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红色江西·泰和篇
2015-06-16吴俊林童舜柱
吴俊林+童舜柱
泰和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泰和县的三十都暴动是全国最早的农民武装起义之一。泰和县的地方武装配合主力红军进行了五次反“围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进步人士在“马家洲集中营”同国民党特务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中,泰和人民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县内也留下了那一处处弥足珍贵的革命胜迹、旧居、纪念碑亭等,这些无不见证着泰和那永远不朽的红色历史,诉说着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三十都暴动旧址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泰和支部及时将革命重心转向农村,组建了区委,原支部书记康纯任区委书记。中共泰和区委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发展党员350多名,建立10多个党支部,形成以三十都为中心、方圆80余里的活动范围,并在三口塘召开第五区农民协会成立大会,组建一支上千人的农民自卫军。
1927年11月初,在中共赣西特委的领导下,泰和党组织和农民群众在三十都新西坑善庆堂召开了千人暴动动员大会。26日,中共泰和区委领导农民自卫军举行起义,攻占了泰和县城,不久攻打了万安县城,后来又举行了4次小规模的农民暴动。
泰和县苏正式成立旧址
1929年8月,仙槎地区形成红色割据,成立了泰和县委,次年初成立了县苏维埃临时政府。1930年7月23日晚,红二十军和县游击队渡过赣江,24日8时许,在沿溪山东村将朱国璋保卫团歼灭过半,朱国璋伪装伙夫混入残部逃到县城。红军乘胜追击,县长陈水如率残部逃往马家洲。红军一枪未发,从北门入城,城内工人市民夹道欢迎。25日,泰和县委、县苏维埃临时政府由河东搬入县城北门天主教堂办公,随即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党代会和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辖6个区。
白云山战斗指挥所
白云山战斗,是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打得最激烈、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战斗。1931年4月,蒋介石重新调兵遣将,纠集20万兵力,再次进犯中央苏区。5月16日拂晓,毛泽东、朱德率红军总部直属队、特务连在预设的指挥所白云山西崖下古庙中指挥战斗。经过激战,红军在中洞、伯佐一带全歼国民党第二十八师,打死打伤副师长以下官兵4000多人,俘敌4000多人,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第一仗的胜利。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的上阕:“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写的就是这次战斗的情景。
老营盘战斗纪念碑
1931年7月,蒋介石纠集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毛泽东、朱德指挥3万多红军,从闽西绕道千里,回师赣南兴国、泰和一带。此时,两广军阀向湖南衡阳进兵,蒋介石急令结束“围剿”,实行总退却。9月6日晚,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得悉这一消息,当即决定在泰和老营盘地区首歼北退国民党军,并部署红三军和独立第五师抢占老营盘,截断其退路。9月7日拂晓,萧克率领独立第五师分左右两路迅速出击,切断国民党军先头独立旅与其后续部队的联系。接着,在泰和独立团的配合下,从北、南、西三面发起攻击,下午2时许,全歼该旅。
彭德怀题壁光狮岩遗址
1931年8月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彭德怀率红三军团途经泰和水槎茶芫村,被敌机跟踪。彭德怀令部队隐蔽于村后山上光狮岩洞中。敌机投弹扫射,全军近千人安然无恙。彭德怀在洞中岩壁题诗:“一座雄狮蹲茶芫,庇我大军得安全,待到会战胜利后,高插红旗歌凯旋。”
马家洲集中营旧址
1940年6月,经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同意,在马家洲松山村成立了“江西省青年留训所”,这是一座专门关押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
马家洲集中营先后囚禁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500多人,包括廖承志、张文彬、谢育才、王朂、谭汤池、吴建业、刘国兴及进步人士漆裕元等。中共南方工委副书记兼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被活活折磨而死。吴建业与特务坚决斗争,遭到枪决……但狱中的同志们,在廖承志等的鼓舞下,仍然坚持斗争。直至1945年初,因日军进犯泰和,才把马家洲集中营迁往吉安富田。
责任编辑 吴自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