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丽心灵》到精神分裂
2015-06-16徐东
徐东
曾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纳什,是电影《美丽心灵》中的原型人物。影片向世界揭示了精神分裂症不为人知的一面,但也给人们留下深深的疑惑:主人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历程?长期遭受这样的精神折磨,竟也能为人类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世界一探究竟。
纳什“神秘行为”的背后
《美丽心灵》剧情中,纳什表现出许多令人感到困惑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他在心理学上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来逐一分析:
现象1:影片中纳什教授可以看见、听到不存在的人,不存在的声音,并总在发生。
解读:没有存在的事情而有知觉的体验,对于纳什来讲是真实的,坚信的、难以回避的,是自身脑中产生的知觉体验。确实存在的幻觉障碍诸如幻听、幻视等是精神病性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
现象2:影片中的纳什不修边幅,目光呆滞,蓬头垢面,甚至在街头光着脚乱跑。
解读:思维或认知问题会影响人们的活动或行为。影片中的纳什不主动参加活动,经常处于沉思之中,不与周围的人接触,闭门索居,背后也许反映出纳什担心被追踪、被伤害、害怕的心态。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等这些凌乱的、低级的消退行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功能,是重症精神障碍的参考依据。
现象3:纳什对人们宣称,他通过手里的报纸收到一些信息,要么来自宇宙里来的神秘力量,要么来自某些外国政府,自觉受到国家安全机构的追踪与迫害。为此,他到处去寻找根本不存也只有他才能够解读外星人的密码。
解读:对于这种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事情,纳什却表现地并坚信不疑,纳什出现了什么问题?真的有政府、宇宙神秘力量影响他、跟踪他吗?显然不是,但纳什确实感受到了周围的如此压力,相信存在神秘的力量、机构在影响他、控制他,并有强烈主观体验。主观与客观环境严重背离,纳什当时存在严重的思维逻辑、内容上的认识歪曲或障碍,精神科临床上把这种思维混乱或歪曲归类为影响妄想、被害妄想等。
什么是精神分裂?
那么,纳什的这些种种表现,是否就是精神分裂的特征呢?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问题,是集精神病性症状或一些心理症状于一体的综合症。
就临床诊断而言,出现认知障碍中幻觉障碍;思维障碍(尤其是那些荒谬、离奇、不具现实意义的妄想形式,如变兽妄想、影响妄想、关系妄想等);明显退缩、难以理解行为等。具有上述3方面精神病性表现,特别是有思维妄想、幻觉等症状,加上社会功能、生活功能的影响及其自我认知能力缺陷等,基本上就可以认定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了。纳什本人当时存在幻听、幻视,严重的妄想状态,有明显精神病性症状,患有精神分裂症是显而易见的。
纳什为什么会患精神分裂?
有人认为,纳什思维能力的强大似乎超于常人。也正因如此,他的情感在意识之中无处安身,被挤在潜意识的角落里,而他内向的性格导致他被压抑的情感能量向内寻求释放,因此不得不通过自身的分裂得以解脱。因此,纳什作为内倾思维型的极端典型,罹患疾病也在预料之中。而整部电影围绕纳什思维与情感的斗争展开,直至情感战胜了思维,摆脱疾病的干扰,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
也有人认为,纳什的患病与他小时的经历、个性有关。他的妹妹玛莎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时说:“当我和我的朋友外出的时候,总是要担起带上哥哥的任务。不过我觉得这并不能让我那古怪的哥哥变得容易相处些。”纳什的老师谈到:“老师们并不喜欢纳什的不合群和反复无常的性格以及对权威的不尊重。在纳什的青年时代,他总是成为人们嘲弄和取笑的对象,因为他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拙于社交。他奇怪的举动让他饱尝了众人的白眼。”
看来,纳什小时候很古怪、固执、反复无常、有奇怪的举动,这些线索或特征很可能与后续的精神分裂症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一般具有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向、怕羞、敏感、思维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培养开朗的性格很重要,一定要学会和别人进行沟通,不要憋出病来。
精神分裂: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精神分裂症作为精神活动的异常与许多因素有关,并非只从个性、小时候经历去简单去分析。坦白来讲,精神分裂症的起因或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大多认为患有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影响发病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异常、脑递质异常、社会心理因素等等。在家系调查中可以发现,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率高。
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影像学检查,有时会发现其脑部存在异常,但这些结果对精神分裂症的起因的解释值得推敲。精神分裂症与社会阶层、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而很多社会心理问题作为激发因素,也会导致一些人出现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防范产生精神分裂症。鉴于精神分裂症成因的复杂性,个体的特殊性,对于精神分裂症,预防远比治疗重要。
不靠药物治疗真的能康复吗?
有人认为,纳什这个病例作为一个经典的案例,其独特价值除了纳什本身有较高的知名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影片中纳什不借助药物治疗而基本康复。那么,精神分裂症可以不通过药物、完全凭借意志力而控制吗?
如果纳什患有的精神分裂症真的没有通过药物,而只靠自身意志得以控制的话,那可以说真的是个奇迹,也是人们期盼、学者关注的。然而,这毕竟只是个案,同时这里面也许多需要探讨的东西。
纳什的精神症状如幻听、各种妄想形式真的消除了吗?也许他一直伴随着这些症状工作、生活着。其实,即使是药物治疗的一些病人,出院或康复了或许仍然存在一些症状;精神症状持续存在,但又在波动,甚至有暂短的“自愈期”,而后又会反复出现。康复或治愈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消除症状还是关注功能?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足以证明,各种抗精神病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精神科专业医生治疗这类疾病的法宝,甚至是临床治疗的首选,不可替代。
消除“偏见”更有利患者恢复
1962年,当纳什理所当然被认为是数学领域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时,他的精神状况使他失之交臂。20世纪的80年代,有几项荣誉奖项都几乎要授予给他,最终都因为他的病状而放弃。看来,纳什患精神分裂症获“诺贝尔奖”并非一帆风顺,原因为何?恐怕更多的原因不是纳什所做的贡献不够,因为他患有精神分裂症或精神病。
精神疾病的特点导致社会人群长期对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形成了固有的态度,那就是总觉得一旦患了精神病就一切都完了,精神病难以治愈、不能做出贡献,甚至冠以“疯子”等称谓,这背后反映出人们对精神疾病不正确认识或对病人的偏见。如此状态下,精神病人面临有多问题或挑战,如婚恋、求职工作、社会隔离、无助感等,而这些不利于精神病人康复稳定的因素往往又在促进疾病的复发。
其实,现在药物很多,精神分裂症症状完全可以控制。社会在发展,精神疾病的康复水平也在提高。因此,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也应与疾病现状相平衡,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纳什的病情稳定、控制与自身的努力有关,也离不开家庭的帮助,而诺贝尔奖委员会几经波折最终把最高学术奖项颁给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改善精神病人生存、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启迪、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