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有效教学措施分析
2015-06-17张建桥
张建桥
摘 要: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方程式对整个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注重化学方程式的有效教学对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化学方程式的有效教学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有效教学;措施
在中学化学教学阶段,化学方程式是整个化学教学过程的重点,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熟练地记憶、书写、理解化学方程式,才能为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一、掌握元素符合及化学式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学生要想写好化学方程式,就需要熟记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多种教学方式,如将元素符号、化合价等编成顺口溜等,并合理地分散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为化学方程式的有效教学打下良好的
基础。
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用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难点合理地分散开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逐步提升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基础知识的识记,如在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一些简单的、常见的元素符号、化学式书写出来,让学生逐渐认识并记住这些符号,当涉及物质后,教师要注重物质与元素符号的有效结合,让学生逐步掌握各种物质的元素符号,从而为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在学生认识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并帮助学生找到用元素符号书写化学式、用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则、规律。三是从易到难,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记忆化学方程式,使学生达到会读、会写、会用化学方程式的目的。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及配平方法
教师在进行化学方程式有效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和配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在书写过程中改变元素种类,同时也不能将反应物、生成物写颠倒。在进行化学方程式配平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只能在化学式前配上合理的数字,不能改变化学式,也就是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不能发生改变。学生在学会配平后,教师要专门用一节课甚至多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配平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三、寻找规律
在进行化学方程式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同一类化学方程式的规律,这样学生就能避免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一般情况下,化学方程式可以分为化合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其他反应等几种情况,下面对这几种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1.化合分解反应
化合分解反应可以分为“多生一”和“一生多”两种情况,如CO+O2→CO2、CaCO3→CaO+CO2等,对于这类反应,在化合反应中,其生成物是反应物组成元素的组合;对于分解反应,其生成物是反应物元素重新分解的组合。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记住反应的生成物,就能快速掌握这类化学反应方程式。
2.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有三种情况:一是金属+酸→盐+氢气,如Fe+HCl→FeCl2+H2;二是金属氧化物+C或H2→金属+CO2或H2O,如CuO+C→Cu+CO2,Fe2O3+H2→Fe+H2O;三是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如Fe+CuSO4→FeSO4+H2。对于置换反应,其基本规律是元素位置的变换,因此,在书写这类化学方程式时,只需要按照化合价组合新的生成物化学式即可。
3.复分解反应
对于Fe2O3+HCl→FeCl3+H2O、CaCO2+HCl→CaCl2+CO2+H2O等复分解反应,其反应过程主要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其反应规律是在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下,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只需要重新组合。
4.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Fe2O3+CO→Fe+CO2、CuO+C→Cu+CO2等还原反应,其反应规律是反应物中有种物质具有还原性,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生成新的物质。
5.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对于这类反应,如果非金属氧化物是CO2、SO2等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相对应的酸和水,其反应过程相当于酸性氧化物和水作用生成酸,然后在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O2+Ca(OH)2→CaCO3+H2O。
6.其他反应
对于其他反应,在可燃物中,只要含有H元素都会生成H2O,只要含有C元素都会生成CO2,如CH4+O2→CO2+H2O。
化学方程式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总结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并通过不断练习加深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从而为学生学好中学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周照萍.浅谈化学方程式教学的有效教学[J].职业,2013(11):103-104.
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