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6-18蒋焕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股权结构上市公司

蒋焕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股利分配作为股东分配公司利润的一种方式,不仅备受上市公司各大股东的关注,也成为了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重要参考。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为我国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股权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际上市公司也在不断的增加。股利分配政策作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实现和稳定发展。同时,科学、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还能更好的吸收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因此,科学、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

随着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也直接关系到了投资者权益的分配,由于许多上市公司操作的不规范,这也导致了许多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0年-2012年,就沪深上市的公司实施现金分配的数量分别为856家、1006家、1306家,分别占当年沪深实施分红上市公司总数量的52%、55%、63%,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采取现金分配的方式。其分红的数额也不断上升,分别为4985亿元、6045亿元、6300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为 27%、36.65%、32.56%和 30.01%。从图1、图2我们可以看出,业绩的不断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及分红数额越来越大。

从分配总额来看,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分配的股利金额达到了642亿元,这是以现金分红方式分配股利数额较大的上市公司之一。从每股分红情况来看,曾经创下A股分红最高纪录的贵州茅台公司,2010年该公司以每十股派出23元的利息。与此同时,股利分配政策中也必须考虑分红的指标,同期银行利利率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据统计,每股分红超过3.5%的上市公司不少于10家,相比当年的同期存款利率还要高,这也说明了一点,这些上市公司投资者的收益比资金存放银行的收益还要高。相比较国外一些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以及现金分红的比例仍然偏低,就2012年而言,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为30%,而2011年平均股利支付率也仅为32.56%,而国际成熟证券市场这一指标一般在40%到50%。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

1.股利分配受融资行为的影响

一般而言,成熟的资本市场中,现金股利的支付是对使用股东资金的回报,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不会受到再融资行为的影响。

如2012年对黑龙江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21家上市公司中,股利分配受到融资行为影响的上市公司有4家,占被调查上市公司数量的19.05%。北大荒的2008-2010年间,上市公司增发了股利,而且这三年间都进行现金分红。2010年,万向德通过增发股票,增加了公司的股本,同时还对公司的投资者进行现金分红,对公司的投资者给予一定的回报。除此之外,亿阳信通也采取了上述同样的增发股票方式,对公司的股东给予了一定的现金股利分配。

2010年,亿阳信通通过发行股票进行了融资,当年又向股东支付了现金股利。哈空调在2009年增发了股票,当年又进行了现金股利的分配来回报投资者。

2.超能力派现象存在

超能力派现象主要是指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恶性分红”、“出血分红”等各种不正常现象。超能力派现象也是指上市公司没有综合考虑公司的现金流量和经营状况,超出公司能力进行异常分红。超能力派现象也表现为每股现金股利高于每股收益或每股经营性净现金流量。这也可能造成公司分红金额超过公司当年利润,甚至有些上市公司利润为负,其仍然会进行高额股利分配。例如:保利地产(600048)制定的2013年的利润分配中,其每股现金净流量为-1.33元,但是反观其公司的每股派发股利却高达0.215元,这也是其超能力派现象存在的突出表现。

上市公司的这种超能力派现象的存在其实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它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现金流量,引发公司的财务危机。也会导致上市公司在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时,因现金的不足而丧失机会,导致了公司的收益受损,这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利益损害。

3.不分配公司数偏高

总体而言,不分配上市公司的数量仍然较高,上市公司如果长时间不分配股利,那么该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也会减少对该公司的投资额,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使证券市场变成一种投机市场,证券市场也就失去了本该发挥的作用,资本市场的也会发生动荡。因此,应该积极鼓励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让投资者的投资能够获得一定的回报,提升投资者对投资上市公司的信心,也需要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能力,以及选择合适的机会投资,以使证券市场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从上表可以得知,虽然我国2009年-2013年上市公司的不分配的数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不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仍然较多。虽然看似是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数量呈现上升,但实际上是因为上市公司的数量增长较快的缘故。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

1.健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建设,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当前关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暂时是空白的,仅在证券体系中有着一些相关的法规制度对股利分配进行了规范,但是证券体系中的法规制度由于不具备权威性和强制性,因此,其约束规范力度也是十分不够的,制定和实施一部适用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法律法规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针对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设立专业的权益保护部门。专业负责中小投资者的诉讼请求,并及时对这些诉讼请求进行跟踪调查,最终对其加以解决。

其次,建立中小投资者集体诉讼机制,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股利分配的违规行为。这一机制主要是用于防范企业大股东的恶意套现行为,以建立合理、合法的股利分配秩序,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最后,不断探索和建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各种程序、操作流程和监督管理等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的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2.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股票股利的规范

证券监管部门具有着对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分配的监督规范功能,其对于上市公司股票股利的规范发展是有着重要作用的。股票股利分配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分配的公平性。在我国的众多上市公司中,基本上都是采用送股的股利政策,通过送股以留存公司收益。这种股利政策有利有弊,如果上市公司有着可长期发展的良好项目,这种股利政策无疑是会给投资者和公司带来巨大收益的。但是如果该上市公司没有这种好项目,依然采取这种股利政策就有可能造成股本的过度膨胀,为公司发展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基于此种情况,本人认为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分配政策进行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对股票股利进行规范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证券监管部门应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定送红股的最高比例。证券监管部门在确定某个上市公司定送红股的最高比例时,应首先对该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定该公司是否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针对经营状况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上市公司应允许其通过股票分割的方式来进行收益留存,当然该种方式的运用也需要经过政监会审批。

第二,证券监管部门应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表中明确的披露股票股利政策相关信息,尤其是转化为股本的留存收益用途和相应投资方向等相关信息,以让股东和证券监管部门了解公司动向。从而降低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保证上司公司的留存收益用于正当投资。

3.加强股利分配相关信息披露力度

在我国的很多上市公司中,股利分配相关信息的披露力度是很欠缺的。它们在宣布不分配股利信息时,往往对于不披露的原因是很少涉及的,一般都会用类似“为公司长远发展考虑”这样的语句来进行说明。这显然是不行的,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份持有者,其对于公司的运营动向信息是有权利了解的,其对于不分配股利的用途也是应该清楚的,这实际上对于投资者是不公平的。因此,本人建议证监会针对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要强制其披露不分配股利的信息,包括披露不分配股利的原因、用途等。而对于申请配股的公司,证监会不仅要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配股方案,也应披露配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4.上市公司应准确把握股利政策选择的时机

上市公司应遵循生命周期理论对公司的相关战略转型进行选择和把握,要成功抓住公司关键转折点促使公司由成长期转化为成熟期。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股利政策选择的时机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上市公司应不断的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自己出现市场份额较大,市场地位稳定,利润空间变小、赢利能力降低、企业现金流量充足等情况时,就表明自己已经步入了成熟期企业的行列。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的转变也就成为了必然趋势。上市公司也必须及时转变自己的股利分配政策,将股利政策转变为高股利支付率政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的股利政策等主要形式。

参考文献:

[1]Jingfeng Xu, Ming Zhou. Optimal risk control and dividend distribution policies for a diffusion model with terminal value [J].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 2012, 567-8.

[2](美)斯蒂芬·A.罗斯(StephenA.Ross)等著,吴世农,沈艺峰等译.公司理财[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美)罗斯·L.瓦茨(RossL.Watts),(美)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Jerold L.Zimmerman)著,陈少华等译.实证会计理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4]李增福,唐春阳.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业差异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4,05:71-75.

[5]唐小英,周宗放.关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探讨[J].财经科学,2003,01:110-114.

[6]易颜新,柯大钢,王平心.股利分配动因与股利决策——基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决策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08,04:45-54.

猜你喜欢

股权结构上市公司
万科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分析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终极股权结构、分析师跟进与股价同步性实证研究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金融企业的股权结构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