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目标教学

2015-06-17刘西日如班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7期
关键词:目标教学全面发展实践

刘西日如班

【内容摘要】人生目标是生活的指南针,同样地,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航标灯。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之初,它的作用尤为明显,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能主宰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目标教学  全面发展  实践

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体现了我国语文教学的方向、水准和质量,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依据和总目标。它的确立和和制定除了要达到培养人才的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解放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参加实践

让学生走出老师定下的框框架架,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很有可能使得课堂达到一种“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效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乱糟糟的,实质上是学生在积极讨论问题,而非打闹嬉戏;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这么做,使课堂上民主又集中,活跃与安静兼得。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实践是指学生将所学知识经过头脑加工处理,然后说出、写出、做出来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利用一些操作技能,使主观得以在客观物质世界中体现,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二、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从而把小学语文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语文课堂要教授学生祖国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他们学会生活中所需要的基础语文知识,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感,敏捷的思维。其次,语文课堂还应考虑到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全面和谐发展。使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三、取舍得当,突出重点

一篇文章,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根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多加揣度作者的思想,大胆取舍,侧重主题、手法、情感等其中的一项重点讲解。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各方面都讲解,学生无法完全吸收,只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根本无法学好文章中的重点。所以教师“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四、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相当复杂,既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和工具性、人文性等属性,又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一,要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构建以语文知识目标为基础,以语文能力目标为核心,同时注意语文教学的道德情意目标和人格教育目标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第二,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目标有很大区别。首先,为了提高可实施性,可以将语文中的知识性目标量化、分解。其次,语文教学中像能力、道德、人格等较高层次目标,却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十分精确地编制、量化。我们要遵循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充分考虑这一特性,不能一味地注重客观化、精准化,否则其教学目标也会失去其应有功能。要让语文教学目标达到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五、以目标为依据,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语文课程标准的三个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慧,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随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来达到教学目标。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能力。如果将“提高对托物言志意境的鉴赏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就要引领学生分析物品描写的层次、物品描写的技巧及其形成的效果。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六、实施活动策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很大作用。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利用教学中的活动因素,营造一个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分为角色的扮演,通过实践的扮演让学生明白整个故事发展的背景和平台,同时整个课文由于学生的扮演提高整个课堂效率并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课堂活动的作用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而非教师。学生的主观努力大小和能动性高低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制定最佳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把握好教学目标,还要提高个人素养,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山林. 语文教学内容辨证[J]. 语文建设,2006(2).

[3] 胡卫平. 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教学影响因素[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作者单位:甘肃省舟曲县武坪学区)

猜你喜欢

目标教学全面发展实践
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次教学研究
明确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达成度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科技课堂中微笑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