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噶如夏的芬芳

2015-06-16

西藏人文地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拉萨纪念馆西藏

70多年前,他毫不含糊地指出,旧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不合时宜:“现在的西藏,我们已把佛法和智慧结合在一起。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我们把糖和盐混在一起,那怎么吃呢?”60多年前,这个叫根敦群培的安多人,在大昭寺南面的噶如夏楼上悄然去世。如今,在他圆寂的原址上,建起一座根敦群培纪念馆。

从家乡到拉萨

1899年,根敦群培的父亲携妻子和女儿前往西藏,据说根敦群培的母亲正是在拉萨期间有孕在身,多吉扎寺僧众认定这个腹中的婴儿是男孩并且是该寺活佛转世。然而根敦群培的父亲却决定返回热贡故乡,在路上,1903年藏历3月23日,根敦群培出生。

身为宁玛派密咒师的父亲和比较殷实的家底,让根敦群培从小就可以接受系统的宗教和文化教育。他出家后,进入底察寺学经。20岁时,年轻的僧侣根敦群培语出惊人,他宣称底察寺这个小湖泊已经无法容纳他这条大鱼了,他于是前往拉卜楞寺的闻思学院学习因明学。

这个被人称为“底察瘦子”的年轻学问僧人在拉卜楞寺学习因明学的同时,时常走访当时在拉卜楞寺附近传教的一位传教士格雷贝褛,向其学习英语。同时,根敦群培也成为拉卜楞寺辩经场上的风云人物,他语言新奇大胆,辩词犀利,敢于标新立异。1926年的辩经大会上,根敦群培和他的朋友在辩经时作出了石破天惊的举动:他们公然质疑被奉为经典的嘉木样活佛著作,引起全寺其他僧人的愤怒。根敦群培不得不离开拉卜楞寺。

几个月后,他跟随商队前往拉萨哲蚌寺学习,从此一去25年,再未回到家乡。在拉萨的生活,扩大了他的眼界,他和朋友谈着他要去美国、苏联、印度的伟大计划,他的朋友警告他说,西藏是他的故乡,这里每个人都和他相像。但是根敦群培立刻反驳道:“这里没有一个人像我!”

走出气氛保守而压抑的西藏,寻找真知的源头,已经成为30出头的学问僧根敦群培不可遏制的渴望。1934年,他接受了印度班智达的邀请,前往印度。1934年11月,根敦群培越过了西藏和尼泊尔的边境,这段时间,是根敦群培思想最活跃的时光。

对于根敦群培在印度的时光,我们知之不多,大部分来自他自己的著述。在印度,根敦群培的生活主要包括朝圣游学、著述以及和“西藏革命党”的联系几方面。

在这13年内,根敦群培的足迹遍布南亚的印度及斯里兰卡。他的朋友说,“出生于遥远的黄河谷地的这位格西,渴望亲眼看一看佛祖的诞生地,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带着他巡游了印度的佛教圣地,我们所到之处,他都用诗来赞颂释迦牟尼的生平,并且还绘制了各大圣地的草图。”

他还曾前往斯里兰卡学习小乘佛教的经典知识。根据作家杜冬的记载,这段时光过得异常艰苦,甚至根敦群培不得不学着斯里兰卡的当地渔民生吃螃蟹,后来又为几份藏文小报撰稿。他写信给朋友抱怨道:“我对卫藏已经不感兴趣,真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是没有钱,我很悲伤,金钱,只有它才是世界的主导者。”然而这段时间内,根敦群培彻底地走访了佛教的诸圣地,学习了英语、梵文、印地语和巴利语,翻译了许多古典佛学著作,让其在宗教、历史、语言学、民族学等方面都有了独特的见解,并以一贯的无畏及天真的态度立论著述,无论是先贤还是老师,他都不会为之让步分毫。他频频写出关于西藏历史和文字的研究,和经典大相径庭,他对自己的研究及翻译极有自信,甚至写诗说自己是古代一位大译师的转世。

1945年冬,根敦群培回到拉萨,他此时在西藏早已声名远扬,人们争相上门求教,一时门庭若市。他的弟子则看到此时的根敦群培虽然游学12年归来,却依然一贫如洗。“他那强装笑脸的表情表明,他已经看破红尘,他的幻想已经破灭了。”

对于求教者,他来者不拒,甚至大谈西藏政治和宗教的弊端,鼓吹新的思想。这个在政治上过于天真的举动最终导致他被捕。被捕之时,距离他返回西藏仅仅9个月。他先后被关押在朗孜厦监狱和雪监狱。

长达数年的拘押生活,让根敦群培原本就放荡不羁的生活变得更加支离破碎,据称,他酗酒的习惯就是在监狱中形成的。而噶厦政府将他苦心搜集的笔记、著作等抄没销毁,让他无从施展,无疑是对他内心最沉重的一击。

1949年,根敦群培获释,此时的大师已形销骨立,长发过肩,酗酒成性。1951年8月15日,根敦群培去世,享年不过48岁。

无与伦比的学术高峰

在20世纪上半叶的西藏,根敦群培是一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物。所谓特殊身份,他本来不是政治舞台上的政界风云人物,但他又是政治立场和观点十分鲜明的思想家;他不是背景厚重的社会名流,但他又是一位影响了一大批人特别是年轻学子的社会精英;他不是声名显赫的正统高僧大德,但他又是智慧过人,学识渊博,用人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观察和分析藏族社会及文化并有非凡建树的学术大师。

根敦群培的学术成就是如此的多姿多彩。

根据藏学家拉巴平措先生总结,在历史研究方面,他是第一位运用敦煌文献的藏族学者,也是注重运用古代金石碑刻和汉文史料的学者,总之,他十分重视学习和吸收前人的一切研究成果。

在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在根敦群培的几乎所有文章中,都有一些十分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资料新、方法新、观点新,最重要的是用一种崭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研究社会、研究学问,从而得出符合社会发展的结论,也用这样的理论和思想去指导自己的行动。

在语言文字领域,他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贡献十分突出,如在文风方面,他在《印度朝圣指南》中抨击当时的文风和读者的心态时说:“大多数人都对以浅显的道理讲清了难题者持不信任和藐视的态度;与此相反,对那些故弄玄虚将简单的道理讲得深奥难懂的则尊为学者而予以信任。对此,我亦无可奈何!”

在文学创作领域,我们可以说,他的文采、他的文学修养是我们的楷模,他写的很多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翻译学领域,他的功劳是多方面的,一是把部分外文作品翻译成藏文,二是把一些重要的藏文典籍翻译成外文,介绍出去,三是把一些汉文史料翻译过来加以利用,四是诠释和译释敦煌藏文古文献,把一些金石碑刻中的古文翻译成白话文,等等。

在性学研究领域,他把印度的欲经和现代的性学结合起来,并全面论述,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甚至把亲身感受也掺杂其中,显得更为大胆,并且以十分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态度宣传男女平等的观点和思想。

在朝圣旅游领域,他的一生从青海到拉萨,从拉萨到西藏各地,又从西藏到印度和南亚诸国,再从印度经过喜马拉雅山脉回到西藏,他不仅把自己叫做“周游各地的安多人根敦群培”,还留下了多篇游记;他在宗教学思想领域、梵文贝叶经研究领域、在绘画艺术领域亦是出手不凡、佳作迭出。

生长着的纪念馆

这是千年八廓街上第一座有关个人的纪念馆,其纪念的人,并不是显赫的高僧或英雄,而是一位死于贫病的学者。在临终前,这位长发披肩、骨瘦如柴的学问僧还要和自己的弟子“疯子格隆”一块去漫游。或许在他即将熄灭的心灵中,他又踏上了伟大而漫长的征程。

走进落成后的纪念馆,就能看到根敦群培先生的一座半身肖像。虽然该纪念馆面积不大,但是充分体现出了先生的一生。 在根敦群培纪念馆的院落中心,沙地中特别设计了根敦群培大师的脚印,围绕着水井一圈,表示根敦群培先生善于思索的一生,探索的一生和刻苦钻研的一生。根敦群培先生纪念馆展区按照先生生前主要经历共分为先生故居、求学、旅居南亚、革命情操等,可以充分领略到根敦群培先生传奇一生中的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在纪念馆中,放有两个根敦群培先生高分子蜡像,一个是他年幼时坐在卡垫上学习的蜡像,另一个是他成年后的蜡像,栩栩如生。

顺着具有藏民族特色的阿嘎土筑就的楼梯,来到根敦群培先生故居,发现这里与影像资料展示的青海省同仁县双朋西村根敦群培故居一模一样,是1比1复制而成的。大到火灶、土炕、厨房、碗柜,小到案板、门上雕花、门闩尺度,都是按照故居原址的陈设复制过来。同时,纪念馆中陈列了根敦群培先生用来摆放经书的书架、书桌、先生曾经考察的西藏地形图以及先生为革命党设计的党徽等一系列标志性物品。

根敦群培先生纪念馆在许多细节也充分体现出了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如筑造楼梯台阶的阿嘎土,不仅具有藏民族特色,还具有吸热、散热、防潮的作用,纪念馆中的楼梯台阶、地板和顶棚都是用阿嘎土做成的,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还有安多泥墙的设计,生动地反映了根敦群培先生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

当年,根敦群培来到拉萨之前,就有西藏多吉扎寺活佛的名分,本可以衣食无忧地度过一生,犯不着选择这样一条异常艰险的思想学术之路。但惟其如此,他才是鹤立鸡群的根敦群培,正如他自己所说:“西藏没有一个人像我。”这就是根敦群培。

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根敦群培大师的遗产?藏学家拉巴平措认为,对祖宗的爱、对家乡的爱、对人民的爱、对人间一切真善美的爱,是他生活和生存的动力,也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概括起来就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传播革新进步思想、争取社会的发展进步;学习一切有用知识,学以致用,努力探索真理;践行人文科学精神,倡导大众的新文化;为了多数人的幸福承受各种艰难和不幸。

基于这样的总目标,开馆仅一年多的根敦群培纪念馆在沉淀一段时间后,正在筹划关于根敦群培大师的各种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筹办以根敦群培命名的状元学子奖学金等,希望这是一座永远生长中的充满活力和张力的思想文化圣殿。

猜你喜欢

拉萨纪念馆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萧军纪念馆
拉萨舰,入列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拉萨姑娘美
一个人的西藏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