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课程课题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5-06-18史俊巧李沁苡

文学教育 2015年7期

史俊巧+李沁苡

内容摘要:课程课题化教学模式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与课题制教学基础上结合课程实际情况而形成的教学模式。文章结合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的特点,对课程课题化教学模式环节设定、课题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课题覆盖面广,教学学时少的设计课程。它在扩大学生设计实践领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细分 课程课题化 餐饮空间设计

一.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的特点

餐饮空间设计是环境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功能的餐饮空间的设计与处理的能力,从而熟练的运用设计语言进行中餐、西餐、茶楼等餐饮空间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在对特定主题餐饮空间的功能配置、操作流程进行组合与规划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餐饮空间艺术的创造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整个课程涉及的领域很广,教学课时设置却只有64学时(其中包括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要想全面系统的讲解餐饮空间设计内容难度非常大,理论教学过多,学生们接受起来也很乏味,教学效果较差。

二.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与课程课题化教学的区别

传统课堂理论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全面的讲解与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布置课程作业设计,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与表现做出指导。

课程课题化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适时分解课题(可以是真课题也可以是虚拟课题)。在课题展开的不同阶段,依据教学目的,教师在设计阶段的开始,系统的讲解本阶段的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调研,即学即用。在完成设计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分段掌握理论知识,分组合作完成课题设计,目的性强,理论掌握有重难点区分,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提前感受在未来的职业中的设计工作流程与方式,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课题化教学在餐饮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1.课题选择与设置

课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重大事项”。这里笔者在课题前加上课程一词,主要是指在某一设计课程中,本文主要指在餐饮空间设计这门课程中的主要或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教师有目的梳理后结合一些实际工程项目,最终以课题的形式展现。以往的教学中单纯性把公司的实际项目导入课堂来增加教学与社会的互动,对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确实起到很大的帮助,但是大多数项目受客户的约束大,过于“功利”,学生都处于盲目的应对中,对一些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得不到全面的锻炼。因此在课程课题化教学的课题任务选择中,要谨慎选择。餐饮空间设计课程设计范围广,根据经营内容包括中餐、西餐、快餐、风味餐厅等;再加上经营模式与经营规模的不同,该课程的深度可想而知。所以笔者在此课程中导入课题化教学,通过不同子课题的设置来完成总课程的教学。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如果实际工程项目满足不了教学知识点的覆盖要求,教师根据需求自定虚拟课题来补充,虚实结合,大小适中,学生分组完成,再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总结指导。

2.课程课题化设计执行环节设置

课程课题化最大的优点就是使庞大复杂的课程,分解成若干个小的课题,有针对性的逐个学习,化繁为简,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化的实践设计内容,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较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收集一些与餐饮课程相关的工程资料,形成一个个子课题。并联系几个在行业内比较有实践经验的人参与教学形成一个课外指导教师团队,对分别选择了相应公司餐饮项目的学生小组给予一定的方案指导。

然后,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要讲解课程的主干知识,根据课程覆盖领域分解课题,形成不同的理论研究方向,也就是本课程中第一阶段子课题出现。同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子课题选择,完成课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全班进行调研报告汇总,在这一阶段中锻炼学生主动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学生相互之间互补学习。这样节约了学习时间,更能锻炼学生分析和沟通能力。

其次,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餐饮空间的不同种类设计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就是教师公布准备好的课程设计课题,学生根据调研或兴趣爱好选择课题进行设计,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般为8个课时),这是本课程中第二阶段子课题。本阶段的课题较小,例如餐饮空间中的水吧或者冷饮店设计,面积在50平方以内,功能要求相对单一。要求学生每人一组独立完成,并作出主要的方案图纸。全班进行综合评价。

然后,在完成上一个课题后,教师再次布置较大餐饮课题。例如独立的中式餐饮或者各种风味餐饮,经营规模较大,功能要求复杂的设计课题。学生再次分组完成(一般每组3-5人)。完成课题时间大约在4周之内完成。要求每组设计出较完善的方案,有较大创新,功能齐全,风格突出,并完成必要的效果图、平面图、立面图、分析图以及设计说明等,每组都要选择合适的形式展示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课外指导教师和课程主讲教师构成指导团队,辅助学生完成每个设计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方向的指引者、执行的辅助者,可以选择性的参与到学生团队中去参与设计。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的方案汇报,邀请课外导师进行方案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能力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进行作业展览与汇报。在本阶段中学生要对课题进行分析说明,阐述自己方案的形成过程、文化元素的应用以及材料选择等,这样的交流不仅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同学们对不同课题产生进一步了解。

3.课题完成评价标准设置

课程进行课题化改革,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设置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标准很有必要。设置合理的课题评价不但有利于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还有利于师生教学行为的良好互动。在课题课程化的教学评价中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生执行过程中的表现,当然学习成果的表现与汇报也非常的重要。这里完美体现了教学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在评价中,紧紧围绕餐饮课程的知识点和室内设计行业能力要素展开,全面评价学生对餐饮设计课题“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行业素养”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素质培养。endprint

理论知识评价。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而言,视觉表现的能力要比文案策划的能力好的多,故我们在本次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把文案书写也纳入评价标准,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文字与语言阐述讲解方案设计的立意、设计构思、成果。设计的最终效果是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外显,而设计效果的好坏除了与理论知识有关,还与专业技能掌握的程度有关。因此,我们对理论知识的评价应与专业技能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并注重理论知识如何通过专业技能在最终设计方案上体现。

专业技能评价。餐饮空间设计属于实用设计领域,好的方案就是用适宜的材料和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就没有意义,专业技能就是衡量这种“适宜表现的手段”,故此专业技能评价是本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本项评价中我们把立意草图表现、软件制图表现、制图规范、施工工艺、材料的选择等设计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把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元素提取、文案表达等设计为学生应掌握的“综合技能”。

行业素养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方案操控能力、与甲方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展示能力、行业创新能力等。在这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整个课题完成过程进行跟踪,才能做出客观评价。最后主讲教师汇总学生分别在每一阶段的成绩给出最终成绩。

四.结语

课程课题化的教学模式,无论是课题内容选择,教学环节的执行控制,还是课题评价体系的设置,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的扩大学生设计实践领域。以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设计方法和提升设计品质为直接目标,设计合理的课题评价标准,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课题化教学理念体现的是对教学实际与行业实际的尊重,以教学辅导团队合作、学生团队合作以及教学课题开放性为特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餐饮空间设计课程中的成功应用,对于课题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的其他课程的教学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大勇:基于工作流程的课题式教学设计与探索[J] 装饰 2010(6)91-93

[2]薛野: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6)82-83

[3]陈江:“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J] 装饰 2013(3)125-126

本文为攀枝花学院校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编号:JJ1381

(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