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集聚发展

2015-06-18尤近仁

纺织导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印染产业转型升级

摘要:本文提出了印染产业转型升级面临三个层面的制约和推动,从多个角度论证了产业集聚化是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印染产业集聚发展的准入原则和准入标准,印染产业转型升级中工艺优化、装备提升及产品升级的要求,印染产业集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努力探索一条适应行业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关键词:印染;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志码:A

Discussion on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and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Dyeing and Printing Industry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to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 on three levels, as well as the necessity of intensive development to the industry. The access conditions, the demand for process optimization, improvement of equipment and product upgrading, the importance of planning guidance and policy support were also researched.

Key words: dyeing and print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tensive development

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印染是纺织服装产业链中承上启下提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发展印染对做强整个产业链,形成和强化产业优势,进而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印染业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发展,具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体系,且拥有广阔的内需市场。但印染业规模庞大、产能过剩,产品档次较低、附加值不高,无法摆脱以量取胜的增长模式,竞争力仍不够强,当前各种要素红利逐渐消失,行业面临的制约日趋增多,所以加快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1 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的三个层面

印染产业转型升级面临三个层面的制约和推动,分别是宏观层面、区域层面和基本层面。即宏观印染产业链的集成化,区域印染产业的集聚化以及实体印染企业管理的集约化,加快印染业的转型升级绕不开这三个层面。

1.1 印染产业链的集成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从产能、销售量和出口额来看,把世界第二大纺织服装出口国意大利和第三大纺织服装出口国土耳其远远抛在后面。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越南、印尼、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国相比,除劳动力成本可能不占优势,其它优势都得天独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业链的集成化程度。加工对象从前端的纺织面料到后端的服装生产线;生产要素从各种染料、化学品和助剂;加工手段从印染设备、辅助设施到纺配、器材;品质保证从测试、化验、质检、团队研发到认证都已经完成了专业化配套和供应服务一条龙体系,优势十分明显。

1.2 印染企业管理的集约化

印染企业管理的集约化程度目前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算高,然而已经有一部分规上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对染整工艺参数如温度、湿度、张力、速度、密度、长度、门幅、含潮率、浓度、pH值、含氧量、液位等的实时在线检测。配套了染化料的自动计量、存储及配送,烧碱浓度自动检测及配加碱,pH值在线测控,均匀轧车三点轧余率检测,织物疵点和色差自动检测。定形机上配套了布面湿度测控、废气湿度测控、温度测控、光电整纬、定型时间控制、纬密检测装置、米克重测量等。开发应用数字传感器,软测量技术,智能控制以及网络现场总线测控(FCS)实现染整机电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将上述测控的子系统集合成远程诊断、远程管理的染整厂自动化综合控制系统,形成一体化、实时化的ERP/FCS网络信息系统。如山东康平纳集团研发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及装备,实现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运行;常州旭荣印染实现了染整自动化与ERP系统集成应用;宁波申州国际、宁波大千纺织建设智慧型针织染整工厂,实现机器换人的实践都是很好的例证,为工信部推进的纺织印染产业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提供了示范解决方案,也为实体印染企业管理的集约化作出示范,指明了方向。1

.3 印染产业的集聚化

印染产业的集聚化是印染业转型升级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十年来江浙地区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区域集聚的印染产业园,如浙江绍兴、萧山、江苏吴江、常熟等地,在集中供热、供水以及废水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起到了行业引领作用。如何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把产业集聚园区从提高发展质效、坚持绿色低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及打造企业品牌方面,推动印染产业转型升级,仍有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2 产业集聚化是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2.1 历史见证

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末印染行业曾出现过一波高潮期,江苏就有常熟、昆山、江阴和扬州等印染厂被誉为印染“四小龙”,许多乡镇企业和后来的民营企业也曾此起彼伏。然而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8年)以后,随着原材料、能源、人工成本升高,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环保要求提高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经济大环境的趋紧,企业负担加重,盈利能力下降,印染行业突然落入低谷,前后形成很大的反差,而且2014年企业毛利率比2013年又有所下滑。历史的经验说明,仅靠企业绩效难以支撑“强印染”的理念,改变投资推动的增长方式,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型,注重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2 观念更新

纵观印染行业的发展史,时至今日,印染的概念早已打破了以往前处理、染色、印花及后整理加工,各种面料在水里通过练漂剂、染化料的一系列湿热处理和干整理的条条框框。少水、无水印染新技术,冷轧堆前处理和染色,涂料染色、印花及泡沫整理,生物酶前处理和后整理,数码喷墨印花及各类电子传感测控技术都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印染行业已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化,行业拓展到更高层面和更宽领域,在新的历史重大转折时刻,靠某些中小企业单打独斗几无胜算,“大印染”时代是大势所趋。

2.3 重新审视

从经营理念看,企业接外贸加工的流程相对比较简单,从询盘报价到订立合约开具信用证,然后完成加工发运,凭提单和信用证就可以收到货款,虽然利润比较低,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眼下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致力于“海外接单、大陆生产、香港转口”或贴牌生产的经营模式。让这些企业经营者去从事投资大、风险高(同时收益也高)、收效慢的品牌运作,往往力不从心。随着“大印染”时代的到来,重新审视OEM为主的出口方式,加大市场导向力度,提高品牌的文化价值,促进品牌战略实施已迫在眉睫。如山东一些企业开始由OEM到ODM转型,从简单加工到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品牌经营一体化,从生产优势转向品牌优势,实现以打造自主品牌为出发点的创新运营模式。江苏盛泽引导企业参与流行面料和多层次新品开发,充分利用“绸都染整”集体商标打造区域品牌,提升整体形象。据此,转变观念借助区域性集聚平台,实现印染产业转型升级是毋庸置疑的。

2.4 产业安全

资源安全、质量安全和贸易安全是我国纺织业产业安全的重点,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是供应链管理的根本。产业集聚有利于产业安全和供应链优化,有利于构筑全面风险管理(ERM)体系和优势共享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资金风险(行业投资风险、融资风险),政策风险(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技术风险(技术创新、相关技术和核心技术能力不足),资源风险(资源循环约束及结构性矛盾),成本风险(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产能过剩、比较优势弱化),市场营销风险(贸易壁垒升级)以及人才管理风险(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短缺)等等。优势共享体系包括资源集约优势、科技创新优势、质保体系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品牌创新优势、市场营销优势以及物流优势等等。

此外,印染产业发展亦是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地域性制约(如《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出台以后的环境制约)日趋突显的需要和进一步拓展地域经济发展空间(如土地制约瓶颈)的需要。

3 印染产业集聚发展的准入原则和准入标准

通过确定准入原则和准入标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集聚发展做大做强。印染产业集聚发展的准入标准主要有项目规模及投入产出、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方面。通过准入标准的制订,努力打造升级版“纺织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3.1 准入原则

引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低碳经济的项目;引进有一定规模,行业带动力强,对现有产业链有提升的项目;引进技术水平先进,对土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综合效能好,有发展后劲的项目。要求准入企业做好四项工作:重视更新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重视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重视劳动力合理使用,提高企业社会责任;重视安技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2 项目规模及投入生产

3.2.1 准入标准

项目规模、投入产出指标包括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税收、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和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其中投资强度为单一否定性指标,其它为指导性指标。

3.2.2 立项要求

项目批准立项前必须通过环评、能评、安评和绩效评价。项目建设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设计,工艺布置先进、合理、完整,工艺装备先进,环保、安全措施齐全。分期实施的项目必须整体完成方案设计,经批复后方能分步建设。

3.3 资源消耗

3.3.1 准入标准

(1)达到国家环保总局《清洁生产 纺织业(棉印染)》(HJ/T185-2006)中清洁生产标准的要求及资源消耗(水、电、煤等)和污染物产生指标(废水量、COD产生量等)的一级标准。

(2)达到国家工信部公告的《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年修正版)》[工消(2010)第93号]中附表 1 的要求。

(3)达到《XX市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准入标准》的要求。

3.3.2 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

(1)使用园区的供热管道集中供热。

(2)做好生产中冷却水和冷凝水的回收利用,并配置练染设备废水的余热回收系统。

(3)推广高效低浴比气流染色机和气液染色机等新型染色设备。

(4)配置定形机余热回收废气净化装置,回收废气余热和油剂。

(5)做好设备和传热管道的保温,杜绝蒸汽和水的跑、冒、滴、漏。

(6)通过技术改造普及推广变频装置应用。

(7)实施创新发展和淘汰落后产能双轮驱动战略,凡不符合条件的落后设备和落后产能一律淘汰,不得入内。

3.4 环境保护

3.4.1 准入标准

(1)达到国家环保部《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的要求。

(2)达到《XX省印染企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的要求。

(3)达到《XX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的要求。

(4)达到《XX市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准入标准》的要求。

3.4.2 减排减污的具体措施

(1)入园项目规划设计中要做好清污分流、分质分流方案,配套污水预处理措施。

(2)加强工艺研究和创新,优选染料和助剂,提高上染率和染色牢度,推广新型前处理助剂,减少印染废水产生量和废水中污染物的含量。

(3)在同步推广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前提下做好中水处理后的循环利用,棉印染项目中水回用率要求达到30%,其它印染项目中水回用率要求达到50%,实现废水的递减排放。

(4)实现固体废污染物(含废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3.5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指标包括容积率、绿地率和非生产用房率(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设施),为单一否定性指标。

4 印染产业转型升级中工艺优化装备提升及产品升级的要求

4.1 工艺优化

印染产业的工艺优化就是由传统粗放工艺向创新集约型工艺不断升级转化。工艺优化离不开工艺装备的提升,离不开对染料升级和新型高效助剂的依赖,更需要以产品为龙头进行工艺的不断创新。

(1)前处理:高效短流程冷轧堆退煮漂一步法工艺,高温无碱(低碱)快速氧漂工艺,生物酶(煮练酶、皂洗酶、双氧水去除酶、纤维素酶等)处理工艺,低碱(含代用碱、茶皂素等)新型助剂的应用。

(2)染色:活性染料湿短蒸工艺、平幅冷轧堆染色工艺、涂料染色、气流(气液)染色(浴比可达1∶4),快速染色和高效水洗等工艺。

(3)印花:除平网、园网印花外,推广数码喷墨印花、涂料印花和热转移印花等。

(4)后整理:除轧光、预缩、柔软、起毛磨毛、水洗整理外,推广防紫外线、抗菌、远红外、防静电、阻燃、防污以及吸湿快干等特种整理。

4.2 装备提升

印染产业的装备提升要满足印染工艺的更新升级,满足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满足印染加工稳定可靠的要求,推进机电一体化进程。原则上国际先进关键设备要占企业同类设备一定比例,其它装备可采用国产先进设备替代,作为入园企业的准入装备。

4.3 产品升级

(1)由化纤面料为主逐步向棉及各类新型纤维混纺的多种面料加工模式转移,提高产品附加值。

(2)由机织面料为主逐步向机织和针织面料均衡加工模式转移,以适应市场对针织面料不断增长的需求。

(3)由里子布、起绒布为主逐步向服装、家纺、装饰用品和军需纺织品加工模式转移,规避产品同质化趋势和低水平竞争。

(4)由练染加工为主逐步向印花、精细后整理和功能性整理转移,提升产品档次,抢占纺织品高端市场。

(5)企业入园建成投产两年后,要求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值每年以不低于10%的比例下降,直至最终占企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超过50%。

5 印染产业集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包括印染业)在我国一些省区依然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为发展区域经济,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规划引导提供平台集合要素,倒逼企业资源整合“腾笼换鸟”,打造“布局园林化、产业集聚化、企业现代化、装备智能化、设备共享化”的印染产业园;另一方面出台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低转高”、“量转质”、“大转强”的转型升级。

5.1 规划引导

现以某地的总体规划为例,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对总体规模、基本要件、资金筹集、分段实施计划安排、启动后的效果评估以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作出统筹规划和安排。

(1)总体规模:根据印染产业的特殊要求(供热、供水、废水处理等)进行选址,确定分期实施的规划用地,企业家数,各类标准厂房、办公用房、辅房以及生活设施的建筑面积、排污容量、各类坯布总产量、职工总人数等。

(2)基本要件:集中供电、供汽、供水、供气(天然气);集中废水(二级)处理,中水回用处理,生产净水处理;生产厂房的标准化、格式化、智能化(含排气良好);管线布置的有序联系及网络化;功能区块标识明晰、道路平整畅通、布局科学合理。

(3)资金筹集:含前期五通一平、废水处理厂、中水处理厂、净水厂、管网系统、输电及电讯电缆系统、排放系统的资金安排。

(4)分段实施计划安排。

(5)启动后的效果评估:印染面料的年产量、销售额、节电量、节煤量、节水量、中水回用率、废水减排量。上述指标要符合我国“十二五”期间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降低16%,用水量降低25%,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8% ~ 10%)的要求。

(6)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审批问题、用地指标问题、排放口问题、周边环境影响以及集聚发展与企业当前整治提升的关系等问题。

5.2 政策支持

财税作为重要经济杠杆是政府对印染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支持的可行手段。

(1)税收方面:对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制定合适的出口退税率;对鼓励性产品或企业实行年度税收的减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对特定设备进口给予减免关税及抵扣产品增值税;给予地税方面的减免等优惠。

(2)财政方面:企业购置节能降耗设备,淘退落后产能给予适当财政贴补;对节能减排新技术的重大创新项目及能源重复利用的成果给予基金安排或奖励资金支持;对集中供热、供水以及废水集中处理的收费实行优惠;环保部门对环保项目及资源重复利用的改造给予排污费按比例返回。

(3)融资方面:对诚信优良企业给予贷款倾斜和利率优惠等资金扶持。

印染业也应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加强与政府决策层对话,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诉求,实现政企良性互动,努力探索一条适应自身特性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布局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强印染”的梦想。

6 结论

(1)印染产业转型升级面临三个层面的制约和推动,即宏观产业链的集成化,区域印染产业的集聚化以及实体印染企业管理的集约化。

(2)历史见证仅靠企业绩效难以支撑“强印染”的理念:行业发展早已拓展到更高层面和更宽领域,进入“大印染”时代;更新观念,重新审视,改变低附加值的加工方式,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确保产业安全和供应链优化,促进品牌战略的实施是未来印染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3)印染产业集聚发展的准入原则是引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低碳经济的项目;引进有一定规模,行业推动力强,对现有产业链有提升的项目;引进技术水平先进,对土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综合效能好,有发展后劲的项目。通过准入标准的制订,努力打造升级版“纺织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4)印染产业转型升级中工艺优化就是由传统粗放工艺向创新集约型工艺不断升级转化。装备提升要满足印染工艺更新升级,满足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满足印染加工稳定可靠的要求,推进机电一体化进程。产品升级要规避产品同质化和低水平竞争,抢占纺织品高端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

(5)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印染产业集聚发展,一方面通过规划引导倒逼企业资源整合“腾笼换鸟”,另一方面出台政策,加快推进“低转高”、“量转质”、“大转强”的转型升级。规划引导要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对总体规模、基本要件、资金筹集、分段实施的计划安排、启动后的效果评估以及需要处理好的问题作出统筹规划和安排。政策支持要以财税和金融作为经济杠杆给予企业扶持。印染产业也应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诉求,努力探索一条适应自身特性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毛志平.世界各国纺织印染行业发展情况[R].无锡:2013:1-5.

[2] 刘琳.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设备研究[A].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全国针织染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泰安:2014:3-11.

[3] 赵永霞.2013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聚焦“风险管理和供应链优化”[J] .纺织导报,2013(7):15-16.

[4] 尤近仁.定形机的余热回收及废气净化设备技术改造[R].无锡:2013:1-6.

[5] 尤近仁.低碳经济时代染整机械行业创新发展[R].无锡:2010:6-10.

[6] 尤近仁.印染行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策略[J].印染,2008,34(19):38-40.

[7] 尤近仁.染整行业技术改造中的节能降耗问题[R].诸暨:2009:79-82.

猜你喜欢

印染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一企一精品”,柯桥区印染 品牌全媒体推广活动启动
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
印染书香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指甲油X水DIY大理石纹印染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