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研究

2015-06-16陈雯王瑜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可持续校园生态

陈雯 王瑜

【摘 要】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瞩目,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建设生态化社会成为可能。而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说,大学校园景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因为大学本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更因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当今全球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构建生态格局良好的大学校园景观是当今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校园 生态 可持续

影响当今的世界发展发展的因素,最重要的便是人才。而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自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评价现代大学的标准,不仅依靠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还要看校园环境和设施。教育改革带来了大学生扩招,为了配合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数量,不少学校也相应的扩大自己的校园面积,甚至开建新校区等。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除了关注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空间之外,也应该把目光聚焦于大学校园的生态格局上来,避免因扩大面积带来的土地浪费和生态破环。应该怎样立足于生态建设的视角进行大学校园环境的优化整合变成了本次研究的重中之重。

1 景观生态学

所谓的景观生态学主要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空间配置及其在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它主要强调空间格局与生态学过程和尺度之间的作用。而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之中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指在景观的空间结构在某种特定尺度上的特征,也可以说,空间格局就是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是景观要素的不同类型、树木和空间分布等。构成景观空间格局的模式是大体固定的,为“斑块-廊道-基质”。这个模式也可以用来描述景观格局。其中,斑块是空间格局中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廊道可以看成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基质是景观中范围广阔、 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大学在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层次分明、生态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在校园内合理规划景观生态格局,协调好每一个区域的功能分布,让校园为在校师生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空间,更好的满足在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2 不合理的大学校园景观

2.1 不符合当地的地域特征

大学校园景观要实现在生态格局上的优化,首先要考虑到的便是大学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和气候环境,选择适合当地的植被类型。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科技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但是很多大学在建设校园环境之时容易忽略这一点,最终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甚至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例如,在我国东北的一些学校,盲目的模仿和使用南方学校中的植被和自然景观设计,最终非但植被没有很好的成活,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倒不如充分的发挥自己地域优势,在校园中适当的多种植一些雪松和腊梅等适应寒冬的植物,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校园环境的绿化,更是能够充分发挥当地多雪的优势,无论是堆满积雪的雪松,还是挂着雾凇的腊梅,都会在学校里形成一番别样的景致,使整个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2.2 校园资源利用不合理

构建生态环保的校园环境,还体现在对于资源的合理使用上。大学校园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循环使用,造成水资源的过度浪费也是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校园中的景观最少不了的便是湖泊或是小河的设计,但是很多学校在设计这些景观的时候没有很好的考虑到水资源的来源,而是直接抽取地下水,再加上没有普及学生的保护意识,造成水资源很大的污染和浪费。例如,以辽宁大学为例,校园里面的静雪湖中湖水的来源便是地下水,但是却没有很好的保护和观赏,而是经常睡着小河道流失,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另外对于学生用水很多学校也没有很好的回收措施。若是能够通过科技手段对学生日常用水进行回收,用于冲刷厕所等,这样便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形成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避免校园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2.3 校园垃圾利用率低

不难发现,很多大学校园里的垃圾装置只是单一的,并没有对垃圾进行很好的分类处理,这是造成校园垃圾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大学校园不同于社会环境,产生的垃圾种类繁多,其中有很多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如纸张、塑料制品等等,但是学校在设计中没有加入合理的垃圾分类装置,所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电池和电子产品的回收装置,很多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之中,对于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所以,在大学校园景观的构建过程中,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装置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可以在校园建设中多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一方面提高生态景观的是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便于回收和重复利用,创造一个环保、协调可持续的校园生态景观。

3 实现校园景观的生态格局建设

3.1 适应当地地域特征

大学景观实现生态化,首先要保护好当地已有的生态系统。谋求人与自然的合作和共生,尊重校园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设计影响,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可持续性强的大学校园景观。以校园中原有的景观为基本框架,保存原有的地形特征。如山林、小河、湖泊、喷泉、原生植物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小桥、凉亭等建筑,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另外,在设计之时必须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征和自然环境,顺应当地的地势地貌。例如,重庆被称为山城,在重庆的大学景观中,很多景观就是依山而建,在山体周围增加具有人文色彩的建筑,使得自然和人文浑然一体,别具风格。再如,由于北方的气候寒冷,在北方的学校中小桥流水的景象就比南方的学校少得多,更多的是一些具有封闭设施的亭子,适应了当地多雪的气候特点。

3.2 打造绿色校园

大学校园景观要以可持续性为导向,在实现基本的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应该打造一个“绿色”的校园环境,这里的绿色不仅仅指校园环境的绿化,更重要的是指校园景观与生态环保相结合,打造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例如,在德国的很多学校会对雨水进行收集,用于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草坪的灌溉、喷泉等水景的营造、建筑的清洁等等,充分的节约了水资源。大学景观可以借鉴这些经验,通过雨水收集,来满足校园内洁净用水校园雨水的循环利用不仅仅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还能够得到生态化的利用,也能向师生们传达节约用水的思想,提高师生保护环境,创造绿色生态格局的意识。

3.3 注重学校文化传统

几乎每一所大学,大多都以绿化、建筑、文化设施、雕塑等因素来构成校园景观,每一处都能体现自己学校的传统和历史,每一处都能传达出学校的内涵和精神。所以大学的校园景观必须依照自己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大学本身所承载的精神内涵进行景观设计。把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印记和时代精神作为特有的精神符号融入到大学景观的设计中来,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建造一些具有自我特色的建筑和雕塑。例如,哈佛大学楼前矗立的约翰·哈佛的坐像,清华园中的王国维纪念碑,北京电影学院连廊中的历张毕业合影等等,都是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展示学校独特的特征,更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校的精神内涵,例如,清华园中的王国维纪念碑,每每经过,便能让人回想起那时那刻的情景和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的伟大思想。

4 结语

我国高校对于生态格局的引入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生态校园景观还有很大的空间和内涵值得我们去探索。它涉及到地域性特征、节约资源成本、实现生态环境的循环使用和注重学校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对于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应该结合校园本身的特点,运用生态格局原理进行综合性的考量。

参考文献:

[1] 赵敏,程维明,李雅素等.高校校园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4):36-41.

[2] 陈波.低碳化大学校园景观整体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9).

[3] 张静,魏利军.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

[4] 刘桃康.重庆市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4,40.

猜你喜欢

可持续校园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