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关村在互联网里打开了寨门

2015-06-19

当代贵州 2015年44期
关键词:大歌侗族博物馆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彭 典

铜关村在互联网里打开了寨门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彭 典

架起4G信号基站、村民领到了智能手机、开设微信公众号……被大山阻隔的铜关村因为移动互联网,消弭了与外界的数字鸿沟,步入互联网世界。

贵州省黎平县岩洞镇铜关村是一个侗族传统村落,村民年收入不高。自从2010年开始,腾讯就在铜关村开始了“互联网+乡村”的实验,5年来,铜关村的村民在不知不觉中卷入到一场“互联网+农村”的变革之中。这个原本普普通通、不富裕的村子,融入移动“互联网+”之后,翻身变了样。

深山里飞出的“微信村”

走进铜关村,村口的横幅——“中国移动4G进村,为‘互联网+乡村’保驾护航”,显得格外抢眼。每个字村民都认识,但是65岁的吴培珊老人说不出“互联网+”的意思,尽管这个词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以铺天盖地之势影响着各行各业。

吴培珊只知道可以在村里的小卖部外“蹭”WiFi,与远在广东佛山打工的小儿子用视频聊天。“免费的!不要钱!”她高兴地一遍又一遍重复。

去年腾讯和贵州移动合作,投资100多万元建了一座4G基站。4G网络成了腾讯放入这个乡村试验场的第一个“反应物”。紧接着,腾讯添加了另一项“反应物”——智能手机。腾讯给铜关村村民免费发放了100多台智能手机。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领取智能手机,腾讯有着严格的申请标准。

怕村民舍不得花钱买网络流量,贵州移动每个月为领到手机的村民赠送1G的网络流量,鼓励他们开启移动互联网之旅。

随后,村委建立了“铜关村微信群”,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加入微信群,村民们在群里及时了解村里的动态。

村委在微信公众号里公布了低保家庭名单(初评)。令铜关村村支书吴珍刚没想到的是,微信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老太太杨绍英不识字,听说自己家没评上,在微信群里“哭”了起来。年轻人在微信群里回复:“名单都是内定的,别指望村干部了!”其他村民也随声附和。

当晚村支书吴珍刚浏览微信信息时,吓了一跳,130多条信息,全是村民们的抱怨与不理解。

吴珍刚当了12年村支书,他了解杨绍英家的情况。她儿子高位截肢,三级残疾,以前经常拿低保。但是,今年县里下发了红头文件,二级以上残疾才符合评审标准。吴珍刚耐心地在群里跟他们解释政策的变化,争取群众理解。他还发语音告诉杨绍英,会帮助她去镇里争取。

村主任吴荣盛则在群里仔细解释:“第一榜是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村民进行民主评议的结果,第二榜是对民主评议过关的村民再次审核,如(群众反映的)有车有砖房有小卖部的(农户),并不等于第一榜通过,第二、第三榜就能通过……”。

村民们看到村干部的积极回复,在微信里回之以惊讶和鼓掌的表情。村干部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铜关村微信群成了村民们社交的工具,月均交流信息超过千条。如今,有了移动互联网,村里的留守老人可以利用互联网跟外出打工的孩子联系;村干部能更高效地管理村庄;村民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多。

对此,吴珍刚深有感触,他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在互联网里,打开了寨门。”

生态博物馆成为“造血”平台

背靠高山,水田环绕,19座仿侗寨式木制建筑在田坝上聚成一个小建筑群,这是腾讯基金会给铜关村捐资搭建的“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

2014年,腾讯公益投入1500万元,组织本地村民用传统建筑风格和技术,造出了一组占地46亩、建筑面积5600平方的“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

如今,这个博物馆不仅成为乡民的公共精神寄托空间,成为接待游客来游览铜关村的展示窗,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建生态博物馆全部雇佣当地村民,直接支付了400万元工钱,建成后经营利润也全部归村寨。”腾讯企业社会责任总监、“为村”项目负责人陈圆圆说。

生态博物馆设置了10个固定村民岗位。吴家乐就是生态博物馆里面的一名服务人员。“在家门口就业,既可以照顾家人又可以赚钱。”她笑着说。

吴家乐不仅是一名服务员,也是侗族大歌艺术团的成员。她告诉记者,游客来到生态博物馆旅游,她们表演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给她们一定的报酬。

“我们这里的人都会唱侗族大歌,以前没觉得有什么,现在可以靠唱歌挣钱,挺意外的。”吴家乐说。

铜关村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黎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位阿姨织的100多条帕子,卖给博物馆,赚到了4000多元钱。这样的帕子,一名妇女一天能织四五条,博物馆配备在客房,供住客使用。

村民吴定芝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同时还把自己织的侗布卖给博物馆,她一个月可以织一张100米的侗布,卖给博物馆1800元一张。“之前博物馆就在我这预定了400米的侗布,收入还可以。”提起“互联网+”给村里带来的改变,吴定芝笑着说:“我其实也不清楚‘互联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是村里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能跟在外打工的家人联系,这就挺好的。我准备过段时间把自己织好的侗布晒微信圈,指不定也有人跟我预定。”

博物馆的外墙,挂上了精心设计的民宿改造方案示意图。村民吴国荣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民宿主人,他家房子,一楼180平方米面积被规划出五房两厅三卫一厨,二楼改造成6间客房。总造价25万元,公益基金提供10万元免息贷款,吴国荣自筹15万元。客房每间夜128元,与博物馆错开消费层次(博物馆客房最低699元)。房款暂时由博物馆代收,每有客人入住一夜,45元用于还贷,45元支付女主人的清扫费,38元为运营费用。据测算,只要入住率达到三分之一,3至 4年可还清10万元贷款,民宿主人也有10万元收入。贷款还清后,房款收入全部归主人。

“为村”连接财富机会

“为村开放平台”能给村民带来多少钱?

“我们做的是连接,我们创造的是连接财富的机会。”陈圆圆说,中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滞后是由“失连”造成的,因信息获取的不对称和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所产生的数字鸿沟横亘在城乡之间,所以需要通过“连接”来为乡村找到一个更系统而有效的解决办法。而腾讯开放平台上来自社会各界的资源,就能集结产生出许多奇妙的“化学反应”。

据悉,为村以“连接,为乡村”作为口号,是一个用移动互联网发现乡村价值的开放平台,以“互联网+乡村”的模式,为乡村连接情感,连接信息,连接财富。

为村开放平台“连接”的方法,可以总结成“为村三式”。

为村第一式——移动互联网工具包。以任务设定和案例指引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村庄申请人和村委会成员,学习并掌握以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功能和基本的运营技巧,实现村里外出和留守成员的信息和情感沟通;高效、透明地实现村务管理、活动组织、通知下达、舆情上传等基层工作的互联网化呈现。

为村第二式——为村资源平台。通过整合腾讯内外部资源,汇聚来自社会各界愿意为村奉献的企业和个人专家,并按条件开放给已经掌握并可熟练运用移动互联网工具的村庄,因地制宜地进行资源的连接和匹配,为村庄创造连接信息、连接财富的机会。

为村第三式——社区营造工作坊。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为村团队每个季度都会举办一次社区营造主题的工作坊,选出6个对为村前两式能充分演绎并运用的村庄,整合优质且具有实战意义的课程,为他们村庄“一村一品”的商业化提供专业指导。沟通、财务、商业谈判、项目管理、领导力等等课程,都将以奖励的形式为村提供。而每个季度腾讯基金会都会拿出100万元作为为村创投基金,提供给在商战中胜出的村庄,这也将为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的精品化、品牌化、个性化打开未来之门。而这个为村创投基金,最终将开放众筹,让人人都能为自己看好的村庄助力。

(责任编辑/任廷会)

猜你喜欢

大歌侗族博物馆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博物馆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露天博物馆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