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生积极心态 提升教学活动质量
2015-06-18张薇
张薇
【摘 要】针对当前技校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有厌学的现象,本文尝试在德育课程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打造学生的积极心态,提升课堂教学活动质量。具体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改革研究、积极教学活动的内在需求和积极心理调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学活动;心理调控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在技校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我校近期进行的教改研究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实践探索指明了方向。即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从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使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最终学会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一、积极心理学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视野
技工院校学生的厌学现象是当前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实施核心能力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厌学是指学生在消极心态的影响下,产生厌恶学习的心理,包括厌学态度、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少兴趣,学习不主动;二是缺少自信,定位不准确;三是缺少自制,容易受干扰;四是缺少理想,努力不持续。心病还需心药医,我们除了通过改善客观外在的条件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或者采用心理干预的办法来消除厌学这种消极心理状态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只有从厌学者心理上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信、自制、自强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才能从源头上彻底地解决厌学这一问题。在这一层面上,积极心理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最有益的启示与依据。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的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关注如何更好地促成人类的天赋和潜能的发展。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积累、遗传了大量的“积极基因”,而在社会化过程中,由积极基因所决定的心理元素被激活而发展成为积极的心理特征、心理品质。比如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表现欲、好强心、独立意识等,都是人的积极的心理因素的具体表现。而积极心理因素恰恰是人赖以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学习心理行为水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消除技校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可以为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维度的拓展,促进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积极心理教学活动是提升课堂质量的内在需求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高水平。”实践证明,积极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乐学进而好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下面以德育教学为例,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契合点,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1.巧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产生积极心理暗示
在德育教学中要渗透积极心理,首先应该创设积极的课程氛围。我们尝试在教室环境的设计与布置中加入积极心理的元素。例如《修身方略》课堂上,可以在班级墙报或墙壁上设计“心愿树”,让学生用简单的词或者句子表达出内心希望习得知识和技能的愿望。并将学会学习、学会管理时间、学会沟通、学会控制情绪等与修身方略有关的内容充分运用起来,时刻提醒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这样不仅拉近了生活与教学的距离,更有助于学生产生“我要学”的积极心理暗示。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具有特定的作用,要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巧妙设计单元项目的导入情境尤为关键。在学会沟通项目的学习中,可从技校学生的生活点滴入手,创设录像情境。录像展现身边同龄人交往琐事,引起学生共鸣,大家有感而发,“完全是对牛弹琴!”“究竟怎么回事?”“如果是我……”借助视频,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使他们形成一种探究竟的心理暗示,并强化为学习动机,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调适活动层次,激活学生产生积极心理体验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对个体发展有着催化剂作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品格各有差异,教学活动层进式设计能有效增加学生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技校的学生,他们先前的学习体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在课堂上,他们对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于成功的渴望,表现出自卑多疑、态度消极等特征。因此,教学活动设计要面向学生整体认知水平层层递进:适当降低教学起点,深入浅出,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心理体验的同时不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在加强时间管理章节的教学中,我们跳开空洞的时间轴之类的概念,由朱自清散文《匆匆》的朗诵导入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对于“时间是什么”这个简单问题,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回答,这时候,教师有意识地请平时比较内敛的学生代表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鼓励,使其乐于融入课堂的学习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大家热情参与下,布置任务,引出视频案例——阿东杂乱的一天,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职员阿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借助小组活动,学生根据各自特点分工,如脑子灵活的负责收集信息,笔头功夫强的负责整理材料,能言善辩的负责口头汇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每位成员都有责任感和成就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而提出“该怎么安排更合理?”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设计方案归纳出象限法的要点,并指导学生在日常实际中应用,使课堂知识技能更好地内化。这一过程遵循了学生认知行为能力发展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活动难度设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是学生“踮起脚,够得着”的。如此一来,学生群体群情激奋,形成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使其解决问题的欲望和行为本能得到激活。
3.变换活动形式,协助学生产生积极心理激励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需求不可能完全靠自己来实现,其中大部分是从他人那里获得满足的。技校学生特别渴望他人的关注、欣赏和信任,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鼓励。在选择教学活动方式时,引入小组学习、团队比拼,扩大学生参与面,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接受同学间的肯定与批评。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改变传统师生授受的被动局面,大大拓宽了学生接受激励的渠道。
德育实验课堂,学生按组就座,许多活动以小组形式展开。例如“寻找情绪控制方法”就是采用小组学习开展。在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在小组学习时,小组成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提出各自的方法,然后接受组员的肯定与质疑,最终确定最佳方式。教师不断巡视与指导,及时表扬与纠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从教师和同学身上获得帮助,树立自信,激励他们下一步学习。在小组学习后,教师组织各组展示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对于那些思考问题还不够成熟的学生,只要参与都给予鼓励,并把他们的参与同集体解决问题的成功联系起来,形成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
三、积极心理调控是完善教学活动的有效保障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顺利与否有赖于学生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善于进行课堂调控,激发学生产生最佳的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达到情感互动,保证教学效果。
首先,激情传递正能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与心理状态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对厌学纪律涣散的学生采取板着面孔,目光凶狠,严厉训斥的态度,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相反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态,导致要么闷不做声,要么公开对抗的结果。相反,教师关切的目光,鼓励的话语“我们班的小诸葛今天怎么了?”“身体不舒服?”“还能坚持吧!”会引起该生的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态,愿意尝试配合投入学习。因此,教师上课过程应当精神饱满,举手投足散发着教学热情与积极性,并以此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碰到困难无法突破,教师给予以正确示范,形成正面引导力量,让学生有信心继续探索。
其次,灵活运用点评艺术,改善学生学习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反应,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其积极性。尊重和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与想法,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教学心理环境。例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隐形的帮助,消除他心理上对学习的一种挫败感,建议他寻找帮手一同参加任务的完成;对于优秀的学生评价重在“为什么好”的原因分析,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做法供大家学习,借机树立榜样;对于表现弱的学生应重在“应怎么样”的建议和展望,刻意弱化他的不良表现,而描述出一个远景,鼓励他可以怎样做、相信他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借机强化其信心,并从态度上给予充分认可。对于听众以及场面的控制也是点评的范围之一,所以教师要注意点面结合,对于突出者要关注,即使是捣乱的同学也可感谢他们活跃了气氛,使之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教师教学点评是一堂课的焦点,也是学生的期望所在,我们要在点评对象的确定、点评层面的区别、点评时机的把握、点评风格的锤炼、点评效果的反思等方面进行不断追求和钻研,最大限度地使学生领悟是非对错,改善学习心理品质,体现出乐学、愿学、勤学、会学、善学的特点。
最后,多渠道行为调控,发展学生学习的潜力。对课堂教学而言,教室周围的环境、教师讲课的声音、板书、直观教具的出现和使用等,都可以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教师要善于运用注意规律消除和克服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不良心态,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来组织学生的注意,多渠道开发设计教学内容,因势利导调控各项教学手段,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记得创新能力项目公开课,窗外突然传来刺耳的声音,学生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纷纷想看个究竟。这时候,只见教师走到窗边很夸张地描述了窗外发生的车祸,并针对该班汽车专业的特点,顺势引入问题怎样才能减轻汽车碰撞损坏程度,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注意从窗外回到了课堂,产生了探究汽车奥秘,改良汽车装置的想法。这种积极调控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条件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激发他们学习创新潜能。
积极心理学的实践研究表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追求教学精致化的系统工程,同时要重视学生心理层面。教师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着眼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力量,赏识学生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树立信心,体验成功,学会交流,学会积极行动,最终帮助和引导学生开发自身潜能,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从源头上切实地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教与学的和协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 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4期
[2]韩云萍,王跃,朱丽芬.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7期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