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上的吃空饷

2015-06-18萧乐

初中生学习·高 2015年6期
关键词:大余县空饷八旗

萧乐

关于“吃空饷”一词,《史记》曾记载:“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可见“吃空饷”是古已有之,且屡见不鲜。吃空饷,也叫吃空额,是指公职人员不上班照样领工资、享待遇的现象。在民众看来,吃空饷是权力者的专利,他们欲过问,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许正因如此,吃空饷与刑讯逼供、干爹现象、太监政治等作为中国传统特产,千百年来屹立不倒。

“吃空饷”的“饷”本意指军粮,引申为军人的俸给。所以,“吃空饷”本意是指军官虚报兵员冒领军饷,因此“吃空饷”普遍存在于古代军队之中。自古以来,每一朝的军队都有吃空饷的现象,吃的是士兵缺编的空饷。领兵的人,没有地皮可刮。所以,军官想发财,最适当的办法,就是吃空饷。这其间,当以明末与清末最为泛滥成灾。原因就是这个时期的军队,是国家按人头拨款,有兵额就有一份饷银。

明朝开国之时,朱元璋施行屯田制,目的是要军队的军粮、军饷都自力更生。但至王朝末年朱元璋的这一想法也没有得到实现。军队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只能虚报兵额,冒领粮饷。明遗民林时对在《荷牐丛谈》中说:“余在长安,班役多窜藉三大营,冒名支粮,每月至三四石,遇操期则请人画卯耳。”蒋臣在《无他技堂遗稿》中说:“京兵旧止空藉,凡负贩诸佣及各衙门班役皆是也,临点则募市人充之。”由此可看出,军队里有大量的兵员缺额,由商贩、衙役、佣工等普通人来冒领军饷。而有意思的是皇帝们心里都很清楚,因为军队吃空饷已经是当时的潜规则。只要你吃空饷不吃过了头,不离谱,执政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清朝中后期,吃空饷的现象愈发严重。甚至于清朝的军队吃空饷还吃出个名目,叫“荫粮”。根据大清军制,分八旗和绿营。绿营是汉兵,身份不及八旗尊贵,同一军阶,其待遇还不足八旗的三分之一,且一般都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空额,有的竟达到一半以上。于是将官通过吃空额来补偿,这就称为“荫粮”。大量冒充吃缺,导致军营实际人数严重不足,遇到上级检阅,便临时雇人充数,骑兵临时借马、水师雇寻渔民,堪为奇观。

官场的吃空饷,与今日官场的吃空饷大同小异。从中央到地方,官吏贪污腐败日益严重,所谓“官侵”“吏蚀”,手段之一就是“吃空饷”。 嘉庆十四年,工部书吏蔡泳受、王书常等人,在皇帝眼皮底下,采取假印舞弊、捏造大员姓名等手段共冒领银物14次,总计价值7万余两。

民国时期也存在着许多吃空饷的现象。1943年,由于吃空饷案发的江西大余县警察局,本来正式警官和警员只有123人,上报的名额却多达255人,这个比例堪比明末军队吃空饷的比例。而且,这些空饷发到大余县警察局,警员们没有得到一分,全部被局长郭焱冒领后折价变卖。因当时抗战,案件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这一幕,置于今天的官场,也只是寻常。

吃空饷这种现象是一种晴雨表。它的普遍出现,往往昭示着制度出现了某些特别重大的隐患,也表明了国家机器的锈蚀。人作弊,犹可治;制度作弊,除非推倒重来,否则无药可救。纵论古今,吃空饷的原因,不外乎贪渎,贪欲与利益共生,“吃空饷”并非中国特色,但中国特色的“吃空饷”却让我们瞠目结舌。

编辑/丁俊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余县空饷八旗
江西赣州市大余县城南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
岚皋破解另类“吃空饷”
大余县群众羽毛球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
八旗察哈尔的编立及其与清朝可汗间的关系
八旗之殇
吃空饷
查处“吃空饷”究竟难在哪儿
清代右卫八旗驻防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