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古城“浮世绘”

2015-06-16

西藏人文地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洛桑浮世绘拉萨

一特别是近代以来的100年间,西藏人仿佛突然间很有了些绘制民俗、建筑图谱和城市地图的“雅兴”。如今,其中的不少作品被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历史档案部门收藏。

这是2011年11月号《西藏档案》杂志刊登的一张“拉萨古城手绘图”。

我们把放大的地图印件展示给拉萨市政协常委、西藏大学客座教授甲日巴·洛桑朗杰先生看。

甲日巴·洛桑朗杰是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和拉萨近现代历史的见证者。翻检地图,他很快便做出了自己的理解,认为这是约创作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叶反映拉萨老城面貌的“浮世绘”。

对于自己的判断,他是这样说的:我对它的断代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第一,我在一幅八世达赖喇嘛时期绘制的唐卡上看到过跟这一样的地图,可视为同一作品的印刷件(尚待进一步考证)。

第二,在这幅绘制非常详尽的地图上没有标出1916建造的拉萨门孜康(藏医院)建筑,那个位置当时还是一片树林和沼泽地(即所谓色穷当惹)。

第三,辛亥革命期间西藏发生川军哗变,丹结林寺支持川军对付噶厦,川军撤退后丹结林寺被毁,这个时间比门孜康建造时间还早,但地图上却清晰地出现丹结林寺完整建筑,说明地图绘制年代远早于辛亥革命。

第四,从制作手法上讲,这是比较典型的藏族传统绘画方式,没有明显外来影响的痕迹,所用图注也是藏文。

综合几个因素,他认为地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八世达赖喇嘛执政时期的经典作品。

仔细研究,这幅手绘地图比例关系得当、立体透视处理准确,几乎是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地再现了当时拉萨几乎所有重要建筑的形制、朝向和周遭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二在先生家中我们展开地图一一识读。先生说,看,这是门仲桥。门仲桥是当时的一个地标性建筑,位于拉萨古城东北角,即现在的市人民医院到八郎学街路口。但下面的流水不是拉萨河的支流,当时,拉萨城东北郊区加荣地方有很多农田,修了一条水渠,很多人到那儿洗衣服、戏水。拉萨周边小水塘、小泉眼特别多,这些水流汇入门仲桥下,汇集沿途脏水、生活用水流到丹结林寺附近一处叫“丹结林当惹”的水塘。

拉萨城北即扎基林卡、雄卡林卡附近也有一条小河流经小昭寺多桑巴石桥汇入“丹结林当惹”。现城关区“影剧院”那边也是一片沼泽地。冲赛康附近还有“色穷当惹”(小湿地),城市污水从宇拓桥下流过。这些在地图上均有记载。

洛桑朗杰先生特别告诉我们说,门仲桥名头响,它是出拉萨城东的门户,实际上桥身没有多大,地图上标的是两眼桥孔,我记得是三眼桥孔,这可能是后来维修加固的结果。每个桥孔可能有两三米长,上面覆盖着长石板,桥头圆形柱子上雕刻着花纹。小的简易桥在地图上还有十几处。

另外,地图上城市四方数得着的大门有十多处,据甲日巴·洛桑朗杰介绍,大门中比较大、历史较长的是鲁固大门。

还需要提起的是,地图上我们在八廓街西北角原驻藏大臣衙门前看到两重带有内地汉族风格的牌楼式金顶大门,显示出拉萨是多种文明、汉藏文化交融汇聚的地方。这两座大门后来不知何时被拆毁,只是现在的人不知道罢了。

笔者听一些藏族老人说起拉萨曾有不连贯的城墙,这个在地图中部分得到证实,即:鲁固坝子到城市东南拉萨河岸一带可明显见到有连贯的深颜色墙体。如上所述,“鲁固大门”至今仍然是拉萨老人经常提到的古代地名。

三“何止今日,拉萨八廓街在当时就是西藏最重要的商业文化中心。”据甲日巴先生介绍,八廓北街现夏帽噶布一带过去多为尼泊尔商人,售卖糖果、(化学)染料、佛像、玻璃、毛料、布料等。东街以克什米尔穆斯林商人为多,出售帽子、南亚化妆品、皮革类制品等。

街南和街东有北京商号等汉族店铺和饭馆,时称“果果啦”(即汉语哥哥之意),他们主要卖瓷器、绸子、锦缎、海干菜、鱼翅、鱼肚、虾米(洛桑朗杰先生说西藏人过去是有吃“虫子”的历史的,藏语叫“放桌子”,为所谓汉餐十八盘,但不吃蛙类。上世纪40年代达扎摄政时期以奢侈浪费为由禁止了一段时间,因此,肉丸子、碱面条等藏餐在此期间得到较大的发展)。

而八廓南街是藏商的集中地,从内地进货的藏商卖醋酱油等,从印度进货的藏商卖丝线、印度毛料、葡萄等干果。

西街唐柳处有位叫“阿妈波觉”的老太太卖藏纸、墨水等文具,拉萨的小学生家长都去那儿采买“文房四宝”。拉萨本地商人在这一带卖各种土产植物染料、炒菜锅和炒青稞锅等,以及鞍具、卡垫、栽绒藏被等。

八廓以东翁堆星卡街区每天凌晨天蒙蒙亮前有个“鬼市”,匆匆开张,匆匆结束,非常拥挤,卖死人的东西或来路不明的货物,价格低廉。

八朗学一带基本是康巴茶商。夏扎府邸附近有很多乞丐专事修补陶器等活路。

热木齐一带当时叫作“撒康雄”,意思是饭馆一条街。

鲁布地方有菜地和养猪场。

吉日为皮匠街之意。钦古为蒙古人支毡帐居住之意。

根据先生回忆,当时,拉萨古城环境卫生条件差,上述丹杰林当惹湿地实为城市露天下水道,妇女出门需备两双靴子,一为水靴一为干靴,因为到处是污水塘无处下脚。

洛桑朗杰先生还说,八廓北街嘎喜果林塔现嘛尼拉康所在地过去是拉萨市政机构浪子夏列孔的刑场,有些罪行轻微的犯人在示众挨打后即可先行回家,但一般是慌不择路地进入旁边的寺庙供佛念经以祛除监狱生活的“晦气”。因此他们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歌谣:“我的颜面发烫,屁股蛋也发烫;比起屁股蛋来,丢失颜面的痛苦更让我无地自容。”当时,小偷强盗挨皮鞭没有人看,怕被他“乱咬”。有些属于第三者插足类的人犯由于害臊,他会想方设法贿赂行刑人,求其在没有人看的地方行刑。

出嘎喜果林向北的小巷里当时有很多糌粑面零售店和地摊儿,通往冲赛康坝子。当时有些生活非常贫困的人只买够一天吃的糌粑。

说到冲赛康,说到糌粑店,不能不说说吉苏先生的故事,他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拉萨城里的落魄贵族。他虽有为官的名分,生活却极其俭朴;他家徒四壁,但却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是一位具有平民性格和叛逆精神的幽默大师。据说他居住的小小居室是按照西藏比丘僧舍的内部规格布置的(西藏过去有一种说法:真正潜心修行的僧人家中往往仅置炉灶和茶壶,主人临终时一蹬腿,把这仅有的家什也踢翻了,寓意“无常”与“寂灭”)。吉苏啦也是这样,虽然生活穷困,为了钻研学问而不问俗务,然而这一点都不妨碍他拥有一颗智慧而快乐的心。

正是由于他专事学问,不务俗事,导致家贫,每天早晨买糌粑充饥被人耻笑,他就在脑袋上挂串核桃,在好事者面前昂首挺胸、招摇过市,意思是叫人少管闲事、好自为之,在市场上引发哄堂大笑。

最后,洛桑朗杰先生给我讲起地图上出现的一个陌生名词——热觉林卡,意思是牛角林卡。他说,过去拉萨这样的建筑不少,这是因为拉萨市场屠宰户留下的大量牛羊角被穷苦人家拿去用作建房、起墙的材料,有些看菜地、守青稞田的穷人也喜欢用现成的牛羊角覆盖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成为一景。先生记得大约是西藏和平解放前后拉萨曾建造一家胶水厂,人们把这些牛羊角拆下来熬成胶水供应市场,曾经的热角林卡就这样从拉萨地图中销声匿迹了。

猜你喜欢

洛桑浮世绘拉萨
拉萨舰,入列
《六世班禅洛桑班丹益西传》的史料价值
拉萨姑娘美
浮世绘
会说话的藏刀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浮世绘
浮世绘
TWO DAYS IN LHASA 拉萨两日
月月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