。由于文化能够彰显国家的个性、民族的特性、社会的差异性,它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往往能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全球化大潮汹涌澎湃、来势迅猛的情况下,保持文化的特性和独立性,对于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睦,可以发挥基石、导航和矫正的作用,其意义是无论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的。反之,如果对自己的文化没有自信,对自己民族世世代代遵循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不以为然,那就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国家、民族得以独立生存、个性发展的基本理由。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与国家硬实力取得巨大成就相同步,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和负面现象;在令社会上上下下普遍感到痛心、担忧的同时,大众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和社会风尚的关切与呼唤,日甚一日。失范问题、良知问题、诚信问题、冷漠问题、欲念问题、得失问题、小节问题、公平问题、腐败问题等等所引发的热烈讨论,无不反映出人们对道德回归的焦灼,对良性社会规则的期盼,对构建文明社会、营造踏实幸福感的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规范,这既是众望所归,也是大势所趋。

在中华文化的源流当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在21世纪的今天仍具有鲜活而强大的现实价值。只有有了文化认知,才会有文化认同,也才会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这就要求,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有清晰的了解,对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有准确的理解。一方面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涵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另一方面,要积极吸收、整合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特别是那些在市场经济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确合理、行之有效的文化理念,如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契约意识、禁忌意识等等。这样,民族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便具有了科学的内涵和大众化的普及形式;反过来,科学内涵和大众普及形式又巩固和强化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使我们的文化更加鲜明、更有影响力。

(责任编辑/姚源清)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实力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