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2015-06-18刘惠博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摘 要: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结合而形成的新型金融形势,发展势头势不可挡。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交易主体增加,并且由于互联网技术的特点,使互联网金融风险比传统金融风险更加的复杂。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和货币风险等类型。本文通过对这些风险的分析,希望能够有效防范和降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来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已经成为一种新型金融业态,其重要的特性是金融业结合了互联网“开放、平等、普惠、协作、分享”的特点,具有多元化的发挥发展趋势,使服务和金融产品参与度更广、操作更加便利、交易成本更低、规模效用更大。但由于互联网具有“互联网+金融”的双重特性,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比传统金融风险更加复杂,且难以防范。

除了传统金融风险的特点外,互联网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传染性强。互联网企业提供“开放、普惠、分享”的金融服务,而开放共享的特点也使金融要素和金融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快、范围更加广,任何一个人的网络节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传染到整个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金融系统。二是复杂性大。互联网信息系统需要较高的完备性和可靠性。互联网信息系统在提供快捷、普惠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任何漏洞都会提高因金融信息泄密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企业挖掘、处理和传播,金融信息,导致互联网节点增加,同时使可攻击点增加,从而增加金融风险。三是虚拟性高。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业务和交易几乎都是在网上进行,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易对象、目的、过程更加不透明,交易的标的是“虚拟化”的数字信息。四是时效性强。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远程处理金融业务,操作更加便捷,资金流动速度更加的快速,互联网金融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但一旦出现即使很微小的错误,也会借助互联网快速放大、传播,使得回旋余地小,补救成本大。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1.网络技术风险

当前,我国缺乏缺乏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并不先进的互联网金融设备支撑互联网金融,这存在着潜在的技术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安全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内生性的特点。在操作方面,交易双方人为失误、账户的使用权限不清晰、风险控制平台存在漏洞、企业与客户的信息数据保密性差等因素,都会引发互联网金融操作风险。在系统方面,密钥管理及加密技术不完善,TCP/IP协议的安全性較差,加之计算机病毒以及电脑黑客高手的攻击,都极易造成交易资金损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法律政策风险

我国已经出台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电子签名法》、《网上证券委托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新业务的的市场准入、资金监管、交易者的身份认证、个人信息保护、电子合同有效性的确认等方面法律规定。并且相关监管规定还处于滞后状态,致使在实施互联网金融业务时,一些人发展不正规互联网金融业务活动,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风险。

3.信用层面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即是信用,无论什么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都是对信用的风险评价。在信用风险方面,传统金融研究较多,并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然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用风险更加难以控制。原因一:资金需求方的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高虚拟性,是交易双方不需要面对面,而是通过网络来联系,没有通过央行征信系统,增大了查询征信等方面的难度。原因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风险。资金的出借方由于经营不善或者通过虚假增信和虚假债权等手段,也会造成信用违约。一旦大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破产,导致整个行业的灾难,消费者利益受损,影响社会稳定。

4.货币政策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将对货币层次、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产生影响。首先,由于Q币和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的出现,导致现实货币供应量不能被有效估算的话,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传统金融市场的运行及传导机制,产生货币风险。其次,互联网金融机构没有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将会削弱存款准备金等货币调控工具的力度。一旦出现大规模用户提现现象,却没有存款保证金保障,将致使互联网资金企业资金紧张甚至倒闭。

二、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是在技术层面,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要尽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降低因使用国外技术可能引发的系统不稳定和信息泄露风险,保护国家金融安全。在硬件方面,增加对计算机物理设备安全性的投入,加大对计算机系统的防病毒和防攻击能力的研发,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正常开展有安全的硬件环境;二是在法律风险方面。既要要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及其风险监管主体的法律法规,还要完善金融业务和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利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三是信用风险方面。首先要建立互联网行业内的征信体系,通过将具有不良信用记录和违约的借款人信息放到行业内的信息记录系统,使同行业的企业更快速高效的审核借款人信息。其次是尽快与央行征信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征信记录共享;四是在货币风险方面。完善货币风险管理,在未来虚拟货币和法定信用货币可能同时流通,就要尤其加强对虚拟货币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闫真宇.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14(12).

[2]何文虎.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4(10).

[3]刘楠楠.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11.

作者简介:刘惠博(1992.12- ),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2012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