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和彭真在东北的战争岁月
2015-06-16宋毅军
宋毅军
陈云同彭真第一次见面是在1938年9月于延安举行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当时,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彭真任北方局组织部部长。1941年8月,中央决定彭真留中央工作。彭真在中央第一个职务就是担任以陈云为主任的中央组织委员会委员,并协同康生、陈云负责研究选派干部去满洲工作事宜。陈云和彭真虽相识较晚,但相识后就在一起工作了。
进军东北前,陈云、彭真一起被选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开始进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东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其实,中共早就筹谋发展东北并争取控制东北。
1938年5月、8月,全面抗战爆发不久,朱德、彭德怀就两次电示彭真、聂荣臻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向东北发展。1942年7月9日,毛泽东曾同刘少奇探讨过战后把八路军、新四军集中到东三省的问题。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为收复东北配备干部问题日益迫切。1944年10月7日,毛泽东指出:今后主要发展方向是南方,江南、湖南、河南;同时要注意东北,还要准备苏联打日本。在干部配备上,主要是注意南方,同时注意东北。关于向东北发展的问题,毛泽东提出由熟悉北方分局情况的彭真、聂荣臻商议提出方案。11月23日,彭真提出,1945年2月派干部去东北,现在就着手准备,1月就可以出发。
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5月31日,毛泽东在七大所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6月10日,七大闭幕的前一天,本来是讨论和表决选举问题,而毛泽东在《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的讲话中又再次强调东北的重要性:
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末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
显然,毛泽东的强调,很快就引起了陈云、彭真等中共领导人的共鸣。这时,陈云以主要精力抓西北财政经济工作。作为中组部代理部长的彭真,根据中央决定,从各方面抽调干部,为七大以后大批干部和部队到东北做准备。在他的领导下,中组部很快列出名单,集中相关干部在中央党校培训,并组建赴东北干部团,配备带队干部,分成若干小组准备随时出发。
苏联军队进入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后,中央于8月10日发出《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12日,中央决定由中组部集中在延安的东北干部及确定赴东北工作的干部组成训练班,准备前往东北工作。与此同时,中央还准备第二批干部开赴东北,并向沿路各地党委发出指示,要求安全、迅速把派赴东北的干部转送东北。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瞬息万变。这时,远在大西南的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连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原来,蒋介石军事准备还没有就绪,对东北更是鞭长莫及。他想通过和谈争取时间,把远在西南、西北地区的精锐大规模地运往华东、华北等地,抢夺胜利果实。这样,在全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东北成为全国时局的焦点。
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毛泽东决定去重庆。临行前,他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在8月23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议:“我出去,决定少奇同志代理我的职务,书记处另推陈云、彭真同志为候补书记,以便我和恩来同志出去后,书记处还有五人开会。”
8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及王若飞等离开延安赴重庆谈判。第二天,中央向各中央局、分局和各区党委发出通知:“中央决定毛、周赴渝谈判。在毛离延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并增选陈云、彭真同志为候补书记。”从此,陈云和彭真成为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为了争取东北,刘少奇和朱德、任弼时等反复讨论研究,并征得在重庆的毛泽东、周恩来同意后,于9月13日初步拟定由彭真、康生、程子华组成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前往东北,迅速开展东北工作。
9月15日,根据最新获得的重要信息,刘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以下决定:一是成立东北局,以彭真、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彭真为书记,代表中央全权领导东北党和中共组织一切活动,处理一切问题。二是调配100个团架子的干部去东北。三是做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争取控制东北”的重大战略决策。
随后,中央又先后决定罗荣桓、李富春、林彪、高岗、张闻天等16人去东北局工作,并派大批部队和党政军干部前往东北。这样,中共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共77人中,派往东北工作的就达到20人,刚刚增选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的陈云和彭真,先期即去东北。由此可见,中央把建立东北根据地放在何等重要的地位。
同机前往东北,陈云、彭真途中遇险;同乘火车刚一到达就了解情况,召开会议,明确任务,做出部署
1945年9月16日,陈云、彭真等乘苏军飞机从延安出发。途中出了事故。据同行的伍修权回忆说:那是一架道格拉斯式的双引擎飞机。开始还飞得很正常,后来却发生了问题。飞机没到沈阳,飞到山海关就降落下来,飞行员又很不沉着,匆忙地从跑道中段落下,结果冲出了跑道,猛插到一块稻田里。飞机尾部翘了起来,机身成垂直状态才停住。结果,3人轻伤,叶季壮受了重伤,“彭真也受了脑震荡。最幸运的是陈云同志,飞机的舱门被撞开时,把他一下子推进了驾驶室,反而没有受伤”。第二天,他们乘火车前往沈阳。
9月18日,陈云、彭真等到达沈阳西北皇姑屯车站,然后换乘汽车开进沈阳城。他们在市府大楼会见了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先期到达沈阳的部队干部。当晚,陈云、彭真等移驻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沈阳的官邸和私宅大帅府办公。19日,彭真、陈云等在大帅府西楼召开东北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传达中央战略方针和部署,确定东北局任务。会议要求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力争控制全东北的指示,组织部队接管城市,控制交通线,迎接派往东北的大批干部和部队,准备抗击国民党武装抢占东北。
20日晚至23日晨,彭真、陈云用两个昼夜时间听取原东北抗日联军主要负责人、中共东北委员会书记、苏联红军驻长春城防副司令周保中和苏联红军驻沈阳城防副司令冯仲云的汇报。这些原东北抗联的干部在配合苏联红军进驻东北57座大中城市后,分别担任这些城市的城防副司令(城防司令由苏军干部担任)。周保中汇报了东北抗联14年的斗争和进驻东北57座城市的情况,移交了中共东北委员会的全部工作及档案材料。
彭真和陈云对东北抗联坚持抗日斗争的业绩给以很高的评价,并向周保中、冯仲云等传达了中央关于完全控制热河、察哈尔,争取控制东北的指示精神。陈云明确指出:党中央、毛主席制定了自力更生、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我们不交枪,不当官,要准备打仗。他指示周保中等,要利用你们穿苏军军装的有利条件,控制铁路交通沿线,迎接中央派往东北的大批干部。同时,要抓紧对已控城市进行建党、建军、建政工作。
随后,陈云、彭真分头同驻沈阳的苏联红军两位主要负责人做了正式接洽,初步了解苏军对中共争取控制东北的态度。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向中央报告说:“在红军未占领区及所占大城市十公里以外地区,我军可以发展。”
9月底至10月初,时局发生了新变化。29日,彭真、陈云收到刘少奇电报,告知国民党政府赴东北接收的第一批60人由何柱国、蒋经国率领,月底出发,故令东北局将“看守的武器弹药应迅速设法运至热河、朝阳或山海关附近我老根据地,否则将可能发生变化”。
10月15日,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北满工作的指示,陈云从沈阳到达长春,代表东北局与驻长春苏军当局接洽,并建立吉林省党的领导机构,扩大党所掌握的武装,分配东北局派到北满的干部,指挥将武器弹药军事装备运送长春城外。
1945年11月下旬到1946年1月下旬,中央决定撤出大城市,把工作中心放在建立根据地上,同时指示东北局在大城市附近建立第一道军事防线,决不可轻易放弃。东北局据此做出具体部署,认真贯彻中央指示。11月19日,苏军驻沈阳代表通知东北局,上级已命令他们将长春路及沿线城市均交国民党,令东北人民自治军退至50公里外。所有满洲境内中共军队在苏军未走前,均不准与国民党军作战。彭真立即将这一情况告知在哈尔滨的陈云和在长春的周保中。
11月25日至28日,陈云主持召开北满分局会议,研究东北局势和对策。30日,陈云起草并与高岗、张闻天联名致电东北局并转中央,提出《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意见》指出:“我们必须承认,首先独占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以独占满洲,这种可能性现在是没有的。因此,当前在满洲工作的基本方针,应该不是把我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这三大城市,而是集中必要的武装力量,在锦州、沈阳前线给国民党部队以可能的打击,争取时间。同时,将其他武装力量及干部,有计划地主动地和迅速地分散到北满、东满、西满,包括广大乡村、中小城市及铁路支线。”
12月上旬,彭真主持召开东北局和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会议,研究部队整编和创立根据地的工作。会后,彭真发电报给不在本溪的林彪、陈云、高岗、吕正操、李富春,并报中央:“我们独占东北目前已不可能,沿长春路各大城市均为国民党所接收。我在北宁线作战,因主力初到,已不可能阻止国民党军队沿北宁路之前进。因此,我们同顽军的斗争应有长期的准备。”随后,彭真在本溪召开干部大会,作了《关于目前时局与党的方针》的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东北局关于时局的意见及建立根据地的部署。
陈云和彭真认识到,在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必须迅速组织并接引山东部队和干部进入,发展广大乡村
陈云和彭真等认为,迅速组织并接引山东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是初到东北面临的最紧迫的工作。他们经过几天调查,电告中央书记处并转在山东的万毅、罗荣桓等,海运路线有二:“(甲)胶东部队应在蓬莱龙口八角地上船,向北航行,距辽东半岛尖端数十里后折向东北经长山岛即可到庄河及庄河东一百里之大孤山,庄河西七十里之明阳山沿岸登陆,上述三地区现均在我军手中。”“(乙)渤海鲁中部队可在利津以北之海岸上船到冀东乐亭境海岸登陆或继续向山海关以东绥中锦西线登陆均可。”他们还向中央建议:“除山东之部队外,再从晋察冀等距满洲最近的地区迅速抽三万至四万老的部队,以最快速度赶来,以利先机。”
鉴于威海卫方向有美军潜艇、渤海有美军军舰、营口上空有美机侦察,加上苏军对中共部队在东北的活动有所限制,彭真、陈云电告中央并转罗荣桓、黎玉、萧华:“由山东来此部队,在出发前,行动中,及到达目的地后,都应特别注意隐蔽目标,避免张扬。”同时,他们电告罗荣桓、黎玉:决定山东军区五师师长吴克华所率部队在辽东半岛地区开展工作,“请接电后即转知吴部直向庄河开动,并向北推进”。
萧华率山东3万大军分散渡海北进,先后在貔子窝等地登陆。在大连登陆当天,萧华搭乘一列拉煤的火车赶到沈阳,向彭真、陈云汇报。彭真、陈云布置萧华部在南满开展工作,并指示他:南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央决定你带山东渡海来的部队主力留在南满,开辟根据地。从山海关过来的曾克林与唐凯率领的冀热辽第十六军分区的部队划归你们指挥。当前,你们第一位的任务是站稳脚跟,控制海口,迎接大部队登陆。同时趁国民党军未到的机会剿灭土匪和日伪残余,放手发动群众,改造政权,建立根据地。利用一切可能整编军队,发展武装,扩大主力,形成拳头。萧华回辽东不几天,彭真、陈云又致电中央转萧华等,指示他们去庄河动员船只,协助山东部队迅速北运。萧华回忆:“这些部队在我们的接迎下顺利地到达预定战区。”
由于组织得当、部署细密,山东及关内一批批部队和干部得以顺利进入东北。10月30日,中央决定成立以林彪为总司令、彭真为第一政治委员的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至11月底,到达东北的部队共11万余人。从延安及各解放区抽调的党政军干部2万余人也陆续到达。这些部队和干部迅速进入东北,为实现中央提出的发展东北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方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彭真、陈云根据中央方针,积极调整东北局的工作重点
党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哪里?这是彭真、陈云等必须解决的问题。
9月24日,刘少奇致电彭真、陈云:“较集中的武装,应布置在靠近热河、外蒙、苏联、朝鲜的地区,以便生存发展。”10月2日,刘少奇又接连电示东北局:“不是首先将主力部署在满洲门口,抵住蒋介石,而是首先将主力部署在背靠苏、蒙、朝鲜边境,以便立稳脚跟之后,再争取大城要道。”“在复杂情况和任务中,你们不可疏忽任何一个方面。南满是重要的,北满决不可忽视。”“山东部队已大批运入东北,望即成立东满指挥机关,负责迅速开辟东满工作。”“望即成立北满党的临时指导机关(北满工委),即带电台去,以便了解该方情况,并进行工作。”
为部署北满、东满工作,10月15日,陈云由沈阳抵达长春。他除代表东北局与驻长春的苏军当局进行接洽、了解国民党东北行辕在长春的活动情况外,主要精力用于组建中共吉(林)合(江)临时区党委,发展中共在东满的武装力量,并会见派往北满的干部,向他们介绍情况、分配工作。由于北满工作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11月2日,中央决定组织北满分局,由陈云任书记。“任务为控制北满各地,组织军队,建立政权,发动群众,镇压反革命,巩固东北之后方。”
10月中旬,中央致电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凡我到东北之曾克林、万毅、萧华等部,须迅速集中,加以补整,全力消灭蒋军。除早已分散者外,不要再分散。此刻我军须集中作战,暂时不能分散。”“对于北满、东满暂时只派少数人员及后到的少数部队前去开辟工作。”
虽然中央调整了东北战略方针,但陈云和彭真仍认为建设北满、东满根据地十分重要,对那里缺乏骨干力量的局面表示担忧。
11月下旬,中央再次将占领东北方针由“集中主力,守住东北的大门”调整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把工作重心放在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上。20日,中央指示东北局:“你们应迅速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基础,并加强热河、冀东的工作。应在洮南、赤峰建立后方,做长久打算。”28日,中央再次致电东北局:应将一部分主力分散,“有重心地建立根据地”。
11月16日,陈云从沈阳飞抵哈尔滨,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开始主持中共北满分局的工作。20日,中央派来东北工作的高岗、张闻天、李富春以及王鹤寿、凯丰等抵达东北局所在地沈阳。11月26日,东北局致电中央,提议张闻天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高岗任北满军区司令员,陈云兼政委。同时决定“东北局机关罗(荣桓)、彭(真)、林枫先到本溪,待抚顺潜伏之反革命武装彻底肃清后即转抚顺”,“东、南满工作暂由东北局直属”。
在哈尔滨,陈云等致电中央和东北局直陈己见:“在北满迅速建立根据地的最大困难,在于老部队的缺少。”这时北满的老部队不到1500人。他们要求东北局从南满抽调4个大团进入北满。若能如此,就可以这些老部队为骨干进行扩军,“组成5万人以上有战斗力的部队”。
12月10日,刘少奇致电东北局,说:“高陈艳日(二十九日)未完电的估计和意见,我们完全同意。”这份电报提出的方针,对将北满建设成为全东北的大后方和巩固的根据地,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陈云、高岗等致电东北局并报中央,请示有关北满分局组成人选问题,1946年1月6日中央复电同意由陈云、高岗、张闻天、李兆麟、张秀山5人组成北满分局,陈云任书记。
陈云等还多次就整个东北工作向东北局提出建议。12月21日,陈云、高岗致电彭真,根据东北各根据地尚未巩固建立的情况,建议“除以重点确保辽热边外,是否将主力部队更分散些”。几天后,陈云致电林彪、彭真、罗荣桓,建议乘敌主力在沿北宁线缓慢推进之际,“争取时间,在西满、东满、南满创造根据地”。“东北局目前的兵力部署与认真督促主力赶到目的地是带有决定东北全局的性质,请严重注意全面的决策,并给我们指示,以便按不同情况布置北满工作。”
刘少奇为中央起草致东北局电指出:“高、陈要求派老部队四个大团到北满,应从速派去。因在北满建立武装与根据地,将更比较有安全保障的。”来电还告知了毛泽东关于东北工作的指示。指示明确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否则,我们就有可能站不住脚。”毛泽东着重指出:在确定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地区和部署力量之后,“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
出于对北满、西满严重匪情的认识,陈云多次向中央和东北局提出抽调正规部队到北满、西满剿匪,建立巩固根据地。根据陈云、高岗的意见,东北局先后决定派刘转连、晏福生率领的第三五九旅和杨国夫、刘其人率领的渤海军区第七师奔赴北满。
5月14日至23日,陈云主持召开北满分局扩大会议,讨论军事、剿匪、群众、财经、后勤等工作和土地政策。北满分局会议结束的第三天,彭真在哈尔滨主持召开东北局会议,研究中共在东北的主力部队撤至松花江以北后的形势,决定将北满分局与东北局合并。陈云发言说:东北局和北满分局合并后,要加强群众工作,还有军工、钱粮这一大套工作。有了这些,才能应付将来的战争,才能使北满真正成为全满洲的后方。要搞东北的西边和东边,要在两边的广大地区建立根据地。现在,我们在军事上还没有做到真正的人民战争,很多群众还在观望。我们要与人民相结合,使人民与我军一同作战。
会后,东北局于6月1日发出《关于四平战役后东北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出:目前的“形势是异常严重的”。克服当前危机、转变当前局面的中心一环是,“全党全军动员一切力量迅速深入普遍发动群众,主要是深入发动农民群众,彻底肃清土匪,解决土地问题”。
6月16日,中央向东北局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经毛泽东修改的关于东北局主要领导干部重新分工的决定电报。电报全文如下:
东北局:
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中央认为这种分工在目前情况下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诸同志必能和衷共济,在重新分工下团结一致,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而奋斗。
中央 已铣
6月24日,林彪主持召开东北局会议,传达中央6月16日决定,讨论东北局领导新的分工,决定:高岗担任东北局秘书长,并担任群众工作;彭真分管解放区、敌占区的城市工作,并担任社会部工作;陈云担任财政、经济与后勤工作;林彪担任书记与对外谈判的领导;等等。
毛泽东修改陈云起草、东北局讨论通过的决议稿,回顾中共在东北斗争的历史,充分肯定了彭真和陈云在东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总结东北局9个月来的工作,分析东北形势,提出当前任务,1946年7月3日至11日,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扩大会议。
会前,东北局委托陈云就形势与任务问题起草一个决议。7月3日上午,东北局常委会议讨论、修改了《关于形势与任务的决议》草稿。7月7日,会议通过了决议稿。
7月11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致林彪电,对决议稿提出了修改意见。中央的修改意见共4条,特别是对决议稿第一段关于形势问题重新做了改写:
去年八月,英勇的苏联红军来到中国,进攻日本侵略者,我东北民主联军与东北人民配合红军作战,消灭日寇与伪满,替东北人民开辟了自由生活的道路。我党在东北,从日寇侵入之日起,即领导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反对了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进行了长期英勇斗争。对日反攻以后,我党更从关内派遣大批军队与大批干部至东北,帮助东北人民创造了广大的东北解放区。但是,丧失东北有罪、收复东北无功的蒋介石,在美国反动派援助之下,违背和平约言,大举进攻东北解放区。我东北民主联军与东北人民,从去年十一月山海关战役起,至今年六月七日两军停战这一时期内,举行了英勇坚决的自卫战争。目前双方虽尚在停战状态,但战争仍有再爆发之可能。东北广大地区的群众工作与土地问题的解决,尚处在开始阶段,我农村根据地尚不巩固,我干部中尚有许多人不认识深入农村从事长期艰苦斗争以建立根据地的必要与重要性。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我党建立东北根据地与粉碎蒋军可能的再进攻,但是必须承认自己的弱点与克服这些弱点,方能达到目的。
中央重新改写后的第一段充分肯定了东北解放战争那段时间彭真和陈云等领导东北军民英勇斗争的重大成果,是符合实际的。
陈云晚年回忆“七七决议”时说:“东北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局内部在工作方针上确实存在过意见分歧。”“如果不是以后在一九四六年东北局召开会议,做出‘七七决议,改变了以前的方针,那末,结果很可能不仅大城市占不住,整个东北也占不住,辽沈战役的胜利也会被推迟。”
关于彭真主持东北局工作那段历史,除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定为彭真的一大“罪行”大加挞伐之外,彭真自己要么不讲、“是非留待后人评”,要么严格律己、只做自我批评。1947年7月,彭真从东北到西柏坡中央工委后,即于9月20日致信毛泽东并周恩来、任弼时,汇报了东北工作情况,并就他主持东北局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做了自我批评。1954年2月,七届四中全会批判高岗、饶漱石时,彭真按照中央的要求,对自己在东北期间的工作再次做了自我批评。
1988年11月,在东北解放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彭真专门撰写文章纪念,回顾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头9个月的战斗历程。文章指出,这一时期,“东北的战略决策、工作方针、作战方针乃至重大战役部署,都是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或者批准的。东北局、东总严肃地执行了中央、中央军委、毛主席的决定、指示、命令……”
彭真说:关于东北解放战争头9个月(我主持东北局工作)那段历史的是非曲直,我40年没有讲话。1948年,毛主席从陕北到西柏坡后,他第一次见我,上来就问:“东北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没有讲,主要是考虑到当时战略决战在即,不愿干扰主席,影响大局。建国后,有一次在北戴河,毛主席又问我:“当年东北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还是没有讲,也是不愿干扰主席,影响大局。现在要讲,就要实事求是,不做推断,不去争论,不批评任何人,不粉饰任何事,字字句句都要有根有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彭真认为,当年东北问题牵扯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形势又不断发生巨大的变化。开头,不光我们(这些没有在东北工作、生活过的人)对那里的情况不了解,就是东北的同志在时隔14年以后再回到那里,也不熟悉了,许多情况都要从头摸起。中央、中央军委、毛主席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部署、方针,是正常的。东北局领导内部在工作问题上有不同意见,也是正常的。时至今日,也还有不同意见嘛!有没有两条路线?拿事实做证明,没有。不论东北局、东总,还是我个人,都是严肃执行中央、中央军委、毛主席的决定、指示、命令的,没有另搞一套。当然,在那九个月的工作中也有失误,需要总结,需要吸取,但不存在与毛主席革命路线相对立的所谓“错误路线”。毛主席也从来没有讲过东北那一段有什么“两条路线”。这一点有必要严肃地向后人做出交代。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副巡视员,主要从事邓小平、陈云、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军事思想和生平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 张荣辉