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大花必定写进中国电视剧史的人物画廊

2015-06-17曾庆瑞

鸭绿江 2015年6期
关键词:谍战喜剧

曾庆瑞

电视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总制片人吴毅透露,2013年初,他在看过编剧郝岩拿出的十万字大纲后,就感到,这部作品,就是他继《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八年之后,所期待已久的突破之作。他毅然做出决定,坚决打造这部数十年难遇的优秀题材。看完戏,可以认定,他们的创作意图是在于演绎真实历史视角下的人性价值。通过独特的拍摄手法和细节运用,不仅使场景和人物性格、心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将剧中小人物形象的生活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相对于被“无所不能”等作品充斥的谍战题材,《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摒弃固有的思维模式,将目光转向战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在意义上早已超脱了普通作品的简单叙事。同时,他们也确实希望用天然小人物的亲切感改变观众对于抗日“雷剧”“神剧”的抗拒和反感,再度正视这段烽火弥漫的岁月。吴毅在这部电视剧的首播发布会上向观众解说他们的创作初衷是:“现在的谍战戏已经越走越窄了,要么就是情节对情节,或者是桥段对桥段,谍战作品没有承载一个人物塑造的路。所以王大花的意义就在于她是综合了一个多元素的东西,不仅带有喜剧效果,同样有励志的元素,作为谍战戏又有天然情节性的特征,所以我觉得这是在类型上的突破之作,有可能成为风向标的这样一个作品。”

不过,导演简川訸在发布会上说,他认为,这部电视剧故事的核心是爱情。他是用导演爱情戏的思路来导演这部电视剧的。说真的,这不对。这就是一种“形象大于思想”的文艺创作现象了。就是说,作品里的艺术形象所呈现出来的客观意义,大于超过了创作者主观上的原先的创作思想。毫无疑问,这部电视剧故事的核心,不是爱情,而是展示王大花和她的战友们,夏家河、韩山东、江桂芬、“密语者”、李巡捕,还有那位苏联女特工伊莲娜,一个个不大的小人物,在残酷的抗日战争中,潜伏在敌占区,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追随崇高、践行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气概。就是王二花,一个普通的落难为洗衣妇的女人,面对日寇酷刑折磨,为保护共产党爆炸日寇占领军军用码头的秘密,宁死不屈,惨遭杀害,也展示了中国人精忠报国慷慨赴死的坚贞情怀。剧中演绎的爱情,包括王大花和夏家河的爱,江桂芬对夏家河的爱,甚至于孙云香对夏家河的单相思,都不是全剧的戏核,都只是连缀在这样一条叙事主线上的一根根副线或者支线。

遗憾的是,这样的导演阐释,在误导观众对这部电视剧的解读。比如,互联网上就说什么“闫妮以一个霸气侧漏的女汉子形象震撼出场,被初恋夏家河捆绑床咚的戏份也让人大跌眼镜”;于是,有媒体就图文并茂地大肆张扬这所谓的“床咚”,所谓的“大虾组合高能床咚”了。殊不知,对于第一集就震撼上演的捆绑“床咚”,不少观众就调侃说:“请保持这样的耻度不要停,虽然群众表示喜闻乐见但是请放开萌萌的大花让我来!”我专门找来郝岩的原著小说,发现作者真不是这样写的,我说这样的编剧,后面一直写得正气凛然的东西,怎么可能去打这样的擦边球,我说不可能,事实证实了我的猜想。但是,还是媒体甚至说:“闫妮所饰演的女汉子王大花和她的‘被咚之路还有多长,之后又将还有多少笑料,都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部分。”有媒体还说,“虽然故事以主角王大花的视角展开,但剧中王大花与夏家河的感情发展仍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闫妮张博的‘姐弟恋情节话题不断,更有网友戏称闫妮大部分作品的男搭档都是‘小鲜肉,……现在又将张博‘收入囊中”。直到4月6日的《新京报》专访文字还用了一个大字的套色的标题说《双面闫妮  有颗少女心  好配小鲜肉》,把一个好端端的演员也描绘得这么色迷迷的,肉麻麻的。这,其实是伤害了这部电视剧!

这说明,我们特别需要花力气解读吴毅说所的这部电视剧的创新。

这部电视剧自己定位是“谍战”,导演说的是“谍战悬疑喜剧”。有媒体说是“一部既惊心动魄又笑闹诙谐的谍战喜剧”,是“笑闹谍战”;还有说是什么“花样谍战”的。我觉得,还是剧组挂到百度条目的说法“谍战”,即抗战“谍战”最准确,最恰当。

不能说它是“喜剧”,或者什么“笑闹诙谐的谍战喜剧”“笑闹谍战”“花样谍战”。剧中的艺术形象即人物的性格和戏剧动作、戏剧语言,还有故事情节、环境氛围,有时候因为具有幽默、滑稽等等喜剧元素,而在某种风格上具有类似于喜剧的某种喜剧意味、喜剧色彩,但在整体上,它不可能是作为戏剧作品审美类型一种的喜剧。从戏剧矛盾、戏剧冲突的性质看,从艺术审美、艺术认知的性质来看,《王大花的革命生涯》都不是喜剧,而是正剧。要承认,人类艺术史上,你找不到这样一种用喜剧艺术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灾难,诉说中国人民大众饱受苦难,歌颂中华民族抗日的英雄故事的崇高和悲壮的作品。人类艺术史上用来阐释喜剧艺术的全部范畴,都无法概括和表述这样的灾难和苦难,无法赞扬和歌颂这样的崇高和悲壮。事实上,你也不是喜剧。不信,我们可以做一个量化的统计,看闫妮在王大花身上注入的性格上的幽默、滑稽等喜剧元素的外化表演,在全剧36集的总计场数、总计镜头数和总计时长数里,有多少是喜剧的?它占了多大的比例?还有,我们看戏的时候,在总计场数、总计镜头数和总的时间长度里,一共笑了多少回,这又占了多大的比例?我们还可以做一个定性的测试,就是说,在王大花和青木正二等日寇斗争斗得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时候,斗得你看戏的人心灵深为震撼和感染,以至动情动容、热泪盈眶的时候,在小货郎、韩山东、夏家河、江桂芬、李巡捕,还有伊莲娜,以及王二花,前赴后继壮烈牺牲的时候,我们笑得起来吗?而笑,恰恰就是喜剧审美的一个终极表征。要是一部电视剧中所有最为重要的戏剧情景不能引人发笑,我们还怎么能够说它是喜剧?再简单地做一个设想,如果这部电视剧文学剧本的基本面貌不变,女一号王大花不是闫妮扮演,换一个不是闫妮这个类型的别的演员来出演,还会有这种喜剧元素,还能铁定地叫它是喜剧吗?

至于《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完全区别于“抗战雷剧”,容易鉴别,我就不说了。我想说说这部电视剧在谍战剧上的创新。

综合主创编、导和总制片人的艺术设计和题旨构想,《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另辟蹊径着意创新是在于:剧中一号主角不像一般谍战剧是男人,而是女人王大花;这个一号主角不像一般谍战剧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高精专人才,而是王大花这样一个离大连不远处的花园口小镇上一家小饭馆王记鱼锅饼子店的掌柜,一个近似于村妇的小女人;这个小女人没有像一般谍战剧的主角那样受过隐蔽战线特工工作的专业训练,进戏的时候甚至还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硬是不认识电台,总说电台是“戏匣子”;这个小女人不像一般谍战剧那样一进戏就是地下党员,她是从懵懂上路到执意跟随再到参加斗争坚决追随再到宣誓入党逐步成长为隐蔽战线的巾帼英雄的;不像一般谍战剧过于传奇,王大花参与的都是接着地气的神圣的抗日斗争;王大花还证明了,谍战剧中,小人物也能成长为大英雄;王大花也证明了,谍战剧中,小女人的爱情也纯真。

按这样的艺术构思,《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就不再拘泥于老套,不再将故事置放在传统谍战叙事的焦点,即日寇重要情报的截获、日寇重要行动的破坏、保卫地下党组织的安全、剪除叛徒惩治敌酋和汉奸等等激烈斗争的强情节的铺陈和快节奏的驾驭上,即所谓情节对情节或者是桥段对桥段的老套叙事上,而是扣紧“革命生涯”四个大字讲故事做文章,用王大花的成长过程,来铺排抗日战争最后几年大连地区地下隐蔽战线里中共特工对日寇和汉奸展开的殊死搏斗,展示中国人民战胜日寇的英雄业绩。

这就回归到了电视剧艺术的原点——电视剧艺术是人的艺术。回到了原点,《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艺术叙事就可以以王大花的艺术形象塑造为核心,充分表现她的性格特征,展示她的命运变化,让这种性格的发展和命运的变化来推动剧情发展了。

看这部电视剧对王大花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她的革命生涯的故事讲述,我觉得有这么三个特点:

首先是,她从低洼的起点出发,向上攀登,即使开始步履蹒跚,更多时候是荆棘丛生,最后还是到达高峰,显得本色,也本真;必须,也必然;令人信服,也让人们敬重。我们看见了,在起点上,王大花的造型设计、着装扮相、言谈举止,就是一个土得掉渣儿的小地方的下层社会的女人。她聪明,会把鱼锅贴饼子做得满镇飘香,还香飘镇外;还知道经营,不雇员工,小饭馆里红案白案一手包,只保留夫妻店的状态。然而,丈夫唐全礼虽然被她爱得也管得服服帖帖的,她却不知道这个唐全礼竟然是个共产党的地下党员,还当了叛徒,花园口十几位地下党员就是他出卖的;她也不知道,地下党的夏家河带着电台来跟韩山东接头办移交,接头地点就是她的小饭馆。新生涯的起点是她倾家荡产营救无效唐全礼还是被日本侵略者枪杀了,起点上的动力是她要刑场上有人替死自己却活下来了的夏家河给她一个说法:唐全礼是怎么死的?是不是他们的地下党?她手上的底气就是夏家河埋在废窑里的她称之为“戏匣子”的秘密电台。她的愚蠢也是机智,就是把“戏匣子”当作行贿的礼物送进了花园口警察署刘署长的家,后来看刘署长没有救出唐全礼的性命,又立即从刘署长家里取回来这部电台。她的决心表现在,带着儿子钢弹到大连投奔三妹三花和三妹夫孙世奇,一边设法谋生一边找说法。夏家河、韩山东,尤其是夏家河身为初恋情人又以逃婚让她情感受伤做人蒙羞的角色,现在出现在她身边,按创作者给他们配置的人物关系,这两个男人成了牵引着她开始新生涯的人。还有青木正二,大连日寇警察部部长,在进大连的关卡相遇,从此成了她新生涯里的死对头,推动她的性格和命运变化,也推动剧情发展,两个人斗智斗勇,直到这个故事结束。王大花的新生涯继续展开,是到大连以后。在大连,地下党特派员小货郎为保护和转移电台英勇献身,苏联特工伊莲娜为保护夏家河跟江桂芬的电台慷慨赴死,还有她妹妹三花被日寇糟蹋不堪受辱自尽,二花为掩护地下党和自己大姐爆炸日军海港码头的秘密被青木正二手下木户英一残酷杀害,更有他们地下党的小领导韩山东被捕后惨遭酷刑英勇就义,都在王大花的心灵深处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国仇家恨的血泪记忆,就像这部电视剧的片头曲《关东女》唱的“爱恨情仇在心底”,她于是奋起斗争。虽然她还是“爽利真性格,娇憨小脾气”,还是“善恶凭感觉,心情看天气”,毕竟今非昔比,硬是在青泥洼街上的“温情小饭店”里,安排“精心大酒局”,做着抗日救国的大事业了。一番既娇憨又精明的周折之后,她把电台交给了青泥洼街上地下党隐身的牙科诊所里的夏家河和江桂芬。为保护电台的手柄和儿子钢弹,他和夏家河一起杀死了日本鬼子荒井。几乎是身手笨拙,还是接受地下党的任务,用计协助锄奸,杀死了苏联叛徒叶甫根尼。还有就是利用给青木正二做鱼锅贴饼子的机会,接近了敌酋,成功地窃取截获侵华日军情报,偷盖地下党送人出关证件上的公章。在她终于宣誓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隐蔽战线抗日战士的以后,就有了送炸弹引信进码头和送定时炸弹上运送金刚石和敌酋一位将军的海船的壮举。尤其是炸船。她勇敢地把定时炸弹送上了船,刚安装好,因为汉奸邵登年从望远镜里发现了她而提前开了船,她也曾惊恐过,就在轮船爆炸前一瞬间,夏家河突然出现,拉着她,一起纵身跳进了大海。这以后,韩山东暴露,不幸被捕,酷刑折磨后,壮怀激烈,英勇就义,深深刺痛了王大花。依旧是爱恨情仇,驱使她完成了自己革命生涯中的一次决定性的精神升华。战友夏家河、韩山东、江桂芬,敌酋青木正二,汉奸邵登年,成了创作者给王大花身边配置的最重要的关系人物。他们的文化使命是从正反两个方面促成王大花的精神升华,他们的叙事使命则是将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故事引领到最后的辉煌。这样的革命生涯,第三阶段,是王大花用王三花的名字跟已经被地下党控制的孙世奇假扮夫妻,回到花园口,完成“天火计划”的情报和人员转移护送出关的任务,为苏联在1945年8月6日出兵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战胜日本侵略者,做一次最后斗争。王大花变了,作为“大连客栈”的老板娘,旗袍装高跟鞋拎小手袋是她的衣着标志。她有文化了,不仅字写得漂亮,谈吐也相当得体,还能够用惊人的记忆力熟记十六位潜伏在关外的地下党员的详细资料和战后她与夏家河、江桂芬三位潜伏在上海和重庆的资料。她冒充花园口宪兵队长山口的身为军医院院长的太太,在病房里和派来传递“天火计划”情报的地下党联络员“密语者”接头获得情报,又在夏家河、江桂芬还有李巡捕的配合下,跟山口、最后是青木正二,还有伪装的日本特务麻姑,以及汉奸孙世奇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密语者”、李巡捕、江桂芬的先后牺牲更加激发了王大花的报仇杀敌光复河山的凌云壮志。于是,进入了最后的决战。全剧最后那场大连客栈爆炸的戏极为精彩地上演了。她跟夏家河争抢一个与大连客栈及青木正二等敌人一起在大爆炸中同归于尽的结局,为抗日战争,为民族解放,为革命,大无畏地牺牲自己生命的机会。在夏家河深情地为她戴上结婚戒指后,被夏家河智慧地支开脱身,最后完成了“天火计划”情报的转送任务。“大连客栈”爆炸起火,浓烟和火光升天的时候,王大花眼看自己的亲人夏家河蒙难牺牲,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非一般常人所能忍受,然而,作为地下党的一名坚强战士,王大花忍受了,继而化悲痛为力量了,最后胜利完成任务,迎接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应该说,此举,王大花建树的是丰功伟绩,然而,她还是一个小人物。最后的尾声,是精心设计的。时间到了1950年,在上海,她依照组织的安排,在她潜伏的照相馆里,还是一名普通的照相师。而她会照相,就是烽火连天的日子里,从他心爱的人夏家河手上学来的。一个小女人,对于地下党的特工,什么也不懂,却在严酷的战争年月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隐蔽战线的战士,这故事,他们创作者团队讲起来,讲得自然,讲得接地气,讲得合情合理,丝毫也不矫情做作,真的显得本色,也本真,令人信服,也让人们敬重。

讲述王大花革命生涯的故事,它的第二个特点是,在攀登高峰的过程里,王大花树立信仰并且坚守信仰,追随崇高并且践行崇高,是她坚韧不拔毅然前行的巨大动力,也是她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强大精神支柱。这也是这部电视剧有别于一般谍战剧的地方。电视剧写人,是一定要写得深入骨髓,揭示人性里最为深沉的东西,让真善美的人性闪耀光芒的。

第三个特点就是,她革命,她也恋爱,她渴望跟夏家河结婚、建立家庭,甚至还会跟夏家河身边的别的女人比如江桂芬争风吃醋,在跟夏家河撒娇的同时,也跟夏家河又吵又闹的,但是,剧中一个男人三个女人的感情纠葛,不同于一般的谍战剧,她们的爱纯洁、真挚,没有情色元素,没有床戏,甚至没有过多的亲吻一类的肌肤之亲,一点所谓的性心理暗示都没有,一般谍战剧的“美人计”“美男计”全都没有踪影。她和夏家河信奉的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抗战胜利前夕,他们眼看可以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了,却不料,为了这伟大的胜利,他们必须有一个人要以牺牲宝贵的生命作为代价。于是,有了死亡前走向浴火之路的争夺。为了民族解放,为了自由,他们选择了诀别!这时候,他和她的形象,都是伟岸的,崇高的,高山仰止,千秋万代,死去了的、活着迎接了胜利的,他们的爱情都是伟大的。这部电视剧的片头和片尾的两首歌《关东女》和《无色花》,说到王大花的爱情,挺感人的。比如说,“一句话,传心曲,说声爱你准爱你”,“定情三分钟追你一千里”。又比如说:“我是花一朵,明净无颜色;苦等许多年,谁人来着墨?莫说我胆小,只怕你怯懦;女儿不纠结,男人偏困惑。玲珑五色花,一任蜂蝶过;吹尽旧芬芳,未敢轻染色。都说我繁华,谁知我寂寞?不老玻璃心,也怕忽湮没。今宵我去花间卧,任你无端涂颜色;描红我会最热情,涂黄我就真喜乐。若是终无恋花人,天亮化成无影鹤。”你听,就这样把一个小女子对于真挚爱情的渴望和忠贞坚守,诉说得质朴无华,却真诚感人。

除了王大花等剧中的夏家河、韩山东、江桂芬、小货郎、李巡捕,还有王二花,艺术形象的塑造,也都是相当出色的。

这样讲述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故事,不能说尽善尽美,却也说得上是相当完美了。应该说,这样的相当完美,得力于全剧人物形象设计得好,人物关系配置得好,戏剧矛盾戏剧冲突编织得好,环境氛围地域文化特色也包蕴得好,其他的造型艺术也配合得好。

也许,《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艺术创新是难以复制的。即使我们的电视剧界有个跟风的毛病,这样的创新也跟不了风的。今天研究它的成就,我更为看重的,还不在于它是不是“风向标”,而在于它这样一种创作心态和叙事智慧。它告诉我们,中国的电视剧走到今天,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创新。它还说明,在创新的艺术之路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尝试不可以突破的。没有尝试,没有突破,就不会有成功,中国的电视剧也就不会有明天。

责任编辑 陈昌平

猜你喜欢

谍战喜剧
AI谍变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谍战玫瑰
DECODING A SPY SAVANT
DECODING A SPY SAVANT
《欢乐喜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