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视的灵魂
2015-06-16风铃
风铃
为了走近精神病人,和他们成为朋友,郭海平亲自住进精神病院三个月,跟这些病人同吃同喝,并把画笔交到他们手上,教他们画画。十年间,郭海平共打造出两百多名“精神病画家”,让他们封闭的世界开了花。
如果上帝忘记了打开那扇门,郭海平要做的就是轻轻推开这扇窗,让阳光注入这些病人的心里。
精神病人心中隐藏着花园
郭海平,53岁,中国首家精神病人艺术中心创办人。3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郭海平爱上了绘画,经过数十年的辛苦打拼,最终,他成为了一位画家和艺术家。
2005年3月的一天,郭海平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画友,他叫刘闯,五年前患上重度抑郁症,曾三次自杀未遂,多次出入精神病院。虽是抑郁症病人,但刘闯却爱画画,朋友希望郭海平能帮帮他,在绘画方面给他一些提点。
哪知见面后,刘闯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低着头,偶尔露出几个意味深长的微笑。郭海平发现,刘闯的房间挂满了画,有些是人物素描,有些是油画,更多的是抽象画。临走前,刘闯突然冒出一句:“我是一个笑话,可谁能保证你们不是别人眼中的笑话。”郭海平觉得刘闯的这话特有生活哲理。
在随后的接触中,郭海平发现刘闯抑郁的外表下藏着一个智者,透过他的画,你可以看到他的内心是那里干净纯洁,就像是一座雪山,高冷但却纯粹。
在之后的日子里,郭海平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有精神障碍的画家,他们的画让人感到震撼,有种病态但却特别的美,需要慢慢品味。
2005年10月,在南京市美术馆的帮助下,郭海平策划了一场以“病”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并邀请了国内知名的27位当代艺术家,围绕“病”这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用作品来表现自己对“病”的感悟和理解。虽然这些作家的画件件都是精品,但郭海平总觉得这些作品缺少点什么。就是从那时起,他希望能真正走进精神病人的内心,看看他们笔下的世界。
在朋友的帮助下,郭海平联系上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的院长,希望在院里成立一个“艺术工作室”,专门教这些精神病人学画画,以此平复他们的心情,慢慢治愈他们的心伤。没想到,老院长一口回绝了。
为了说服院长,郭海平先后邀请国内多位知名的精神病科专家来到祖堂山精神病院论证调研。最终,院长被说服了,但只给了郭海平一个月的时间。
2006年10月10日,祖堂山精神病院“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第一天,就有200多位病人报名参加。在院方医护人员的帮助和支持下,郭海平将医院一间100平米左右的病房改造成为一间临时的画室,院方每天安排50名病人一起参加艺术治疗。郭海平为每一位坐在画室的病人发了一张纸和一只铅笔,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在自己面前的白纸上随意涂画,画出你们心中所看到的东西。”
很多病人都开始动起了笔。但有一位年轻的女孩,一连十多天,都只是看着画纸不动,跟她说话也不理。半个月后,女孩终于动了笔,画了一朵娇艳的野花,花上面甚至还能看见露珠,虽然色彩运用很生疏,但是却让人眼前一亮。第二天,女孩又在花的旁边添了块石头;第三天,石头成了一块墓碑;第四天,墓碑前面出现了一个小女孩,上面是蓝蓝的天和大片的留白……
郭海平被打动了,他把女孩的画仔仔细细地装裱起来,送给了她。
握着这幅画,一向沉默的女孩笑了。慢慢地,郭海平发现她的眼睛变得鲜活灵动,笔下的颜色也越来越丰富。一次,她画了一副大海,在旁边写道:“很想看看从海里看天会是什么颜色?”就这个问题,郭海平终于跟她找到了共同话题,成了朋友。
一个月后,从200多名病人的作品中,郭海平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50幅画作,办了个小型的画展,院长也破例将原本定的一个月的时间延长至三个月。
天才在左,疾病在右
两个月后,病人的情绪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平复。精神病患者李军更是和郭海平成了忘年交。
郭海平第一次见到李军的画时一脸困惑,因为一面纸上全是不规则且色彩斑斓的圆形图案,他始终弄不明白李军画的是什么。李军转脸看了一下坐在身边的郭海平,有点不自然地向另一边挪动了些许距离,用手指着画纸说:“这个是我家门口的三座大山。”
听了李军的解释,郭海平一时有点没反应过来,他看了看面前的画,又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刚才李军的回答,终于明白原来李军画的是一副从天空俯瞰大山的画面。郭海平被李军这不一样的创作视角勾起了兴趣,遂跟他交谈起来。在随后的接触中,郭海平慢慢知道了李军的故事。
李军是南京郊区一名普通的农民,有两个儿子在城里念高中。由于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李军放弃了去城里打工的机会,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过活。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家里的开销也日渐增加。看着村里同龄的村民在外赚钱回家,家家户户二层洋房垒起来,还住在破瓦房的李军动了出村子打工的念头。李军想让妻子跟他一起去城里,可妻子就是不愿意。
妻子的不理解让李军很纠结,几次谈话都因争吵而告终。终于,在两个儿子回来问李军要学费却凑不足的时候,李军头脑中最后一根理智的弦被压断了。被生活压力压垮的李军,精神开始逐渐出现混乱,耳边不断出现幻听,处在朦胧之中。后经医生诊断,李军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李军,前一秒还好好地坐在院子中整理晒场的粮作物,下一秒就会缩在自己的田埂间放声痛哭。无奈之下,家人只能讲李军送往南京祖堂山精神医院接受治疗。
在和李军交谈之中,李军的笔下又诞生出一副画作,一辆俯视角度的拖拉机。“李军,你怎么会想到画一辆拖拉机,还是这个角度?”“每次邻居家的拖拉机从我家门口开过去,我都会想,等有天我出去赚钱了,我也可以买一辆。后来我天天看,就看到这辆拖拉机每天都从我的下面开过去,我能看到邻居他每天带着帽子的头顶。”李军边和郭海平解释,边不断地用手中的彩铅为这辆拖拉机上色。
在后来的三个月相处中,郭海平经常会坐在李军身边看着他作画,一条条笔直的线条勾画出各种俯视角度的重型机械,每一张画作都给郭海平一个震撼。“他是活在天上的,用上帝的视角来看我们的生活。他的心无时无刻都在飞翔。”
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郭海平学着从他们的视角去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慢慢地他发现,这些精神病人心里都藏着一个天才,一旦把他们天才的这一面挖掘出来,也许他们的病就会慢慢治愈。
为了帮助更多的精神病人,让他们能画出自己的世界,2010年8月20日,郭海平创建了中国首家专为精神病人服务的非营利性专业艺术机构——南京原形艺术中心,免费展示国内外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接待各地有艺术天赋的病人,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借助这一平台,郭海平又在南京多个社区成立了“社区艺术治疗室”。
郭海平又一次回到了祖堂山精神病院,希望可以接李军出院,让他在社区治疗室继续创作。可按照国家规定,精神病患者需由家人签字才能离院,李军的妻子始终不愿意将丈夫接出医院。郭海平在医院期间,认识了另外一位极具天赋的精神病患者李玉宝。
李玉宝患病入院前是一位早点铺的商人。由于做生意公道诚信,家里的经济环境也算不错,给自己和父母都买了一套房子。父母离世后李玉宝一人接手两套房子,却不曾想被家附近的流氓盯上了。
那是李玉宝新婚过后的一个月,收摊后走在回家途中的李玉宝突然被人从身后用刀顶住腰眼:“李玉宝是吧?”李玉宝听出是前几天来店里捣乱的那个流氓的声音,急忙问道:“你想怎么样?要钱的话我都给你。”
流氓听了李玉宝的话不屑地笑一下:“这点钱就想打发我,你是不是想得太简单了?”“那你想要什么?”“我想要一套你的房子玩玩,我知道你刚结婚而且名下有两套房子。老子我刚出狱没多久,正愁没地方住,你要是不想死就听我的话,给我一套房子,以后我照顾你生意。”说着流氓还拿手拍拍李玉宝的脸。“你先别急着回答,给你一周时间想清楚了,不然我就不敢保证你和你老婆的命了。”说完把李玉宝往前一推,收起手中的刀就走了。而已经吓呆了的李玉宝,踏着虚浮的脚步回到家,一病不起。
在家里持续发烧一周后的李玉宝,在妻子不注意的时候从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就冲上大街。见到人就砍,一边挥舞着菜刀还一边念叨着:“让你抢我的房子,砍死你,砍死你!”受到惊吓的路人纷纷退避三舍,不久之后路边就鸣起警笛声,而已经处于癫狂的李玉宝也被赶来的民警制服,送进了祖堂山精神病院。
李玉宝在医院的画室中的第一个作品是一个脖子上长着弯钩的人,并起名为《带吊钩的半身人》。
郭海平看着放下画笔对着画作发呆的李玉宝,问道:“你为什么要画这个半身人?”听到身后的动静,李玉宝机械地转过头,有点空洞的眼神在郭海平身上盯了半天才聚焦。“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的脖子上长着钩子,可是我看到的人都没有脑袋,他们的脑袋就是一个个锋利的钩子。”李玉宝越说越激动,手舞足蹈地拿着铅笔在另一张空白的画纸上疯狂地画着弯钩。郭海平看着陷入自我世界的李玉宝,不得不呼叫医护人员为李玉宝打了一剂镇定剂。
第二次见到李玉宝时,他正趴在桌面上用马克笔涂抹着画纸。郭海平没有上前惊动正在作画的李玉宝,只是站在他身后一米左右的距离看着。整张纸被李玉宝涂满靓丽的橘色,在画纸的中央画着一条扭曲的线条,远远望去像是一张咆哮的脸。郭海平看着眼前的画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出声询问。“李玉宝,你这次画的又是什么?”
听到询问的李玉宝没有立刻转身,而是在画纸的右下角写上“怒吼”两个字。“这是一个在怒吼的人。”李玉宝拿起画纸指着右下角的字。“是你的内心在咆哮?”郭海平伸手接过李玉宝手中的画纸继续询问,可这次李玉宝并没有回答,只是看着郭海平手中的画纸点点头,而后想了想又拿过画,在图中央的红色线条外面又用绿色的笔添加了一圈。在绘画用色中,绿色代表着希望,表明人的心情十分愉悦,他知道李玉宝已经开始从自己的世界中慢慢在苏醒了。
跟这些精神病人相处的越久,郭海平越觉得他们难能可贵,也许一开始,他是抱着帮帮这些病人的目的,但到后来,他觉得被帮助的人反而是自己,这一幅幅画不仅治愈了病人,也洗净了他的心,他们的才气让他感动,他们的灵魂更让他钦佩。
他们在天上,我们在地上
2014年5月,郭海平在政府协助下开设了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有了这个平台,郭海平结识了一批新的患有精神病的画作者,大家聚在一起用绘画来舒缓内心躁动的情绪。陆涵是在郭海平看来改变最大的一位。
2014年7月,陆涵的妈妈找到郭海平:“郭老师,听说你这边可以让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画画调节情绪,请问,你这边现在还收人吗?”由于这几年间各大媒体的报道,近期也有不少人前来询问情况。
“如果您家里有病人需要,可以随时带他来这边。”“那郭老师你这边主要是画什么?我儿子脾气有点暴躁,我担心他可能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陆涵的妈妈有点担心。
“我们不限制他们画什么,他们只需要把自己内心所想描绘出来就可以,这就是他们心中最原生态的画作。”说着郭海平从身后书架上拿来几幅画给陆涵妈妈看。
第二天,陆涵妈妈就带着陆涵一起来到工作室。初到陌生环境的陆涵警惕性很高,除了自己的妈妈谁都不能近身,郭海平稍稍离得近一点,立马就遭到了陆涵的攻击。陆涵的妈妈有点无奈地安抚着陆涵:“郭老师,不好意思,他到陌生环境就会变得暴躁,过段时间就会好了。”郭海平摆摆手,表示很理解,而后又拜托陆涵的妈妈将绘画工具交给陆涵。
随后一个月时间,陆涵都会在母亲的陪伴之下前往郭海平的工作室画画,刚开始那几天,还没办法做到心平气和地用画笔表达自己所想的陆涵,一暴躁起来就会扔自己手中的铅笔并学狼嚎。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涵渐渐适用了每天在工作室画画的生活,原本暴躁的脾气也开始好转,手中的铅笔也不再毫无目的地画不明所以的线条。看着陆涵的转变,陆涵的妈妈感慨万分,尤为感激郭海平。
渐渐地,郭海平工作室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很多家属都带着患病的家人前来工作室寻求帮助。郭海平说:“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与我们不同,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真正的自由。在这几年中,看到他们的作品后,你不得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他们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用俯视的方式去绘制自己的作品,有些人可能根本就没有坐过飞机,但是他们的作品却能表现出从空中俯视地面。他们的灵魂是自由的,在天上飞,而我们则在陆地上。”
2014年10月,南京文化艺术节期间,推出一个反映中国精神病人的画展。郭海平工作室送选了几十幅画作,获得了一致好评。同年12月,郭海平带着这些作品受邀参加在墨尔本举办的原生态艺术品展览会。
2015年2月16日,春节前夕,郭海平正在工作室里忙碌,李军在妻子的陪同下来看望他。李军的精神状态很好,他说通过这几年的画画,自己的脑子越来越清楚了,也不再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等年后他准备回家一边画画,一边把地里的庄稼拾掇起来。临走时,他送给郭海平一幅自己亲手画的《百花争艳》,他希望大家的日子都能如这幅画般红红火火。
握着他的手,郭海平觉得自己值了,为这帮特殊的朋友,为这份暖暖的心意。
(注:文中当事人除郭海平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